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羽苏铁

单羽苏铁(学名:Cycas simplicipinna)是苏铁科苏铁属的一种灌木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越南泰国老挝等地。单羽苏铁零星分布于海拔500-900米石灰岩山地季节性雨林下,喜高温潮湿的环境,在箐沟边易见。

形态特征

单羽苏铁为低矮灌木,主干不明显,叶痕宿存。鳞叶披针形,长4.5~7cm,宽1.5~2 cm,羽叶长1.5~2.5m,叶柄长0.2~1m,刺19~39对,长约0.3 cm,刺间距1.5~4 cm,羽片18~81对,中部羽片条形,长17~40cm,宽1.6~2.5 cm,深绿色,有光泽,纸质至薄革质。大孢子叶两面隆起。小孢子叶球狭长圆柱形,长15~21 cm,直径2~4 cm,小孢子叶楔形,长16 cm,顶片近菱形至卵形,长3.5~6 cm,宽3~5cm,边缘篦齿状深裂,两侧具5~11对侧裂片,裂片长1~2 cm,顶裂片钻形至三角状披针形,有时具浅齿,大孢子叶柄部被毛,胚珠2~5枚。种子为椭圆形,长2.5~2.7cm,直径2cm,成熟时黄褐色。花期4-5月,种子9-10月成熟。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中国分布:云南景洪、勐腊县勐海县普洱市、澜沧、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等县(市)。

近种区别

单羽苏铁与谭清苏铁、宽叶苏铁外形近似,但单羽苏铁羽叶干后变黑褐色大孢子顶裂片明显比侧裂片粗大,胚珠2~5枚,种子较小,2.5~2.7cm,径约2 cm。谭清苏铁大孢子叶顶片近圆形,顶裂片不明显,与侧裂片近等长,胚珠仅2枚,种子较大;巴兰萨苏铁羽叶干后不变黑色,叶背银灰色,叶柄上刺长达0.4~0.8cm。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通过人工授粉可大大提高植株结实率,以获得种子。9-10月采种,在原产地可以随采随播,也可沙藏一段时间播种,种子发芽率可达85%以上。幼苗期需遮荫,保持土壤湿润。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9年 ver 3.1)——近危(NT)。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一级。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2023年)——附录Ⅱ。

截至2005年,云南省分布面积3500公顷,零星分布于澜沧江流域。

在中国云南,主要分布与澜沧江河谷的两侧,修建水电站对该物种有较大的破坏,长期以来植被的破坏,采挖,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在急剧下降。

中国云南分布区已建立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从一定范围内保护了该物种。但自然保护区以外的种群仍面临着人为采挖、开星种地的威胁。应加大执法力度,禁止人为采挖,以保护现有种群;可采取人工授粉的方法,提高结实率,繁殖小苗以满足园林绿化、植物园、树木园引种栽培的需求。

主要价值

单羽苏铁是澜沧江流域的特有种,对研究中国与东南亚热带植物的区系、古植物和古气候,以及动物的协同进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因其舒展秀丽的羽叶,是具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

伴生植物

主要伴生植物有白花羊蹄甲(Bauhinia acuminata L.)、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 (拉马克)Müll. Arg.)、绒毛紫薇紫薇属 tomentosa C. Presl)、四数木(Tetrameles nudiflora R. Br.)、铁灵花(Celtis philippensisvar. wightii (Planch.) Soepadmo)、棒柄花(Cleidion brevipetiolatum Pax &K. Hoffm.)、石山银钩花(银钩花属 calcarea Diels ex Weeras. & R.M.K.Saunders)、海栎(Lithocarpus fohaiensis (Hu) A.Camus)、槟榔青(Spondias pinnata (L. f.) Kurz)、朴树(Celtis sinensis Pers.)、毛八角枫(Alangium kurzii Craib)、石山巴豆(巴豆属 euryphyllus W. W. Sm.)、大鱼藤树(Brachypterumrobustum (DC.) Dalzell & A. Gibson)、泡火绳(Eriolaena wallichii DC.)、南洋白头树(Garuga floribunda Decne.),潺槁木姜子子(Litsea glutinosa (Lour.) C. B. Rob.)、硬皮榕(Ficus callosa Willd.)、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A. Juss.)等。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