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蒙古源流

蒙古源流

《蒙古源流》是清代萨囊彻辰创作的一部历史著作,成书于1662年。《蒙古源流》与《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合称为蒙古民族的三大历史著作。《蒙古源流》以印度西藏自治区诸王世系、佛教的起源和传播、蒙古族社会的起源和蒙古部落的崛起、成吉思汗元朝、元朝诸帝事迹、东西蒙古部封建主的纷争为主要内容,其中对孛儿只斤·巴图孟克俺答汗时期历史事件和西部蒙古诸部的历史事件的记述尤为详细。《蒙古源流》无论从内容及体例,对后来的蒙古编年史都产生了较深的影响。《蒙古源流》对研究14—17 世纪蒙古族的历史和语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该书是17世纪蒙古编年史中一部最完整的代表作。在蒙古历史学发展中是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

内容简介

全书以编年体上溯蒙古部落的崛起及成吉思汗王统的起源,并与印度西藏自治区诸王世系联系到一起,下述元至清代蒙古的历史文化及佛教传播,历述元明两代蒙古各汗的事迹,其中有关明代北元朝蒙古部封建主纷争的内容占全书之半。书中对北元朝孛儿只斤·巴图孟克俺答汗时期政治、经济、宗教、领地划分、各部战争和诸汗世次、名号、生卒年及人地诸名、职官等的叙述在所有蒙古文史籍中最为详细。此书还收录了很多蒙古民间传说、诗歌及藏、梵、汉、满等族的语言资料。

该书篇幅宏大,根据内容特征,可划分为七大部分:一、宇宙生成、人类起源;二、印度王统史;三、西藏自治区王统史;四、蒙古汗统史,包括从孛儿帖·赤那孛儿只斤·也速该把阿秃儿的历史;成吉思汗的一生;孛儿只斤·窝阔台元顺帝妥飀帖睦尔的汗统史;元惠宗退回蒙古草原至林丹汗败亡的汗统史;孛儿只斤·巴图孟克诸子的分封;巴儿速孛罗惕一系的历史;五、满洲皇统史(努儿哈赤至康熙帝即位);六、跋文;七、79节格言诗;另外,书中还插有汉朝至金朝末年的汉地皇统简史和明朝的皇统简史。

创作背景

萨冈彻辰洪台吉生活在后金吞并、削弱蒙古的政策—一步步得逞的历史时代,目睹了蒙古“黄金家族”走向没落,蒙古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政治局面。他认识到了形势的危急,极力主张蒙古民族内部的和睦团结。1627年,萨囊彻辰从大局出发,支持全蒙古的宗主林丹汗,而且坚定地站在林丹汗一边,披挂上阵,参与林丹汗平定右派三万户的战斗,进而积极参与组织抗击后金的斗争。蒙古抗击后金失败后,林丹汗败亡,鄂尔多斯市各部封建主率众降清,萨囊彻辰却坚持气节,隐居家乡。作为改朝换代、民族衰落的亲历者,他切身感受到,“满洲统治者对蒙古人采取的政策是政治上分而治之,破坏他们的凝聚力,以防止蒙古人的团结;文化上,极力泯灭蒙古族的民族意识,彻底消灭蒙古民族文化,以达到长期奴役蒙古民族的目的。饱含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萨冈彻辰洪台吉立志撰写一.部历史文学著作,以在同胞中宣传维护民族传统文化、唤醒民族意识和激发民族自豪感。促使萨囊彻辰编写《蒙古源流》的直接动机,是由于民族情感而激发的,他想通过回顾祖先光辉事迹来激起蒙古民族的自豪感。后金占领鄂尔多斯市后,萨囊彻辰即开始收集资料、构思着手,费时20年完成了《蒙古源流》一书。其著书时期,正是清朝政治恐怖笼罩蒙古各地的黑暗时期,康熙帝平定了“三藩之乱”,消灭了蒙古的反清斗争,一时之间,草木皆兵。在这种形势下,萨冈彻辰洪台吉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歌颂祖先的光荣事迹,为后代留下了《蒙古源流》一书。

作品目录

作品思想

政治思想

萨囊彻辰在他的著作《蒙古源流》一书中,在喇嘛教义的纱幕下,通过隐晦、曲折的笔伐,针对当时蒙古地区的政治形势,表现了一系列的政治看法和政治主张,其中突出表现为他的汗权政治思想。当时,蒙古各部各自拥兵自主,各不相能,全蒙古的汗—林丹汗实际上只是察哈尔省一部的首领。满族统治者利用蒙古各部之间的矛盾不断侵入蒙古地区。如何使蒙古内部统一起来,共御外族侵略者。萨冈彻辰洪台吉认为只能重振汗权,加强蒙古汗的集权势力,才能团结蒙古各部,抵御外族侵略。他在《蒙古源流》一书中提出“众无庶主, 难以行事”的政治主张。他所说的主就是成吉思汗黄金氏族汗权的统治, "行事”就是实现蒙古的统一大业。全书通过记叙蒙古诸汗的历史。表现了这一政治主张。

哲学思想

萨囊彻辰在《蒙古源流》一书中,以“藏传佛教佛教为纲,以各汗传之世系为纬”,杂合了蒙古族传统的"天命论”思想和喇嘛教宗教思想,使蒙古族传统的“天命论”思想进一步教化、神秘化,从而体现萨囊彻辰的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作为成吉思汗的嫡裔,萨冈彻辰洪台吉是相信蒙古族传统的“天命论”思想的。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社会的思想领域已有了变化,从自然物的崇拜(多神)走问绝对权威(一神)的过渡。这时的宗教开始树立一个最高权威的“天”的观念,这实际上正是地上汗权统治力最加强的反映。

萨囊彻辰的宗教思想中包含眷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成分。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蒙古源流》后三百六十一行诗中。萨囊彻辰所处的时代正是清代介并蒙古,改朝换代的时代。民族的兴亡,个人地位的变化,对于他有很大的影响。他说:“悲欢世界兴衰不定“。萨冈彻辰洪台吉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正是当时社会大变动的反映。萨囊彻辰概括了当时白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他指出事物都向着它的相反的方面变化的,事物不能永远处在一种形态之中。他认为贫可以变为富,败可以变为兴,祸可以变为福。他还指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转化的。他认为,人的生无病死,人生生活的富贵和贫贼无不都在相互转化的。“贫富交替,祸福相易, 兴败转移“ 。都是相互转化的。萨囊彻辰还认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越了事物的限度,就要走向事物的反面。他说,食没有盐的事物没有滋昧,单吃食盐就感到无法入口。萨冈彻辰洪台吉通过对社会现承的分析,看到一种事物虽然处在弱小的地位,但是可以从弱小的地位中强大起来。他说:“灯火既使被人倒执,火苗还是朝上冒的。”“太阳虽被昆全遮住,到明天还会重现光明。” 萨囊彻辰的这种思想是鼓舞人们不甘自己的民族沦亡。

作者简介

萨囊彻辰,蒙古族,生于1604年。他是鄂尔多斯济农衮必里克·墨尔根的后裔。衮必里克墨尔根的长子系统继承了鄂尔多斯济农的位置,他的四子诺木·塔尔尼·郭斡·台吉(1524— ?)就是萨冈彻辰洪台吉的高祖父。诺木·塔尔尼的长子库图克台·彻辰·洪·台吉(1540一 1586年)是萨囊彻辰的曾祖父。萨囊彻辰11岁时,即以祖荫由博硕克图·济农授予“彻辰·洪台吉”的称号。17岁时,即“位列大臣之职,任以政事,大加眷笼。”1622 年,在一次与明朝的冲突之后,他曾经充任土默特和鄂尔多斯派出的三人代表团成员之一前往谈判并取得成功。1627年,额琳·额叶齐·岱青继济农位时,他取得了由宣颂新济公封号的荣誉。撰著《蒙古源流》是萨冈彻辰洪台吉最大的功绩。

学术价值

史学价值

《蒙古源流》作为蒙文隶书三大著作之一,其史料价值一直得到充分的肯定。书中的元末至清代的蒙古历史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丰富,叙述详细,是最具史学价值的部分。该书的史学价值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了元末至清初孛儿只斤·蒙哥的完整系谱;详细记载了孛儿只斤·巴图孟克统一蒙古本部的过程;提供了达延汗诸子名号及其属部之名;真实、生动地描述了鄂尔多斯市万户的历史;记录了格鲁派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历史;反映了明代蒙古社会组织、部落变迁、经济状况、阶级状况、阶级关系、思想意识、封建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情况。

文学价值

《蒙古源流》的语言颇为混杂,蒙古语中加进了藏语、梵语、汉语、满语等言语的词汇,而且出现了包括这些语言成份的混合词,这主要表现在名词术语方面。《蒙古源流》一书中也有若干文学描写部分,书中也记载了多次的战争情况,有胜有败,有的描写得也比较生动。 所以说《蒙古源流》是一部研究蒙古民族文学,尤其是语言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宗教学价值

《蒙古源流》记述了佛教的起源,娓娓动听地讲述了它是如何传到吐蕃,又怎么传到蒙古地方。特别是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发展的历史,记述详尽,而且生动有趣,动用了作者萨冈彻辰洪台吉的文学艺术才华和功夫,用形象的、生动感人的故事,宣扬佛教的宗旨。它较为完整地记述了佛教的沿革,这一点不容忽视,应当充分予以研究,充分认识它的社会价值。

作品评价

历史学者札木萨拉诺:作为佛教—藏传佛教史材料,仅以佛教原理的叙述一点而言,亦足与吉古昧纳姆卡《佛教史》,同列为重要资料。

历史学家陈寅恪:《蒙古源流》之作,在元亡后将三百年,而其书之基本观念及编制体裁,实取之于《彰所知论》。

日本学者佐口透:研究中世纪蒙古史(主要是14至17世纪,明、清两代)方面的贵重纪念作品。以规模宏大、民族性强,叙述综括且确切,获得与《蒙古秘史》并称的地位。尔后在蒙古族中间不再有此类性质的历史、文学作品出现。《蒙古源流》无疑是其中最出类拔萃、价值最高的著作之一。

版本介绍

《蒙古源流》自问世以来,从最初的蒙文手抄本乾隆钦定的蒙、满、汉三种文字刻板印刷版本,再到目前的英、德、日、朝等多种文字的多种版本,使它成为许多国家蒙古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典籍。

《蒙古源流》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关注,1766年乾隆亲自将书名由《额尔德尼一因·托卜赤》改为《蒙古源流》,并责承英武殿以蒙、满、汉三种文字同时出版;1767年,组织《四库全书》编工作的纪昀等人又把《蒙古源流》收入《四库全书》;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利时日本等国开始重点研究《蒙古源流》,并把《蒙古秘史》《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并称为“蒙古三大历史学著作”。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