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707年

707年,李显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景龙元年,干支纪年为丁未羊年。日本庆云四年。

历史大事

求平突厥之策

神龙三年(七0七)正月,由于突厥入侵边境,导致了鸣沙之战的失败,唐中宗下令内外官员提出平定突厥的策略。右补阙卢俌上疏,认为制敌的关键在于谋划而非个人勇气,沙吒忠义虽然是一名骁勇的将领,但并不足以承担重任。他还指出,在鸣沙之战中,主将先行逃跑,应当依法处理。此外,他认为边州刺史应该能够准备车辆和物资,以便战斗和防御,因此应该精心挑选合适的人选。他建议在内外同时治理的情况下,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大规模进攻。李显对他的意见表示赞赏。

金城公主和蕃

神龙三年(七0七)三月,吐蕃赞普的祖母派遣大臣悉薰热前来献上方物,并请求联姻。四月,唐中宗同意将自己抚养的雍王完颜守绪的女儿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景龙三年(七0九)十一月,吐蕃赞普派大臣尚赞吐等人前往迎接公主,中宗在苑内的球场举行宴会招待他们,并命令驸马都尉杨慎交与吐蕃使者比赛球技,中宗和其他侍臣一同观看。景龙四年(七一0)正月,先是召见侍中纪处讷,后来任命中书侍郎赵彦昭作为使者送金城公主到吐蕃,但他们均找借口拒绝,最终由左骁卫大将军杨矩负责送公主。李显亲自渡过渭河到达始平县送别公主,并在百顷泊旁设立帐篷宫殿,邀请王公宰相和吐蕃使者参加宴会。宴会结束时,中宗命令吐蕃使者上前,传达公主年幼,远离家乡嫁人的旨意,中宗为此悲伤哭泣了很久。随后,他命令随从官员赋诗送别,并宣布赦免始平县的死刑以下罪犯,免除当地居民一年的赋税,将始平县更名为金城县,百顷泊改为凤池乡怆别里。公主抵达吐蕃后,另筑一座城市居住。唐朝也将杨矩任命为鄯州都督

姚州蛮起事

神龙三年(七0七)六月,姚州地区的少数民族发生叛乱。姚州位于今天的云南省大姚县北部,圣历元年(六九八)张柬之曾提议废除该州,但未能实施。该地区主要居住的是彝族。叛乱发生后,唐王朝任命姚嶲道讨击使唐九征率领军队进行镇压,成功击败叛军,斩杀和俘获三千多人。

太子重俊起兵诛武三思等,败死

韦皇后因为太子重俊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对他心生厌恶。安乐公主与驸马武崇训经常欺凌太子,武崇训甚至教导公主请求废除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武三思尤其嫉妒太子。上官婉儿与武三思关系密切,每次起草诏书都会推崇武氏家族。太子对此感到不满已久。神龙三年(七0七)七月六日,太子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讳之、沙吒忠义等人假传圣旨,发动羽林千骑兵三百余人,杀害了武三思、武崇训及其党羽十余人。太子还派遣左金吾大将军成王千里和他的儿子天水王禧分别防守宫城各个大门,自己与李多祚带领士兵从肃章门强行进入皇宫,敲打阁门寻找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大声喊叫说:“太子的意思是要先杀了我上官婉儿,然后再杀皇后,最后弑杀皇上。”李显相信了她的说法,随即带着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登上玄武门楼躲避兵变,同时命令右羽林军大将军刘景仁率领一百多名飞骑在楼下保卫自己。杨再思、苏壤、李峤兵部尚书宗楚客、左卫将军纪处讷聚集两千余名士兵在太极殿前关闭大门,自行保护。李多祚首先到达玄武楼下,试图爬上楼顶,但遭到守卫的抵抗。李多祚与太子犹豫不决,担心惊动中宗,因此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希望父亲询问他们的意图。此时,宫闱令杨思勖在中宗身边,请求下楼攻击叛军。李多祚的女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担任前锋总管,杨思勖持剑将其斩杀,李多祚的军队因此士气低落。李显站在栏杆上向李多祚的士兵喊话:“你们都是我的卫戍军,为什么要跟随李多祚反叛呢?如果你们能够杀死叛乱分子,不用担心不会得到丰厚的奖赏。”于是,士兵们转而攻击李多祚李承况、独孤讳之、沙吒忠义,其余的士兵纷纷溃散。楚成王千里与天水王禧攻打右延明门,打算杀死宗楚客纪处讷,但都没有成功,两人最终战死。太子率领百名骑兵逃往终南山,到了鄠邑区西部,只剩下几个人,他们在树林中休息时,被随从杀死。中宗将太子的头颅送到太庙祭祀,并将其尸体悬挂在朝堂示众。为了惩罚姬诵千里,将他的姓氏改为“蝮氏”,其他同党也都被处死。赠予武三思太尉、梁(宣)王,武崇训开府仪同三司、鲁(忠)王。安乐公主请求将武崇训的坟墓称为“陵”,李显亲手批示允许,但给事中卢粲反对这一做法,中宗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八月十三日,中宗加封尊号为“应天神龙皇帝”,韦皇后为“顺天翊圣皇后”,并将玄武门改为神武门,楼改为制胜楼,以庆祝胜利。

安乐公主谗害相王

相王名叫李旦,是李治的第八个儿子,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的弟弟。太子重俊失败后,右台御史大夫苏珦审理其同党,有人诬告牵涉到相王,苏珦秘密为他辩护,中宗因此没有追究。然而,安乐公主宗楚客等人却日夜策划除去相王,让他们唆使侍御史冉祖雍诬告相王与太子串通谋反,请求将相王和太平公主逮捕入狱。李显命令御史中丞萧至忠审讯此事,萧至忠流泪说道:“皇帝拥有天下,为什么不能容纳一位弟弟和妹妹,反而让人构陷伤害他们呢!相王曾经作为皇嗣,坚决请求武则天将帝位让给您,几天都不吃东西,这是全国都知道的事情。怎么能因为冉祖雍的一句话就怀疑他呢!”中宗因此不再追究。

改元景龙

神龙三年(七0七)九月五日,唐中宗更改年号为景龙,这一年有两个年号,从九月份开始使用新的年号。

魏元忠被贬死

起初,右仆射、中书令魏元忠因为武三思专权,心中常常愤懑不平。太子重俊起兵后,胁迫魏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魏升跟随自己,太子死后,魏升也被乱兵所杀。魏元忠公开宣称:“元凶已经死了,即使遭受酷刑也没有什么遗憾!只是可惜太子不幸去世罢了!”李显考虑到魏元忠功劳巨大,而且受到高宗、武则天的重视,因此释放了他。宗楚客纪处讷等人共同证明魏元忠参与了太子的阴谋,请求将他灭族,中宗不同意。魏元忠害怕,上表请求解除官职回家,中宗亲自手写敕令批准他卸任仆射,以特进齐盖的身份退休,但仍需每月初一和十五上朝。景龙改元后,宗楚客等人推荐姚廷筠担任御史中丞,让他弹劾魏元忠,声称魏元忠的功劳不如侯君集,亲属关系也不如房遗爱,但他竟然与李多祚等人一起谋反,按照法律应当像侯君集一样被判处死刑。李显认为有道理,于是将魏元忠投入大理寺监狱,贬为渠州司马宗楚客又让给事中冉祖雍上奏说:“魏元忠既然犯下了大逆不道的罪行,就不应该让他出任渠州司马。”杨再思李峤两位宰相也支持这种观点。中宗对杨再思等人说:“魏元忠为我效力多年,我特别宽容他,已经颁布了赦免他的诏书,怎么可以多次改变呢!轻重缓急的决定权在我手中,你们频繁上奏,这并不是我的意思。”杨再思等人于是不敢再说什么。监察御史袁守一再次上奏弹劾魏元忠,说:“太子重俊是皇帝的儿子,就像刘弗陵一样;魏元忠既不是功臣也不是亲戚,怎么能逃脱严厉的刑法呢!”九月九日,魏元忠又被贬为务川尉。宗楚客等人仍然不肯放过他,幸好魏元忠走到涪陵就去世了。

魏传弓执法

胡僧慧范官职为银青光禄大夫,爵位为上庸公,兼任圣善、中天、西明三大寺的主持。景龙元年(七0七)他又在洛阳市修建圣善寺,在长安城东的长乐坡建造大型佛像,导致国库空虚。尽管如此,中宗和韦皇后都非常看重他,他的势力遍及朝廷内外,没有人敢于指责他。九月十三日,侍御史魏传弓揭露慧范贪污受贿罪多达四十多万,请求处以死刑。李显想要赦免他,魏传弓说:“刑罚和赏赐是国家的大事,皇帝之前已经错误地给予过多的赏赐,现在怎么能因为一个人的话就减轻处罚呢!”中宗不得不削减了他的官职和爵位,让他回到家中。当时,一些有权势的宦官受到韦后母女的宠爱,权势显赫,武威郡刺史窦怀贞不敢惩治他们,有一次误把一名没有胡子的诉讼者当作宦官,故意偏袒他。宦官薛思简官职为左监门大将军,受到安乐公主的宠爱,行为残暴不法,魏传弓上奏请求处死他,窦从一害怕,坚持阻止。宦官辅信义,魏传弓想弹劾他,亲朋好友劝阻他,他说:“国家法纪的破坏,正是这些人造成的,我现在上奏处死他,明天就算被杀,我也毫无怨言!”中宗和李旦时期,司法部门的官员大多依附于武氏和韦氏,像魏传弓这样的人只能屈居下位,无法施展抱负。魏传弓最终官至司农丞(从六品上)。

百骑、千骑、万骑

贞观年间,在太极宫玄武门遗址设置了左、右屯营(羽林军驻军),由各卫将军统领,这些士兵统称为“飞骑”。永昌元年(六八九)十月二十八日,将“百骑”改为“千骑”。景云元年(七0七)九月二十七日,又将“千骑”改为“万骑”。这三个名称虽然也表示骑兵数量的增加,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十倍的数量。这是因为“万骑”实际上是左右羽林飞骑的精英,垂拱元年,飞骑总数为六千人;天宝七载(748),包括后来增加的部分,以一万五千人为定额。因此,“(百、千)万骑”的人数最多时也只有数千人。

张仁愿始破突厥

神龙二年(706)沙吒忠义被突厥默啜可汗打败,景龙元年(七0七)十月,李显任命左屯卫大将军、摄御史大夫张仁愿接替他成为朔方道大总管,以抵御突厥。张仁愿到达后,突厥已经撤退,他继续追击,夜间袭击突厥营地,取得重大胜利。

中宗宫廷游乐

景龙年间(七0七至七0九),中宗曾在宫中安排女子扮演市场和商店的角色,让公卿扮演商人,与她们进行贸易活动,期间发生了争吵,言语粗俗不堪,中宗与韦皇后在一旁观赏。中宗还曾前往太极宫玄武门遗址,与亲近的大臣观看宫女拔河比赛。他曾多次与亲近的大臣、学士聚会,让他们各自表演技艺娱乐,如工部尚书张锡跳《谈容娘》舞蹈,将作大匠宗晋卿跳《浑脱》舞蹈,左卫将军张洽跳《黄麞》舞蹈,左金吾将军杜元朗诵《婆罗门咒》,中书舍人卢藏用模仿道士上香。国子司业郭山恽独自说:“我没有别的才能,请让我唱歌吧。”于是唱起了《鹿鸣》(《诗经》中宴请群臣、贵宾的诗歌)和《蟋蟀》(取其寓意为喜好音乐而不荒废政事),中宗称赞他的心意,赐给他一套新衣服。中宗还曾举办宴会,让大臣们创作《迥波辞》(六言四句的俚曲,第一句均为“迥波尔时”四个字),大家都写了谄媚的话语或者嘲笑的话语,有一个艺人演唱道:“迥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只有裴谈(当时的御史大夫,畏惧妻子如同严父),内边无过李老(指李显害怕韦皇后)。”只有谏议大夫李景伯说:“回波尔时酒卮,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中宗听了不太高兴。

通鉴记载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中景龙元年(丁未,公元七零七年)

逝世

武三思唐朝大臣

参考资料

707年.707年.2024-11-24

公元707年历史年表 .古宫历史网.2024-11-24

金城公主和蕃.中国历史.2024-11-24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