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高永喜

高永喜

高永喜(1849年12月16日—1916年1月25日),字子中,本贯济州市高氏,是朝鲜王朝大韩帝国的政治家。他在朝鲜开港后开始活跃于政界,曾随朝鲜使团出使日本,考察明治维新之后的变化。他在朝鲜政治生涯中,历任多个职务,包括参议交涉通商事务、参议内务府事、内部参议、学务衙门参议、农商衙门协办等。

人物经历

高永喜于1849年12月16日出生于朝鲜首都汉阳(今韩国首尔)。他的父亲高镇丰是一名汉语译官。高永喜自幼学习日语,1867年参加科举考试(杂科),获式年译科及第,在司译院倭学任职。

1876年《江华岛条约》签订之后,高永喜随朝鲜使团出使日本,考察明治维新之后的变化,成为开化党的一员。1882年参加仁川租界的划定,担任参议交涉通商事务、参议内务府事等职。1884年,甲申政变以后,历任杆城、朔宁、高阳市等郡的郡守,后辞职。甲午改革之际,担任内部参议、学务衙门参议、农商衙门协办等职。

1895年,被大韩帝国任命为驻日特命全权公使。

1907年,成为李完用内阁的度支部大臣。伊藤博文借海牙密使事件胁迫李熙退位之际,他曾与其他六位内阁大臣一起签署第三次日韩协约。此后历任法部大臣、内部大臣临时署理、度支部大臣等职。

1910年,参与签署日韩合并条约,后来被日本列为朝鲜贵族,封子爵,担任朝鲜总督府中枢院顾问。

家庭背景

高永喜的父亲是高镇丰,母亲是全州李氏。他的妻子是泰安李氏。他们有两个儿子,长子高羲敬,次子高羲诚。

历史评价

高永喜被今日的韩国政府列为亲日反民族行为者之一。

他在2002年“树立民族正气国会议员聚会”发布的“亲日派708人名单”和2008年韩国民族问题研究所发布的《亲日人名辞典》收录预定者名单中,高永喜、高羲敬父子皆榜上有名。

韩国政府方面的亲日反民族行为真相纠明委员会在2006年发表的“日帝强占期初期亲日反民族行为106人名单”中也将其包含在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