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二氯乙醛

二氯乙醛是化学物质,CSA号是79-02-7。二氯乙醛为可燃其它腐蚀品,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危险,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二氯乙醛

中文别名:二氯乙缩醛

英文名称:2,2-dichloroacetaldehyde

英文别名:DICHLOROACETALDEHYDE;Acetaldehyde,2,2-dichloro;Acetaldehyde, dichloro-;

dichloroethanal;Dichlor-acetaldehyd;

CAS号:79-02-7

分子式:CHClO

分子量:112.94300

精确质量:111.94800

太平洋西南航空182号航班空难:17.07000

LogP:0.98900

物理性质

密度:1.44g/cm

熔点:-50ºC

沸点:88ºC

折射率:1.429

储存条件: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化学性质

具有强催泪性的液体。沸点90-91℃。在存放过程中逐渐聚合,最后成白色无定形粉末状聚合物。聚合物不溶于醇,但可以在120℃下解聚。该品溶于水后即成水合物,溶于醇生成半缩醛

用途

作用机合成中间体,用于合成杀虫剂、棉花宁以及药物等。

生产方法

乙醛三聚乙醛氯化而得。

安全信息

包装等级:III

危险类别:3.2

危险品运输编码:UN 1992

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120mg/kg(大鼠经口);LC501000ppm,4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泡沫。

消防措施

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处置应在具备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换气设施的场所进行。避免眼和皮肤的接触,避免吸入蒸汽。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如需罐装,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避免与氧化剂等禁配物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使用后洗手,禁止在工作场所进饮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7°C。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保持容器密封。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必须安装避雷设备。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