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潜
浮潜(skin diving)隶属于自由潜水的基础技能,是潜水的一种。以潜水者所能屏息的时间内,在水中潜泳,直到无法再呼气而浮出水面的潜水方式。只要穿一套泳装,戴一付潜水镜,一支呼吸管,穿一付蛙鞋,就可以漂浮于海中看海底世界。
浮潜装备是由潜水镜、呼吸器和脚践组成,是水(海)上直接救援的装备之一,又称“浮潜三宝”。当进行潜水时可以目视水下目标,面镜可避免海水对眼睛的刺激和伤害。蛙鞋可以提高救生员游泳时的速度,节约接近的时间。呼吸器可避免在海浪中游泳或在搜索水下目标时,发生呛水。
参与浮潜活动需要谨慎。在开始浮潜之前,务必认真听取教练及工作人员的介绍和培训。在浮潜过程中,务必严格遵照教练及工作人员的指令,确保自己始终处于他们的可视区域。同时,要注意离岸的距离,避免因漂浮过远而无法及时返回。2024年1月,一名中国游客在斯米兰岛浮潜时,因肺部吸入大量海水而窒息,导致失去意识,最终去世。他的遗体已被送往普吉岛瓦奇拉医院,以便进行进一步调查(截至2024年1月7日)。
发展起源
浮潜这项活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当时人类在潮间带觅食和求猎以维持生计。而且,浮潜技能也是荒岛生存训练中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要掌握了如何使用浮潜装备,就可以不带食物前往荒岛,真正体验野外生存的挑战。对于那些不会游泳的人来说,浮潜的另一个巨大吸引力在于,初学者只需要短时间内掌握少量技巧,再借助适当的工具,就可以解决换气问题。
发展现状
浮潜通常不使用换气装置,而是通过呼吸管进行换气。对于成年人来说,平均下潜深度可以达到6-10米(20-30英尺)。对于专业的长矛捕鱼者,下潜深度甚至可以达到30米(100英尺)或更深。适合浮潜的地方有塞舌尔的阿尔达布拉群岛,菲律宾的薄荷岛、科隆岛,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天堂岛等。
主要装备
呼吸管
呼吸管是一种简易的潜水呼吸装备,其中一端是开口,另一端是咬嘴,长度一般在30厘米左右,使用时只需咬住咬嘴,自由呼吸即可,非常方便。
面镜
人眼在水下看物体往往会出现一片模糊的景象,这是因为空气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是不一样的,而人眼的焦距是根据空气中的光线来调节的,进入水中后物体不能正常成像映射在人眼的视网膜上。在佩戴面镜后,眼睛与水之间有了足够的空隙,可以使你有清晰的视线,这样就能顺利看清物体了。面镜分为单片、两片和多片镜片等多种样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合适的面镜。不过,如果你的眼睛患有近视,那么就只能选可矫正视力的两片镜片款式的面镜了。
面镜的挑选与清洗
潜水面镜可以避免眼睛长时间沉浸在海水中而引发的各种眼睛不适。因此,挑选与清洗面镜十分重要。挑选面镜时,首先要将面镜轻放在脸上,然后用鼻子去吸气,如果此时面镜能紧贴在你的脸上,那么就说明这个面镜是适合你的。新买的面镜上一般都会涂有保护油膜,可以用软布沾上牙膏,清除油膜。每次潜水后,要用清水好好清洗面镜,以免海水中含有的盐分腐蚀面镜。面镜洗干净后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脚蹼
脚蹼可以为你的潜水运动提供强大的动力,一般分为无跟脚蹼和套脚型脚蹼。如果使用无跟脚践,那么还需要穿上潜水靴,如果是在温暖的水域潜水,选择套脚型的脚蹼会更合适。
潜水服
潜水服是必不可少的潜水装备,它可以为潜入水底的你保暖,也可以使你免受水里的礁石或者动物、植物等的伤害。潜水服有潜水干衣、潜水胶衣以及鲨鱼服三种。
潜水干衣
潜水干衣适用于比较冷的水底环境下,它可以包住你的整个身体,如果你比较怕冷,还可以在里面穿上暖和的贴身内衣。
潜水胶衣
潜水胶衣有长有短,有厚也有薄。长款潜水胶衣可以从肩部至脚部包住身体,短款潜水胶衣一般只能覆盖到上身至大腿。厚的潜水胶衣可以使你的身体更加温暖,但也会降低你的运动灵活度,而薄的潜水胶衣无法提供保暖功能,但是穿上后运动可以更加灵活。
鲨鱼服
鲨鱼服适用于比较温暖的水域,其材质一般是尼龙和合成弹性纤维,因此重量比较轻,且富有弹性,便于水下运动。
运动技术
潜水镜技术
潜水镜除雾
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使用潜水专用的除雾剂擦拭潜水镜镜片内侧。二是使用潜水专用的牙膏擦拭潜水镜镜片内侧。三是用唾液擦拭潜水镜镜片内侧。
潜水镜排水
水面排水法是将头部抬离水面,打开潜水镜,排水后重新佩戴。浮潜时多使用这一方法,由于浮潜时潜水者的头部很容易抬离水面,因此操作最为简单。
呼气排水法是呼气排水法是利用呼气所产生的空气压力将进入潜水镜中的水排出。若使用的是有排水阀装置的潜水镜,则可用手掌压着潜水镜,使其紧贴脸部,稍收下颌,让排水阀保持在最低点,深吸一口气,用鼻子呼气,产生的空气压力会将水通过排水阀排出潜水镜外。若使用的是无排水阀装置的潜水镜,则双手按压住潜水镜的镜框两侧,同时稍向下用力,低头,深吸一口气
后,边抬起头边用鼻子呼气,产生的空气压力将水从潜水镜的下部裙边排出。
呼吸管技术
使用呼吸管呼吸
固定和调整好呼吸管后,将整个呼吸管咬嘴含人嘴中,即用牙齿咬住咬嘴上用于牙齿咬合的部位,并用上下唇自然地包住整个咬嘴。上下牙齿的咬合力度应适中,不可过度用力,应保持呼吸的通畅。
呼吸管排水
倒水法是呼吸管进水后及时浮出水面,将咬嘴取出,将呼吸管内的水倒出。此方法较为简单,初学者常使用。
猛吹法是指短而强有力地呼气,将水从呼吸管内排出。将呼吸管内的水排出后,应小心吸气,如果呼吸管内仍有水存在,就要小心缓慢地吸气以免呛水,然后再呼气,直到将呼吸管内所有的水排完。
脚蹼技术
俯泳踢腿法
身体在水面俯卧,双手伸向头部前方,两腿伸直,脚背下压,两腿上下交替踢动。向下打水时,由髋关节带动大腿,接着带动小腿,向下鞭状打水。上扬时,踝关节轻松向上勾起,关节带动大腿,接着带动小腿将脚蹼向上提起,提起的高度以鞋跟露出水面为准,同时应避免脚蹼鳍面挥出水面。
侧泳踢腿法
身体向左侧或右侧倾斜,或根据需要呈90度完全侧卧姿势。一只手伸向头部前方,另一只手贴住大腿;腿部的踢水动作与俯泳踢腿法大致相同,不同的是,侧泳的踢动幅度比俯泳的踢动幅度更大。
仰泳踢腿法
身体放松,仰卧于水面,口鼻露出水面,下颌微微内缩,双手置于大腿两侧,或手指并拢,手掌重叠置于头部前方。行进时,两腿上下交替踢水。下压时,由镜关节带动大腿,接着带动小腿,躁关节呈放松状态。上踢时,由镜关节带动大腿,接着带动小腿,绷紧躁关节,向上踢水。
通用手势
我现在情况良好——“OK”。
注意(物体)方向——“食指指示方向”
上浮——“右手握拳,拇指向上”
下潜—“右手握拳,拇指向下”
耳压的平衡
(1)一般潜水员潜到水深3米处,会感到耳朵疼痛,这是由于水压增大的原因。
(2)常见的耳压平衡方法是用手指捏住面罩上的鼻子,使鼻孔阻塞,然后用力吹气,这样可以将空气灌入耳管,平衡水压。
(3)经验丰富的潜水员甚至可以通过做吞咽动作或左右摆动下巴来平衡耳压。
(4)做耳压平衡时,保持头部朝上比较容易操作。
(5)每下潜一个深度,就应该立即做耳压平衡。尤其在深水处,应增加做耳压平衡的次数。
(6)在向下潜时,如果耳内疼痛难以忍受,应立即上浮。
浮潜方式
屈体浮潜
屈体浮潜是双臂在头部前方伸展,以俯卧姿势开始屈体浮潜。两臂向后大幅度平划水,直到两臂划至身体两侧。在平划水结束时,翻转手掌,掌心向下。双腿伸直并拢在一起,当腰部突然弯曲(屈体)时,脚尖绷直,头和干以垂直姿势向下。由于向前的推力,在屈体时,水会在身后给予压力,让腿部水平地保持在水面上。双手在臀部附近时,掌心向下。当伸直的双腿抬升时,绷直脚尖,头朝下形成垂直的姿式,逆水下压双臂,能够让双腿完全抬升出水面。为了防止身体仰翻过去,当双臂指向正下方时,停止双臂的下压动作。身体呈流线型,保持静止不动,依靠抬起的双腿的重量将你的身体压入水面以下。当脚趾入水后,可以采取蛙泳中的大幅度手臂平划水动作,两臂大幅度地以水平方向划水,以便潜得更深,或者平衡身体进行潜泳。
团身浮潜
团身浮潜是一种可以跟屈体浮潜随意替换使用的方式。戴上泳镜,在至少有2.5米深的水中训练。身体俯卧,两臂在头部前方向前伸展。为了获得前进的推力,两臂向外后方平划水,两手到达身体两侧后,掌心翻转向下。猛地屈身,让头和上身朝下,形成头朝下的垂直姿势,臀部弯曲成90°。用两臂向下压水时,迅速屈膝至胸部,垂直向上踏水,绷直脚尖,双腿并拢。腿部的重量会让身体下沉。手臂压水的强度和时间都不要和在屈体浮潜中一样,因为随着团身,身体更容易翻转,需要身体上方腿部的力量来帮助向下潜水。身体平衡后,游回水面。
脚先行浮潜
脚先行浮潜能让身体以挺直的姿势进入水下,为了实现脚先行浮潜,身体首先在水中保持直立姿势,下巴与水际线齐平,双腿呈有力的剪式打水姿势,双臂在水面上向两侧伸展打水,并且双臂要同时压水,以在水中尽可能高地抬升身体。打水结束时,两腿必须伸直并拢。而手臂压水结束时,两臂必须紧贴身体两侧。当上浮然后下沉时身体要在水面下继续保持直立的流线型姿势。直到头部彻底没入水中后,掌心向外,两臂同时用力逆水上抬,依靠水的反作用力,让自己向下潜得更深一些。两臂上抬的过程中,双手不要伸出水面。重复手臂上抬的动作,直到向下潜水到想要到达的深度。团膝以平衡身体,并继续向前游。
安全事项
浮潜潜藏风险,最大的威胁来自面镜和呼吸管进水造成的呛水。在潜水时,切忌随意触碰水下物体,特别是不要试图接触海洋生物。因为这不仅可能干扰它们的正常生活,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首先,海底的许多物体,如礁石直接接触容易造成割伤,进而引发感染。另外,一些看似无害或普通的海洋动物可能带有毒性,甚至致命,如玫瑰毒箭、鸡心螺等。一旦触碰,可能会遭受攻击,引发严重的中毒反应。而另一些无毒的海洋动物,如海鳝,其牙齿和肢体也具有很大的伤害性。因此,应避免触碰或招惹海洋动物。
参与浮潜活动需要特别谨慎。对于健康状况不佳,特别是患有心脏病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不建议参与浮潜。如果不会游泳或者没有浮潜活动的相关经验,务必谨慎参与。同时,在天气条件恶劣或者服用酒精和药物后,不要下水进行浮潜。在浮潜前,务必认真听取教练及工作人员的介绍和培训,确保熟练使用呼吸管换气,并先穿好救生衣再下水。在浮潜过程中,要严格遵照教练及工作人员的指令,确保自己始终处于他们的可视区域。建议与他人结伴同行,相互关照,做好个人安全保护。同时,要留意海浪、礁石、漂浮设备及其他运动者的情况,切勿轻易触碰海洋生物,以防被割伤、刺伤、咬伤。即使在平静的水域,浮潜也是一项很耗体力的活动,入水和出水时要特别当心呛水。在浮潜时,应注意离岸的距离,避免因漂浮过远而无法及时返回。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请保持冷静,及时向周围的救生人员求救。
相关事件
2024年1月,一名中国游客随旅行团前往泰国普吉岛旅游,入住普吉岛某酒店。随后前往斯米兰岛游玩。在浮潜前,该游客穿戴了救生衣和浮潜面罩,从船上跳入水中。不久后,他摘下面罩,感到即将溺水,无法控制自己并逐渐失去意识。船员立即将他救上船,进行心肺复苏,并送往斯米兰群岛国家公园接受急救。经过与考拉医疗中心的协调,初步诊断该游客肺部吸入了大量海水,导致窒息和失去意识。不幸的是,该游客最终去世。截至2024年1月7日,其遗体被送往普吉岛瓦奇拉医院,以便进一步调查。
参考资料
不会游泳却想玩转海岛?那就让浮潜帮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吧!.搜狐网.2024-01-08
31岁中国游客在泰国浮潜溺亡,驻泰国使领馆曾发提醒→.新京报官微.2024-01-08
中国男子在泰国浮潜不幸溺亡,年仅31岁.福建日报.2024-01-08
突发!31岁中国游客在泰国浮潜,不幸溺亡.光明网.202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