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存神炼气铭

《存神炼气铭》是由天宝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孙思邈所讲述的关于身体与神气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孙思邈认为,人们要健康地成长,首先要存气,然后才能养成精神,只有气顺才可以精神。他的理论继承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养生思想,强调身乃神气之宅,身之生死系于神气之聚散,因此存神之道,须安神气。气为神母,安神先要炼气,使气海充盈,心静神定,则身安年永。

《存神炼气铭》以四言韵语概述了形、神、气之依存关系及修炼方法。炼气之法,须先绝粒,安心气海,存神丹田,摄心静虑,气海存具,自然饱矣。其修炼过程分为五时七候,五时指修心逐渐深入的五种境界,七候即修摄之七种层次。五时分别为动多静少、摄动入静、动静相伴、静多动少、一向纯静;七候分别为宿疾并销、形悦心安、延年千载、炼身成气、炼气为神、炼神合色、身超物外。此谓胎息定观,乃留神驻形之道。其中第六时、第八候,术在口诀,不书于文,口耳相传,另也可在列子中自悟,然非天纵者而不行也。与碑刻本坐忘论相接近。

孙思邈一生历北周、隋、唐两朝五代,被后人誉为“药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医学贡献。他的理论在中外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养生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书名

《 存 神 炼 气 铭 》

介绍

唐孙 思 邈 述。全 篇 首 先 讲 身 体 与 神 气 的 关 系,认 为 欲 存 身 先 安 神 气,气 为 神母,神 为 气 子,神 气 并 存,长 生 不 死。接 著 讲 存 神 炼 气 应 初 入 五 时,後 通 七 候。

第 一 时,心 动 多 静 少,如 常 人 心。

第 二 时,心 静 少 动 多,入 道 之 始。

第 三 时,心 动 静 相 半,渐 见 调 熟。

第 四 时,心 静 多 动 少,专 注 一 境。

第 五 时,心 一 向 纯 静,有 事 无 事,触 也 不 动。

由 此 进 入 七 候。

第 一 候,停 心 入 内,神 静 气 安,名 为 得 道。

第 二 候,超 过 常 限,色 返 童 颜。

第 三 候,延 年 千 载,名 曰 仙 人。

第 四 候,名 曰 真 人,存 亡 自 在。

第 五 候,炼 气 为 神,名 曰 神 人。

第 六 候,炼 神 合 色,名 曰 至 人。

第 七 候,身 超 物 外,达 於 道 源,名 曰 究 竟。

为 研 究 唐 道 教 气 功 学 的 文 献。收 入 《 正 统 道 藏 》 洞 神 部 方 法 类。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