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育71-1

育71-1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新桑品种,1995年10月通过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3年通过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2005年获中国农科院技改一等奖

早中生中熟品种,属鲁桑系。产量高,叶质好,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目前在江苏通扬蚕区,浙江桐乡蚕区种植普遍。该品种适于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南部地区栽培。

选育过程

以培育优质、高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的新一代桑品种为目标,在桑树育种中首次采用四元杂交育种技术,选用遗传背景丰富且各具特色的育54号(桐乡青×混合花粉,叶形中等、叶片较厚、叶面富有光泽、叶质较优、枝条直立、节距较短但春季发芽率偏低)和育2号(桑树39号×广东桑叶,抗病性强、春季发芽率高、产叶量高、长势旺)为亲本,创建了桑树聚合育种综合性状选择技术,育成桑树新品种育71-1,1995年通过全国审定。

经济性状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成果鉴定,育71-1产叶量实验室成绩比对照桑树32号高42%,生产应用比对照高23.37%-43.19%。育71-1叶质优,用其桑叶养蚕,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实验室成绩分别比对照高6.29%、5.33%,生产应用分别比对照高6.42%、11.86%。育71-1兼抗桑黄化型萎缩病和桑马、叶螨科等微体昆虫,抗旱耐涝,适应性广。

育71-1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综合抗性强、具广泛生态适应性的育成新桑品种,首次建立了国家、省、市等多级多层次示范园区,开创了桑树新品种推广应用新模式。

品种特征

育71-1树型紧凑,叶形整齐,节间密,发条数多,发芽率高

品种特性 树冠较大,枝条粗长较直、皮青灰色,节间微曲、节距3.2厘米。发条数较多,侧枝少,冬芽较大、三角形,黄褐色,副芽少,叶心脏形、叶两边微波翅、叶尖渐尖锐头、叶缘乳头齿或钝齿蟳,叶形较大,叶长20~23厘米、叶幅17~19厘米,叶肉较厚,叶色深绿,叶面光滑,光泽强,叶柄较粗,叶片向上斜生。开雌花,椹少而小。产叶量较高,一般亩产叶量2500公斤左右。

发芽期3月24~28日,开叶期4月6~10日,发芽率较高,70-80%左右,属于早中生中熟品种。每米条长产叶量春130~150克、秋100克以上,公斤叶片数春450片、秋170片左右,春叶片占梗叶比率为38~45%,秋叶硬化较早、叶片萎凋慢、叶质优,桑叶腊质层厚,失水慢。幼树春伐桑抗桑细菌病较弱,抗旱,耐寒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

宜养成低、中干树型。早春适当剪梢,有利春叶增产,又可减少桑细菌病病原。秋季枝条下部叶应适当采摘,以免老化。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