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

蓝棣之教授撰写的《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一书,深入探讨了以戴望舒卞之琳冯至纪弦艾青穆旦舒婷流沙河及其先驱郭沫若为代表的一系列现当代诗歌作品。书中不仅对这些诗歌进行了文本层面的解读,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而且还通过“通讲”法,试图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此外,作者也关注到了每位诗人的创作脉络,力图在其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发现他们创作的核心理念和统一性。同时,蓝棣之教授还通过对不同诗人群体的创作特点的研究,探索了它们与所在时代的联系以及背后的思想根源。尽管这本书具有浓厚的理论色彩,但它巧妙地融入了论述之中,使得阅读体验流畅自然。一位教授甚至将其作为研究生的教学资料,认为此书展现了类似西方著名批评家韦勒克的思考和写作风格。

图书信息

- 中文名: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

- 地区:大陆

- 语言:简体中文

作者简介

蓝棣之,生于1940年,四川新津人。1963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并留校任教。1981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文学硕士学位后,转至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担任教职,1983年起成为讲师,1988年升任副教授。1989年加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系,1992年被聘为教授。目前任职于清华大学,担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理事及北京作家协会诗创作委员会委员。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正统的与异端的》《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以及参与编纂的多种现代文学流派丛书。他还曾在国家开放大学担任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选讲课程的主讲教师,并编写相关教材。

内容介绍

《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一书由蓝棣之教授撰写,旨在解析以戴望舒卞之琳冯至纪弦艾青穆旦舒婷流沙河及其先驱郭沫若为代表的现当代诗歌作品。作者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尝试运用“通讲”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并结合诗人们的创作脉络,寻找其创作核心理念和统一性。此外,蓝棣之教授还总结了不同诗人群体的创作特点,探讨了它们与所在时代的联系以及背后的思想根源。本书虽然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但作者巧妙地将其融入论述之中,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

图书目录

第一辑 现代诗的脉络与走向

一 郭沫若:以高潮的生命感突破形式

闻一多:纯粹形式与诗的意义

徐志摩:诗化生活与分行的抒写

戴望舒: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

五 艾 青:从欧洲带回了一支芦笛

六 冯 至:用原始的眼睛来观看

卞之琳:一颗掩有全世界的色相

何其芳:倾听飘忽的心灵语言

九 穆 旦:用身体思考

十 牛 汉:长期凝聚,瞬间爆发

十一 纪 弦:从逻辑的世界到秩序的世界

十二 当代诗歌:用东西方两种眼光审视

第二辑 现代诗的三次浪潮

一 巴那斯主义浪潮:新月派

二 意象象征主义浪潮:现代派

三 新现代主义浪潮:九叶派

四 从巴那斯主义到象征主义

参考资料

现代诗情感与形式.孔夫子旧书网.2024-08-28

现代诗情感与形式.微信读书.2024-08-28

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读书.2024-08-28

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豆瓣读书.2024-08-28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