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弹鼓

弹鼓(英文名:弹药 Drum),是一种圆形的供弹具,因外形似鼓而得名,在冲锋枪、步枪或机关枪上较为常见,不可称为弹盘。发明人是“机枪之父”理查德·J·加特林。

弹鼓的设计与传统的直排弹匣相比较为复杂,运作时弹药依靠旋转的内部拨弹轮由内至外到达供弹口。弹鼓的弹容量一般在40-100发之间。弹鼓内枪弹轴线沿弹鼓轴线方向作平行排列,排列形式分为单圈和多圈两种。弹鼓内蜗线弹簧或圆柱螺旋扭转弹簧一般装在中心部位。枪弹单圈排列的弹鼓可采用一个托弹板,多圈排列的弹鼓可采用一个带输弹槽的活动盘,以保证枪弹依次进入抱弹口。弹鼓的其他结构特点和弹匣基本相同。

弹鼓最大的优势是在无须更换供弹具的情况下直接发射更多弹药,在全自动武器上使用可具有更持久的连射火力。同时,弹鼓也存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携带不便等短板,因此只能在特定作战环境下使用。

命名由来

弹鼓是一种圆形的供弹具,因外形类似鼓而得名。

发展历史

1870年,女王陛下政府经过反复对比试验后,购买了旋转机枪的生产专利,并在英格兰建厂批量生产。英国军队入侵祖鲁王国时,便携带了加特林机枪,短短几个小时就击败祖鲁军队。之后,俄罗斯帝国也开始大量采购加特林机枪,在军队中配发使用。在收获诸多买家肯定后,加特林机枪继续开展机关枪的后续改进工作。在随后的几十年里,10余种改进型加特林机枪先后问世。在此基础上,加特林还首次设计了弹鼓、弹匣弹带等多种新型供弹工具。

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研制出射速高达5000发/分的转管航炮,新的火炮对供弹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Panicci等构思了可执行弹壳回收功能的高速无链供弹螺旋弹鼓(以下简称螺旋弹鼓),并广泛应用于美制机载小口径航炮系统之中。20世纪70年代中期,通用电气的Dix和Kirkpatrick对螺旋弹鼓的螺旋片和导轨等零部件进行了结构上的优化设计,大幅度地提高了螺旋弹鼓的供弹可靠性。

2024年6月,波音公司展示了一款能够安装在C-17运输机机舱内的“左轮手枪”发射系统,用于快速发射高超音速导弹。“M629C左轮手枪”发射系统配备有两个前后安装的“弹鼓”和电磁弹射装置。在演示动画中,前后两个“弹鼓”都配备了6枚导弹,“弹鼓”结构可以独立旋转,每次发射的是靠近舱门的“弹鼓”里的最下方的导弹,导弹发射后“弹鼓”旋转,当空余挂弹架转动至最上方时,后方“弹鼓”里的备用弹会向前滑动至前方的“弹鼓”里,然后“弹鼓”继续旋转,等到这枚导弹旋转到最下方的位置时就可以弹射发射。

工作原理

一般弹鼓

弹鼓的设计与传统的直排弹匣相比较为复杂,运作时弹药依靠旋转的内部拨弹轮由内至外到达供弹口。在一般弹鼓中,枪弹轴线与养效辅线大都是作平行排列的。弹鼓在枪上的安装是使其轴线与枪轴线一致。这样,枪弹从弹鼓到出弹口,再进人弹膛,其躺线方向保持不变。

螺旋弹鼓

螺旋弹鼓的工作原理是:作为主动件的内鼓,旋转时通过内鼓螺旋片来驱动外鼓导轨中的炮弹向弹鼓出口方向移动;炮弹到达导轨顶端后,被出弹圆盘上的行星拨弹轮“抓住”并向上“送入”集弹盘;集弹盘高速旋转并将其中的炮弹送入进弹机。

结构

弹鼓的容弹量一般在40~100发之间。弹鼓内枪弹轴线沿弹鼓轴线方向作平行排列,排列形式分为单圈和多圈两种。弹鼓内蜗线弹簧或圆柱螺旋扭转弹簧一般装在中心部位。枪弹单圈排列的弹鼓可采用一个托弹板,多圈排列的弹鼓可采用一个带输弹槽的活动盘,以保证枪弹依次进入抱弹口。弹鼓的其他结构特点和弹匣基本相同。

技术特性

弹鼓形如其名,“肚量大、形似鼓”是其显著特征。如苏联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格里戈利·斯帕金研制的PPSh41冲锋枪就采用了弹鼓供弹。这种弹鼓容量可达71发,子弹压满时弹鼓重量达5.3千克。弹鼓最大的优势是在无须更换供弹具的情况下直接发射更多弹药,在全自动武器上使用可具有更持久的连射火力。同时,弹鼓也存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携带不便等短板,因此只能在特定作战环境下使用。

运用领域

弹鼓于冲锋枪、步枪或机关枪上较为常见,不可称为弹盘。

实战运用

弹鼓诞生后,很快以其超大的弹容量,保证了射手在无须频繁更换供弹具的情况下发射出更多弹药,形成持续火力压制。在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的冬季战争中,芬兰军队重创了人数2倍于自身的苏联军队,除成功运用战术外,采用弹鼓设计的M1939式冲锋枪也使后者使用盒状弹匣的步枪相形见绌。

参考资料

[兵器面面观]加特林机枪的发明人名叫理查德·J·加特林.央视网.2025-04-08

“机枪之父”加特林.中工网.2025-04-08

单手换弹匣不是梦?未来战场,一个弹匣到底有多重.今日头条.2025-04-08

运输机塞满高超导弹,美军又给解放军送来个高大上的武器概念?.今日头条.2025-04-08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