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家,行政村名称,位于山东省烟台栖霞市庙后镇的西部。人口三千余人,七百余户,百分之八十姓祝,另有杂姓李、栾、刘、王等外来族系,各系融洽相处而无先后之分、大小之别、内外之异。祝家夼三面环山,地处胶东半岛屋脊的丛岭之中。村庄沿着狭长的沟谷而建,少平地,多山地,主要经济作物为苹果和大樱桃。东连烟台市,西通栖霞,高山长脉,地势雄峻,世代有“八大\u0026lt;上大下山,\u0026gt;”之誉,然而方圆三十里之外鲜有人知。
祝家夼传统上以种植玉米,小麦,番薯为主,兼杂一些其他作物,诸如花生,谷子,大豆,高粱,绿豆等等,只有少量的苹果种植。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大力推广苹果,桃子等经济作物。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十多年时间里,党支部书记祝庆凯为推广苹果技术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使祝家夼村成为胶东半岛庞大的全国性苹果基地的组成部分。
栖霞史
又有一说,祝姓在明宣德三年从浙江槐树底村迁到栖霞县东北建村曰祝家夼,其後裔分立为四份子,现延衍至第二十世。其中有一枝在第十四世时移居烟台市西沙夼,一枝迁往东北同合县同合村,另有一枝在第十五世时迁居日本。此一说有\u003c祝氏家谱\u003e为证,原版本据说创立于乾隆五十二年,但现保存于祝立官家中的为光绪年间的抄本。此说虽有可信之处,但很多疑点需要进一步考证。
1.浙江省现今没有称为槐树底的行政村,明朝时是否有过尚需调查.
2.所谓的浙江槐树底,有可能是‘洪洞大槐树’的讹传。尽管村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洪洞大淮树,山西省历来是祝姓集中的地方,祝家夼的迁移祖由山西被明清政府强行移民至此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
3.祝家夼村的风习,建筑方面没有任何受江南文化影响的痕迹,其文化方面与胶东半岛屋脊中的其他村落没有任何不同之处.排除时间跨度和文化同化上的因素,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暗示这个家族来自江南.整个村庄竟然找不到一件明朝时期的文物.祝姓在清朝时移居于此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
4.山东省境内以祝姓命名的村庄有二十余处,诸如祝家庄,祝家楼,祝家村,祝家沟等等,祝姓在这些村庄中皆为第一大姓.祝家夼一枝是否是在清朝早期从这些家族中分离出来的,有待考证.
人文地理
现存古迹有两处,是遗留在北山上的两座石头围墙,分别环绕两座最高峰的顶巅垒砌成封闭的圆形,各开有一个约一米宽的入口.两座山峰东西距离约有一公里,围墙的规模都相当大,高约一米五.西山峰的围墙更大更精致一些.站在围墙之内,纵目环视,远处近处,峰岭纵横,沟壑交错.粗眼看,处处静穆,凝神看,似在奔腾.一个个村落尽在脚下,一条条公路如带如蛇,一湾湾河流粼粼闪烁,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每当雨云来临,云脚总是首先降落于此,缓缓地顺着山势四下曼延开来,从村里远远看去,神奇之感油然而生.先祖们将围墙选址于此,断断有其风水,神学和美学上的考虑.
建筑风格
围墙何年何月建成,已经无人知晓.根据初步观察,应该是建于清代中早期.因为山壁陡峭,山路崎岖难爬,因而鲜有人至,故而没有受到人为破坏.其用途,一说是战乱或动荡年月里村里的百姓躲进围墙里,用乱石攻打土匪或叛军以自卫**.但是这些围墙砌得相当工整厚实,很显然其目的在于长久,而且所选用的石头多为方扁形状,不适合投掷和顺着山坡滚动,难以用作武器.一说是祭祀或祈雨场所.后者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其中位于西边山巅上的围墙内的中央躺有数块磨打精细的青石板,保存完好,很象是某种建筑物废弃后的残留物,根据青石板的造型,这里很可能有过一个石头砌成的祭坛,供干旱季节祈雨用的.
祝氏家族
村里唯一具有文献价值的藏书是那部共有一百页的\u003c祝氏家谱\u003e.
此地民风质朴,百姓勤劳,重读书而轻商,深受儒家价值观的熏陶,但世代务农者居多,更因水资源的匮乏,生活历来艰难.没有出过载入史册的名人.抗日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祝家夼村贡献了不少英雄儿女,包括三位抗日烈士,他们的陵墓至今屹立在村庄的东口.
曾为革命事业作出过贡献的老一代大都已过世了,在此列下他们的名字,以供村里的后人纪念:
祝立官,祝家夼村的唯一一名中国国民党员,担任过国民党乡长,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文革时被打为反革命
祝立树,解放战争时期的共产党员,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任村长
祝立进,解放战争时期的共产党员,在解放战争中任栖霞支前大队指导员,获一等功
祝昌臣,解放战争时期的共产党员,共和国建立后任庙后乡第一任教育委员
祝芳兰,解放战争时期的共产党员,曾任乡妇救会主任.
祝有军,解放战争时期的共产党员,曾任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
祝学洲,解放战争时期加入解放军,曾任栖霞县文化馆馆长,发表过文学和摄影作品
祝华国,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解放济南和孟良崮战役并受伤.后来从事教育工作.
**注:村里和邻村的一些老人说,长毛流窜胶东半岛时,远近的村民们曾在围墙里躲藏过,但没有任何长毛攻打胶东的历史记录.李开芳的太平天国北伐军在山东西部全军覆没后,是否有一小股残余逃奔到胶东的丘陵之中,后来命运如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注:本词条建于2008年7月,有待进一步更新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