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沈伟

沈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武汉篆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

人物经历

艺术史博士,湖北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武汉篆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

现为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任免信息

2022年7月15日至16日,湖北省音乐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电影家协会、电视艺术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六家协会代表大会在汉召开,各协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机构。沈伟当选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

艺术简介

199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任职湖北省美术院。2003年,任职湖北美术学院,从事美术史论的研究和教学,并涉及当代艺术批评与策划活动。2005年,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博士。2007-2008年,北京大学访问学者。2009年,获首届国家级最高美术奖“中国美术奖”。2010年,获“湖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出席“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

著述

明代武当山道教艺术研究

以两组真武大帝铸像和青龙白虎塑像为例

沈伟

论文提要:本文以明代武当山道教宫观的皇家背景为前提,以武当山现存最为著名的两例真武铸像与两对青龙、白虎塑像为例,通过相关文献与实物图像的检索,对其制造年代或风格来源作出分析与论证,并针对学界的一般性认识提出了个人的修正意见,即:第一,武当山金殿的真武铸像应为明代中前期所钦降,并非与其建筑的营造同期,第二,两例青龙、白虎塑像应为明代所造,而非“元代”或“元代风格”。同时,本文结合早期道经文献中的戒律仪范,顺便讨论了与道教造像有关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律,以加深对于武当山道像艺术一般性与特殊性内涵的进一步理解。

关键词:道像 朱棣 武当山 真武大帝 青龙白虎 刘元

武当山,位于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境内,又名太和山,历来传说为北方真武(玄武)神的得道“飞升”之地。唐代贞观年间,此地始建有道教建筑,其后屡废屡建,明朝永乐(1403-1424)时,明成祖朱棣动用国家力量整体规划和营建了33组道教宫观建筑群,并敕封武当山“大岳”的称号,由此,武当山获得了皇家道场的待遇与地位。时至今日,其山下建筑毁废尽,而山上的各处宫观,却大多有幸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作为明代皇家宗教建筑的重要遗存及其与自然环境绝无仅有的融合范例,武当山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就道教建筑而言,在2002年出版的《中国建筑艺术全集·道教建筑》分册所附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道教宫观”中,注明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仅有武当山的两处——铜殿紫霄宫

波士顿藏(传)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的作者、时代与内涵

作者:沈伟 发布时间: 2013-09-25 11:20:00

1,关于波士顿本《历代帝王图》的作者

根据现有的材料,自北宋富弼庚子年(1060年,嘉祐五年)题跋以来,波士顿本《历代帝王图》卷(图1)的创作者被归于初唐阎立本的名下,此后因袭著录或题跋,如南宋李光(1078-1159年)、郑樵(1103-1162年)、周必大(1126-1204年),元代王恽(1227-1304年),清代孙承泽(1592—1676)、沈初(1729-1799年)、吴修(1764—1827年)、孙星衍(1753-1818年)、李恩庆(约1796—约1859年)、李佐贤(1807—1876年)等等。但在早期题跋中,也有并未依从富弼之说的,如北宋绢跋部分中有“绍兴丁巳(1137年)□□李仲(右下有小字“二”)熊叔豹志”,残缺断续的跋文内容显示似乎有所考论,然只谨慎说及“仿佛殆非寻常画工之所能也”。

图1,(传)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绢本,51×531cm 波士顿美术馆藏。

艺术史中的20世纪湖北美术

关于以武汉地区为中心的美术文献梳理

作者:沈伟 发布时间: 2013-09-25 09:40:00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美术史研究以视觉艺术理论与方法的提升而成为一门人文科学概论,并介入人类生活历史图景的复原或重构。另一方面,也正如上世纪中期(英)历史学家科林伍德所提出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那样,新的历史研究,又往往会以全新的问题意识与价值观念来审视和阐释过往的事实与经验。而就现实的经验而言,正在发生和发展着的新的艺术实践成果,则会直接地以当下的思维惯性影响到人们对于艺术传统和遗产的判断和选择。缘于此,艺术史的梳理,由于艺术创作研究对象的客观状况与主观判断的相互作用,而成为一项富于挑战性的工作,尤其在当代艺术史的研究中更是如此。

水墨的性质与观念

关于中国水墨艺术的一些思考

作者:沈伟 发布时间: 2013-09-25 09:30:00

“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墨晕章,兴吾唐代”,这是10世纪山水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说过的一句话。若按艺术史文献,9世纪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对于唐中期“破墨”与“泼墨”叙述,以及极有可能为王维在8世纪时说过的“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山水诀》)一语,显示出相对于彩绘风格的水墨画概念,至今已有大约12个世纪的历史。

从水墨画自身的历史看,自14世纪明确形成以黄公望为首的“元代四家”等经典大师及其经典作品样式,并经历此后不曾间断的拓展和流变,直至影响于近、现代水墨画,这一历程,大约有了七百年。

评论

《泊位》——读沈伟作品

作者:徐勇民 发布时间: 2013-09-25 10:16:02

沈伟,60后生人。厚厚圆形眼镜中,偶尔透出未得充分休息的倦态。想来,必是缘于品茗温书作画或是持续至半夜的雅集什么的。

几年前,他曾策划一个武汉、杭州市青年艺术家展览——《记忆的泊位》。直到今天,展览还在两地交替举办。参展艺术家尽享天时地利的人文恩赐,才情锋锐且随岁月不断增进,沈伟个人事功却并未被多项艺术活动所累,反而逐日显现成就。2009年,他以《明代武当山道教艺术研究——以两组真武铸像和青龙、白虎塑像为例》专著,获当代中国美术史首次设立的“中国美术奖”。以年龄以身份以专业在艺术界论,当属殊荣。

沈伟读博期间,在武当山为研究课题拍得数千幅古迹的一手照片;又携传统(唐代)绘画研究项目飞赴大洋彼岸研习藏于异国博物馆中(憾只可在国内图册上刊载)的中国艺术珍品;他对于中国绘画实践持续的韧劲……可看出他是在寻求一种与中国文化精神的默契。此般功课学养,在60一代中,实为佼佼者。

追琢其章 金玉其相

——沈伟的写意花鸟画艺术

作者:周 发布时间: 2013-09-24 10:30:39

中国画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社会精英人士的审美与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在不断地进行磨合。精英层对于艺术品需求的品味以及他们的审美观念也渗透到艺术家的日常创作实践之中。

早期的娱情方式,如果按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理想,作为一个有素养的君子,一方面要有心中秉持刚正的道统,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日常“游于艺”的行为在“体道”的同时呈现精神的逍遥。而“游于艺”这一观念真正在绘画艺术中被实现是在魏晋以后。南北朝宗炳提出绘事是“圣贤味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①]。社会精英人士多有远志,其襟抱理想常以诗文伸张,有才情的文化人又通过绘画以“畅神”。何谓“畅神”,首先要通过“以形写神,以色貌色”来状物之神采,其次通过状物来写自然的生气,畅“自然”之神,即“以形媚道”,最后还要通过绘画来抒写性灵,以寄高雅之情。

沈伟画莲

作者:罗彬 发布时间: 2013-09-24 10:20:43

莲属植物,是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据古植物学家研究考证,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地球上的许多水域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还早。古老的莲生命力当然也极其顽强,植物学家做过实验,千年的种子经过适当栽培,仍然能够发芽,其清新气质不会因为时空变换而改变。

由于诸多优异的品质,佛教的教义常常和莲联系在一起,关系之密切,几乎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

莲花生淤泥之中,犹如人生浊尘的世界,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的侵扰。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清芬依然,因此在佛经里常常将莲性比佛性。《大智度论·释初品中》云:“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四十二章经》云:“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释迦牟尼佛、接引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于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

展览

1.2017年12月,“万物静观——沈伟水墨作品展”在卓尔美术馆展出。

2.2013年8月,“草际烟光:沈伟草虫作品展·2013”(《武汉晚报》收藏天地会所)。

3.2013年8月,“文心清远:沈伟水墨花鸟作品展·2013”(至观·武汉荣宝斋)。

4.2013年1月,“绘事后素:郭正善、王涌张广慧、沈伟作品展”(武汉美术馆)。

5.2012年12月,“纸上风:湖北扇画艺术展”(武汉·至观艺术绘馆)。

6.2012年11月,“随方就圆:湖北省水墨画邀请展”(武汉美术馆)。

7.2012年9月,“观:手卷、册页艺术展”(武汉美术馆)。

8.2012年6月,“水墨传承: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深圳·文博宫)。

9.2012年4月,“新水墨艺术邀请展”(上海·广东省)。

10.2011年11月,“具象与表达:武汉画院美术作品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1.2011年10月,“四时花雨·沈伟水墨作品展”(武汉·大楚艺术机构)。

12.2011年9月,“文房清韵·沈伟水墨作品展”(武汉荣宝斋)。

13.2010年12月,“回顾与展望:湖北中国画艺术展”(湖北美术馆)。

14.2010年8月,“情系长江湖北美术作品展览”(上海·朱屺瞻美术馆)

15.2010年11月,“腊月·沈伟、陈勇劲作品展”(武汉·美莲社艺术空间)。

16.2009年9月,“花花草草:沈伟水墨小品展”(武汉·麦迪逊艺术沙龙)

17.2008年12月,“走进学院:全国高校名师中国画作品邀请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18.2008年4月,“莲生华池·沈伟水墨作品展”(武汉·高亿信画廊)。

19.2007年1月,“湖北省中青年国画家作品展”(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20.2006年7月,“都市言情:当代水墨艺术展”(北京·可创铭佳艺苑)。

21.2005年4月,“水墨精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2005年第一回展(北京·炎黄艺术馆)。

22.2004年7月,“湖北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23.2003年1月,“湖北省小幅中国画作品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24.2002年8月,“中国实验水墨艺术展”(《开放的中国实验水墨》)。

参考资料

“开枝散叶——从湖北省美术院走出的艺术家群体研究展”艺术家·沈伟.湖北省文旅厅.2024-09-24

“文艺鄂军”继往开来砥砺奋进——12家省级文艺家协会全部完成换届.今日头条—湖北日报.2022-07-28

沈伟.www.artron.net.2011-09-27

明代武当山道教艺术研究.www.shenwei.artron.net.2013-09-26

波士顿藏(传)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研究.知网空间.2011-09-27

艺术史中的20世纪湖北美术:关于以武汉地区为中心的美术文献梳理.www.shenwei.artron.net.2013-09-26

水墨的性质与观念.www.shenwei.artron.net.2013-09-26

《泊位》——读沈伟作品.《泊位》——读沈伟作品.2011-09-27

追琢其章 金玉其相——沈伟的写意花鸟画艺术.www.shenwei.artron.net.2013-09-26

沈伟画莲.www.shenwei.artron.net.2013-09-26

万物静观——沈伟水墨作品展-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2022-02-09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