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菊花去》是白先勇1959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后收录于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中。
《我们看菊花去》写一个孩子受父属托,用“我们看菊花去”做借口,把患精神病的姐姐骗进精神病院的事。在孩子眼里,姐姐并不是可怕的疯子,倒是一个爱猫、爱花的挺可爱的女孩子。精神病院是可怕的,但他还是把她送了进去,他完成了任务,却欺骗了姐姐。《我们看菊花去》中白先勇抒发的是对姐姐患病的同情,以及对现实(姐姐患病被关的现实)的无奈与感伤,体现姐弟感情深厚。
内容简介
故事中的男主角“我”受父亲之托,为了骗患有精神病的姐姐去医院治疗,就跟姐姐说要去看菊花。一路上,作者交代了姐姐精神失常的线索。到了医院时,姐姐看苗头不对,便问“弟弟,我们不是去看菊花吗?来这里——”,弟弟告诉她“我们先去看一位朋友马上就去看菊花”。故事到最终是林大夫把姐姐关到铁栅里面。“我”一个人身在游人零落的新公园(今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看菊花。
创作背景
白先勇一生最爱的是三姐白先明,她是善良、低调、脆弱的女孩子,又遇乱世,淹没在诡异的大家庭之中,从一个世界到另个世界,不被关注地长大,心里注定是不健康的。之后去国外几年,神经失常,痴痴傻傻地回到家乡,回到她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小天地里,临终前才放肆地叫起妈妈,渴望着属于她的那一份温柔。《我们看菊花去》就是一篇写实小说,记载了白先勇把自己心爱的姐姐骗进精神病院的过程。
作品鉴赏
这篇小说的结构并不复杂,讲一个做弟弟的,以“我们看菊花去为名,骗他那患精神病的姐姐进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接受治疗。在叙述方面,白先勇取“跳接”的手法,制造出一股明快的节奏。全篇共分六节,节与节之间并无很明显的过场,纯然跳接过去;而这六节,也就是大个不同的场景。小说的内在意义紧结在菊花这个象征上,一且劈开这个要窍,小说的主题和意义也就会自然浮现。在第六节,即最后一节,有这两句话:“要是——要是姐姐此刻能够和我一道来看看这些碗大一朵的菊花,她不知该乐成什么样儿。”从这两句话,可以归纳出:菊花代表快乐。
作品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网:《我们看菊花去》是一种不忍,却又万般无奈。谁能控制住流年里的荒唐和命运里的注定?
作者简介
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出生于广西南宁,籍贯广西桂林,美籍华人作家,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毕业于台湾大学、爱荷华大学。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昆曲研究推广计划”荣誉主任。
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上学。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学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他在1994年退休。著有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等,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等,以及舞台剧《游园惊梦》。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2018年,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和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奖”。
参考资料
白先勇:在两个“梦”中,寻找灵魂的故乡-新华网.新华网.20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