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彼得·布劳

彼得·迈克尔·布劳(Peter Michael Blau,1918年2月7日—2002年3月12日)是美国社会学家和理论家,被认为是社会交换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奥匈帝国维也纳,1939年移居美国。曾先后任教于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曾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布劳的学术影响广泛而深刻,他是交换关系的微观社会学研究的创始人,并且在阶层分析理论、组织社会学等领域中有很大的影响,代表著作有《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官僚组织动力学》和《不平等和异质性》等。

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了微观社会结构和宏观社会结构,为分析非制度化的人际互动和制度化的结构关系提供一般性的交换理论框架,填补了理论社会学中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之间的鸿沟。

布劳的理论虽然是以霍曼斯关于交换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但是他却不愿意接受霍曼斯把所有的社会过程都还原为心理学现象的观点。与霍曼斯的心理学还原论相比,布劳的观点更符合社会学的传统,更容易为大多数社会学家所接受。正如玛格丽特·波洛玛所言“他既关心微观的社会也关心宏观的社会,他力图证明怎样才能把某些基本的原则既应用与微观也应用与宏观现象。他的理论的这些方面毫无疑问比那些不足更引人注目。”

在当今世界来说,社会交换理论为研究社交媒体自我表露与隐私保护提供了一套 完整的理论体系。

人物经历

彼得·布劳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艾姆赫斯特学院获得学士。1952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一起完成了博士论文,为官僚机构的动力学奠定了早期理论。

彼得·布劳在芝加哥大学任教职位,并于1953年至1970年间任教。他还曾任英国剑桥大学皮特教授、伦敦国王学院高级研究员和的天津社会科学院杰出名誉教授。1970年,他回到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终身名誉教授的职位。从1988年到2000年,他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担任杰出研究教授,与他的妻子朱迪斯·布劳(Judith Blau)在同一个系任教,同时继续通勤到纽约与研究生和同事会面。

主要成就

彼得·布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问题,他的著作大部分是对官僚制组织各种情况的分析。他在早期论述官僚制组织内部非正式过程的问题时,曾注意到雇员如何频繁地通过工作换取尊敬,以信息获得赞同,以及非物质报酬的交换过程。他受 G.C.霍曼斯的影响,从社会结构出发研究人与人的交往过程,是结构主义交换论的代表人物。70 年代以后,布劳提出了宏观结构理论,试图用宏观结构主义代替早期的交换理论,创立和发展了一个更加严密的理论体系。

主要著作

彼得·布劳的主要著作包括:

《官僚制组织动力学》:1955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1964

《美国职业结构》:1967,合著

《不平等和异质性-社会结构的原始理论》:1977

参考资料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读书摘要和笔记(20190905).豆瓣.2024-03-11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