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棒叶凤蝶兰

棒叶凤蝶兰,茎坚硬,粗壮,圆柱形,伸长而向上攀援,通常长达1米以上,具分枝和多数节,节上常生有1—2条长根。产于云南省南部(勐腊县)。生于海拔约600米的林缘或疏林中树干上。

基本信息

种中文名:棒叶凤蝶兰

种拉丁名:凤蝶兰属 teres (Rohb.) Schltr.

海拔:600米

命名来源:(植物分类学报)[Orch. 9: 78. 1915]

中国植物志:19:370

亚族:指甲兰亚族 Subtrib.Aeridinae Pfitz.

形态特征

叶斜立,疏生,肉质,深绿色,圆柱形,长8—18厘米,粗 4---8毫米,先端钝。总状花序比叶长,疏生2—5朵花;花序柄粗壮,疏被3--4枚膜质鞘;花苞片稍肉质、宽卵形,长4—6毫米,先端钝;花梗和子房白色,长2—3厘米;花大,质地薄,开展;中萼片淡紫红色,椭圆形,长约2.5厘米,宽2厘米,先端圆钝,具网状脉;侧萼片白色稍带淡紫红色,斜卵状长圆形,长3厘米,宽2厘米,先端钝,具网状脉;花瓣较大,近圆形,长3厘米,宽2.7厘米,先端钝,亦具网状脉;唇瓣3裂;侧裂片大,背面深紫红色,内面黄褐色,围抱蕊柱,近倒卵形,宽约1.5厘米,先端近圆形;中裂片向前伸展,倒卵状三角形,长约2厘米,先端深紫红色并具深 2裂,上面黄褐色,被短毛;距黄褐色,漏斗状圆锥形,长约2厘米;蕊柱粗短,长约 5毫米,具长约5毫米的蕊柱足。花期5-6个月。

产地

云南省南部(腊)。生于海拔约600米的林缘或疏林中树干上。

分布

尼泊尔锡金王国不丹印度(德干高原、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

标本

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北部。

应用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茎叶入药,用于消肿去毒,止血敛伤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