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爱新觉罗·董山

爱新觉罗·董山

爱新觉罗·董山(1419-1467年),又名童山、童仓、充尚、充善,出生于灰扒江(辉发河)上游方州西侧余下,是汉人妾所生。他是明代建州女真部族的首领,清朝太祖努尔哈赤的五世祖,猛哥帖木儿的次子。

爱新觉罗·董山生前并不姓爱新觉罗,直到努尔哈赤建国时才出现。董山有两个儿子:土老(又作吐老、脱罗)、脱原保(童吾乙都古、童大彰可)。

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爱新觉罗·董山随父重返阿木河。宣德八年(1433),“癸丑事件”中被掳,正统二年(1437年)被赎回,居于远甫乙下(上甫乙下)。是年被任命为左卫指挥使。正统四年(1439),他被朝鲜授予嘉善雄武司上护军。正统五年(1440年),他与叔凡察冲破朝鲜军拦截逃到苏子河,不久又移居三土河与冬古河之间,与建州卫汇聚。正统六年(1441年),他擢升都督佥事。正统七年(1442年),明朝把建州左卫分成了左卫和右卫两部分,他升为了都督同知,专门负责左卫的事务。从此以后,他就独揽了左卫的大权,成为了建州三卫的大首领。天顺二年(1458年),他又升为了左卫右都督。那一年,他去朝鲜献上了当地的特产,被朝鲜封为正宪大夫。成化三年(1467年),因为他性格倔强,不服管教,还多次侵犯辽东地区,在广宁被辽东总兵官赵辅诱捕,同年十一月被处死,终年49岁。

生平

宣德八年(1433年),爱新觉罗·孟特穆死后,建州左卫由弟弟、董山的叔叔凡察掌握。1437年明朝授予董山指挥使一职,董山和凡察从此开始争卫印。为避兀狄哈野人,正统五年(1440年),凡察、董山率残部逃往今新宾满族自治县烟筒山镇,投靠了李满柱。1441年,董山升任都督事。1442年,为了解决董山和凡察之争,明朝政府又增设建州右卫,升两人为都督同知,分别掌握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

曾杀掠边民多达10余万。明成化二年(1466年)十二月女真入犯,明朝总兵郑宏战败。明成化三年(1467年)正月,海西、建州女真复入鸦鹘关(今新宾苇子峪镇三道关)。明都指挥史邓佐在双岭中女真人的埋伏战死。三月复入连山关,掠开原市抚顺市,窥铁岭市宁远县广宁县。李满住也被朝鲜擒斩。

还曾接受朝鲜授于的官职:清史稿(时董山阴附朝鲜,朝鲜授以中枢密使。巡抚辽东都御史程信得其制书以闻,英宗使诘朝鲜及董山,皆习服,贡马谢。然后五夜至义州江,杀并江收禾民,掠男妇、牛马)。

明朝成化曾对建州女真进行过打击,被称为“建州月屠”,此次军事行动共擒斩女真人1700余口。明和朝鲜军(康纯、鱼有沼)历经一个月的围剿,共契寨四五百座,并释放女真人的包衣千余人。

重要争议

关于董山(充善)是否为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学术界存在争议。一般传统观点认为董山(充善)即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但有学者如孟森、董万仑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董山(充善)的弟弟董重羊(褚宴)才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

家族

妻子:李满柱之女

儿子:妥罗、妥义谟爱新觉罗·锡宝齐篇古

姑母:帝三后

姑父:朱棣

父辈:释加奴李显忠),封建州卫统领;爱新觉罗·孟特穆(父亲),封建州左卫统领;凡察叔父),封建州右卫统领;把儿逊(族亲),封毛怜卫统领;李猛哥不花,封毛怜卫统领

婶婶:唐氏(李显忠);尼堪婆(孟特穆)

姐妹:女真妃,嫁给朱瞻基朱瞻基,有宠,生公主一人。

兄弟:李满住(李显忠之子);李撒满哈失里、官保奴(猛哥不花之子);阿古(孟特穆之子);不花秃(凡察之子);阿里又作郎卜儿罕、郎卜儿哈(把儿逊之子)

史载

在早年因为部众在朝鲜呆不下去,向明朝请求进入中国境内居住避难:

《明史·朝鲜传》:“(朝鲜国王)为李氏英主,颇迫胁女真,女真屡诉诸明。如李满柱之不敢居婆猪江,及凡察、童仓等之奏诉被迫皆是也。”

宣德八年(1433年),其父爱新觉罗·孟特穆在杨木答兀之变中被杀,被伏掳,获释后向明朝政府求援,《明实录》记载:“正统三年十一月丁酉建州左卫都督猛哥帖木儿子童仓奏:‘臣父为七姓野人所杀,臣与叔都督凡察及百户高早化等,五百余家,潜住朝鲜地。欲与俱出辽东居住,恐被朝鲜拘留。乞赐矜悯!’上敕毛怜卫都指挥同如郎卜儿罕,令人护送出境,毋致侵害。”

童仓就是董山,一干人向明朝提出避难要求,明朝即派兵护送进入中国,安置在辽东苏克素浒河(今苏子河)一带,同已在那里居住的建州卫李满住(阿哈出之孙)合住在同一地域。这时,其叔凡察(范察)也已定居于苏克素浒河(今苏子河)一带,并已到京朝贡,被朱瞻基宣德帝封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因为旧印“失落”,朝廷重颁新印。但董山返回后,手中仍有旧印。一卫新旧两印,叔侄纷争不已。朝廷为平息叔侄纷争,析分建州左卫,设置建州右卫。从此建州女真分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合称“建州三卫”。

后来明朝政府又应董山的要求,开设马市。“未几徇董山之请,特开抚顺关,为建州专设马市。”(《清朝前纪》),在明朝的经济扶助下,董山的部众很快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后人评论说“非抚顺马市则朝贡,建州不得发达。”(《殊域周咨录》)。董山等人被明朝收容居留,是怎么回报明朝的呢?

其一、串联蒙古,引其入寇,杀掠不绝。黄道周《建夷考》:“正统时,建州卫指挥董山,煽诱北虏入寇,杀掠不绝。景泰中,巡抚王,遣使招谕。稍归所掠。复款关。 ”

其二、吃里扒外,阴附朝鲜。《明史·朝鲜传》:“景泰二年冬,以建州头目潜与朝鲜通,戒绝其使……天顺三年,边将奏有建州三卫都督,私与朝鲜结,恐为中国患。”,这个“建州头目”就是董山。其三、自己动手,烧杀抢劫。《建夷考》:“董山纠毛怜、海西诸夷,盗边无虚月。”

凡此种种,理由竟然是“以赏赐太俭失望”(《建夷考》),就是嫌明朝给的好处不够多。事情到了这一步,明廷这边的人还想着和平解决,以羁之策来笼络董山。

民国《清朝全史》:“何乔远记事云:‘董山等悔罪来朝,朝廷责之,皆顿首谢。及赴礼部赐宴,辄于指挥其部下之时,出谩骂之语,厨人之铜牌。给赐时,又自行要请素蟒衣、玉带、金帽之类,不一而足。朝廷皆给之。’云云。董山之目无王法可想。当是时,明廷以为羁縻此僚,建州必可弭平。乃辽东报告:‘女真族侵寇,依然不止。’”

董山等人来朝,要什么给什么,笼络的结果是:“女直侵寇,依然不止。”。而且董山放出话来:“扬言归且复叛”(《清史稿·列传九》)。明廷震怒,于成化三年,派出军队对建州女真进行了“毁其巢穴,绝其种类”的血洗,焚毁屯寨,擒斩1700余人,释放阿哈(奴隶)千余人。董山则在到北京朝贡的归途中,在寓所里被明军设计杀害。

参考资料

完颜城:女真皇族故地.今日头条.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