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乐陵郡

乐陵郡

乐陵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存在于东汉末期至隋朝初年。乐陵国在曹魏时期由曹茂担任国主,后由石苞继承。石统、石演、石勒等人也曾在不同时间担任乐陵国的国主。其中,石勒后来成为赵国的君主,乐陵郡成为赵国封地的一部分。

乐陵郡在不同历史时期曾有多位知府管理,其中包括陈矫韩暨、王冲等人。在十六国时期,邵续曾短暂担任乐陵市太守。北魏北齐时期,乐陵郡的太守包括贾坚、慕容钩、刘提、安䐗侯文和卢洪、高当、潘僧固、晁清、崔伯、崔接、张始均、染华、张纂、罗衡、赵、李悕杰、赵、房延祐郑元礼等。

历史沿革

乐陵郡最初于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设立,其治所位于厌次县,即今天的山东省惠民县东北地区

曹魏时期,乐陵郡被改置为乐陵国,并封曹操之子曹茂为乐陵王。

晋朝时期,乐陵国的封地曾转给石苞,但在五胡乱华后,国号被撤销,恢复为乐陵郡。

十六国时期,乐陵郡先后隶属于不同的政权。

北魏时期,乐陵郡曾经历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包括县的合并、分置以及隶属州的变更。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乐陵郡被废除,其下辖的县直接归属沧州市

人口

根据历史记载,司马炎太康年间,乐陵国户数约为3300户。到了元善见武定年间,乐陵郡的户数增至24998户,人口达到85284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