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张士衡

张士衡,隋唐时期著名经师,出生于瀛州乐寿(今河北献县)。他的父亲是北齐国子助教张文庆。张士衡九岁时丧母,对父亲的朋友博士刘轨思敬重有加。后来,张士衡从经学家刘轨思学习《毛诗》和《周礼》,又跟随名儒熊安生和刘焯学习《礼记》,都精通大义。

张士衡在隋朝担任余杭区县令,后来因年老归乡里。唐朝建立后,他在乡里继续教学。贞观年间,张士衡受幽州都督朱棣李灵夔的邀请,前往家中担任师。后来,李世民任命张士衡为朝散大夫、崇贤馆学士。

张士衡曾向唐太宗提问北齐灭亡的原因,回答:“高纬昏庸无度,亲近小人。”他还强调儒家的“仁政”思想和“纲常”观念,认为“仁慈忠孝”是福的源泉,而“贪婪无厌、骄虐是务”的行为则会招致灾祸。

张士衡的弟子中,最为著名的是永平贾公彦赵县李玄植

正文

(?—645)

唐经师。瀛州乐寿(今河北献县)人。曾从经学家刘轨思习 《毛诗》、《周礼》,又从名儒熊安生、刘焯习《礼记》,皆精究大义。后遍讲《五经》,尤专三《礼》。在隋为杭州市令,后辞归,居乡讲授。唐初受礼聘,为崇贤馆学士。太子李承乾废,受连累罢归,以三《礼》教诸生,唐朝三《礼》之学由是而传播。弟子显名者有贾公彦等人。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