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玉泉,1921年出生于山东省新泰市,1939年5月参加八路军。曾任宁德军分区副司令员。
人物简介
1948年7月鲁中南纵队成立时,被分配到纵队教导团任队长兼刺杀教员。渡江战役时,管玉泉被编为三野第七兵团35军第104师312团3营任营长,作为渡江先遣部队,第一个率队攻进南京市。1955年授予少校军衔,1956年被调到31军任91师副师长,1981年从宁德军分区副司令员任上离休后,一直在福建省第五干休所安享晚年。
战斗经历
渡江准备
1948年,淮海战役后,管玉泉所在部队在苏北进行休整,准备参加渡江战役。
1949年3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104师312团,从徐州东火车站乘车,沿着津浦铁路,经宿州市、蚌埠市、明光市至滁州市下车,然后步行向东直插至浦口区北面的常家营驻扎。
部队到达江北后,首长结合当时全国战争形势,对广大指战员进行了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号召全体将士,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战士们一边积极做好渡江准备,一边等待党中央起渡的命令。
突破长江
百万雄师过大江
大战在即,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玩起和谈把戏,国共两党谈判从4月1日开始,至4月20日止。引退在溪口的蒋介石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解放军遂于4月20日午夜分成东、中、西三个集团,从东起江阴、西至浦口区500多公里的江面上发起了渡江作战,百万雄师以不可阻挡之势,仅30分钟就摧毁了中国国民党吹嘘的长江“立体防线”,把他们的沿江部署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奋勇渡江突击营
1949年4月22日黄昏,管玉泉所在部在104师师长方明胜、团长王魁家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奉命攻打浦口,固守浦口的是国民党残兵的一个团。管玉泉当时任312团3营营长,率3营为突击营。
他记得3营7连连长姓郑、指导员为王树生,8连连长姓李、指导员姓王,9连连长姓郭、指导员姓啥忘了,机枪连连长姓陈,指导员姓陈,4个连队加营部人员共计800多人。
国民革命军盘踞的浦口区江边埋有许多地雷,是华北治安军防御的重点。战役开始敌军还顽固抵抗,没多久,见大势已去,纷纷乘船渡江逃跑。战役开始前,北岸的船只已全被国民党军抢劫到南岸。拂晓,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无大船可乘,只好借用老百姓的木盆、稻桶及个别小木船渡江。在电影纪录片《渡江一日》中有管玉泉渡江时的镜头。
攻入总统府
部队登岸后,战士们沿着南京西站铁路向东挺进一段路,然后折向中央路向南跑步攻击前进,一直打到坐落在玄武湖西面的南京国民党南京总统府。在前进中,3营营部参谋王友才被顽敌冷枪打中,光荣牺牲。管玉泉带领3营攻进总统府时,看到府内一片狼藉不堪。
总统府是一座庞大的建筑物,战士们走进去就像进了迷宫,从哪里进出,从哪里上下楼都不知道。无奈,只好让一名俘虏兵当向导。走进蒋介石大会议室,看到一幅蒋介石身着军装的大画像挂在墙上,7连战士王保仁顿时怒火冲天,端起枪来连打数弹。通信员刘学三也用卡宾枪来了个点射。
在俘虏兵的引带下,他们很快登上了南京总统府顶楼。楼顶旗杆上挂着中国国民党青天白日狼牙旗,管玉泉咬牙切齿一个箭步冲上去,把它扯下来,随即换上了一面3营冲锋时用的红旗。这时正是4月23日上午8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在国民党总统府上空迎风飘扬。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总统府,标志着国民党政府已从根本上彻底垮台,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此时管玉泉和战士们的心情格外激动,大家拥抱在一起欢呼雀跃!
历史的一瞬
攻占总统府后,虽未活捉蒋介石,但却是大家一生中值得自豪的大事。作为突击营的营长,管玉泉情不自禁地拿起挂在胸前的望远镜,站在南京总统府顶端,居高临下往四面眺望。
随军记者遂举起照相机,拍下了这一历史的一瞬。此照片现陈列在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全军将士看到这座被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盘踞几十年的南京市古都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心里有说不尽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