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纹背苇鳽

纹背苇是一种小型涉禽。

正文

鹳形目(Ciconiiformes)鹭科(Ardeidae)麻鳽亚科(Botaurinae)的12种孤独性沼泽鸟类,与鹭亚科(Ardeinae)有亲缘关系,但颈较短,身体稍胖。大多数具保护色(斑驳的褐色和皮黄色条纹),嘴尖朝上,站立时模仿周围的芦苇和草,可避免被发觉。以尖利的喙捕捉鱼、蛙、蛄和湿地及沼泽地的小动物为食。几乎分布全球。属(Botaurus)有4种,而苇鳽属(Ixobrychus)有8种。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纹背苇鳽

【拉丁学名】Ixobrychus involucris

【命名时间】Vieillot, 1823

溴化铒Stripebacked Bittern

【科属分类】鸟纲鹳形目鹭科、苇鳽属

外形特征

纹背苇鳽是一种小型涉禽,顶冠黑色,背部有很粗的黑色和白色纵纹;白喉,桂香色脖子;下体中间有一道贯穿到下腹部的粗黑纹。胸部有棕白纹;下腹部白色;黑眼先,虹膜琥珀色;鸟喙和腿爪均黄色。

分布范围

纹背苇鳽分布图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合作共和国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纹背苇鳽栖息于树林及林间溪流、水库和山脚边的稻田、芦苇丛、滩涂及沼泽草地。夜行性,多在晨昏和夜间活动,白天也常活动和觅食,但在隐蔽阴暗的地方。性胆小而机警,通常很少飞行.多在芦苇丛中通过,或在芦苇上行走。和所有鹭科动物一样,纹背苇鳽比较容易受惊扰。受惊后,纹背苇鳽就立刻纹丝不动,将喙指向空中。它们胸前有棕色条纹,保持这个姿势,就可以和周围的草丛混合在一起。食物主要是小鱼、水蛛以及昆虫。有时也吃少量植物性。

生长繁殖

纹背苇鳽巢建于芦苇沼泽、湖边、水塘和水稻田边的芦苇丛和灌丛中,有时也见在小灌木上营巢。巢结构简陋。通常由大芒叶、草茎、枯树枝或竹枝构成。每窝产卵3—6牧。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颜色为白色。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