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归子慕

归子慕

归子慕(1563年-1606年),字季思,号陶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苏州市)人,明朝文学家,被后世称为清远先生。他是著名文学家归有光的第五子,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卒于朱翊钧万历三十四年,享年四十四岁。

归子慕卒后,巡按御史祁彪佳请于朝,赠翰林待诏。其主要作品有《陶园集》四卷,被收录在《明史艺文志》中。

人物生平

归子慕出生于明朝嘉靖四十二年,于万历三十四年去世,享年44岁。在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考中了举人。不过,后来两次参加礼部的考试都没能成功,于是他弃举业,隐居到了一个江边的小村子里。在那里,他与来自无锡的高攀龙和嘉善县的吴志远成为了好朋友。他们常常在归子慕简陋的茅草屋里,以吟诗作乐为生活的一大乐趣。人们尊称归子慕为"清远先生"。他还写了一本书《陶园集》,共有四卷,这本书也被《明史艺文志》记录了下来,流传至今。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诗词作品

思想主张

追求自然与本真

归子慕的诗文风格学习陶渊明,崇尚自然、质朴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他的诗中会描绘春日的溪桥、桃花坞、潮起的浅水、出浦的渔舟等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闲适的意境,体现出他对自然本真状态的追求和欣赏。

淡泊名利

归子慕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三试礼部不第后,便不再迎考,选择屏居江村。这反映出他对名利的态度,不执着于通过科举获取功名富贵。他在江村槿篱萧疏、畦圃纵横的生活环境中,以诗歌为乐,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重视修身养性

归子慕与无锡高攀龙嘉善县吴志远交契,讲求性命之学。他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关注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与探索,他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反思来完善自己的人格。

坚守气节

归子慕作为归有光的儿子,受到父亲的影响,有着文人的气节和操守。他虽生活贫困,但仍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这种精神也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使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精神内涵。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归子慕.汉程网.2024-09-18

《陶园集》.中国国家图书馆.2024-09-18

归子慕.中国国家图书馆.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