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闹”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之一,包括“闹伴娘”“闹新娘”“闹洞房”等。婚闹习俗最早起源于先秦,可以增进“盲婚哑嫁”的新婚男女的感情,辟邪驱恶,增加婚礼喜庆元素,表达宾客祝福之愿,有“有问必答”“闺房藏鞋”等形式。然而在现代,低俗婚闹事件频发,不仅严重影响文明乡风,更是触犯法律,甚至威胁生命,政府因此出台法律法规,发文禁止低俗婚闹。此外,也出现了一些别出心裁的现代婚闹方式,用具有特殊意义的有趣游戏,为新人留下纪念。
历史沿革
古代
婚闹习俗由来已久,最早起源于先秦。封建时期是包办婚姻,新婚男女缺少婚前交往甚至互不相识,婚闹可以增进“盲婚哑嫁”的新婚男女的感情,融洽关系,消除新婚男女之间的尴尬与第一次同房的陌生感。古人认为,紫微星会下凡指点宾客在新房中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魔鬼,闹洞房取辟邪驱恶之意。此外,婚闹表达宾客祝福之愿,希望新婚夫妻的婚后日子越过越红火,“闹”的人越多,说明办婚礼的主家人缘越好。
现代
在现代,在继承古代的许多婚闹习俗之外,也出现了一些低俗婚闹事件,部分婚闹者打着传统的幌子,肆意发泄情绪,给当事人造成身心创伤。政府因此发文禁止低俗恶俗婚闹,出台法律法规。此外,也出现了一些别出心裁的现代婚闹方式,用具有特殊意义的有趣游戏,为新人留下纪念。
活动内容
“婚闹”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婚姻习俗之一,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闹伴娘”“闹新娘”“闹洞房”等。有言曰“新婚三日无大小”,指的是在婚后的三天内,乡邻、宾客、亲友不分辈分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逗闹新郎、新娘,有“越闹越喜”之意。
有问必答
“有问必答”是一种婚闹形式,婚闹的宾客会向向新人提出各种难题,逗闹新郎、新娘。例如,2020年的一则报道中,新郎曹先生与几个伴郎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其中有人还有出国留学经历。在接亲时,伴娘团临时用手机下载APP,把题目手写在纸上,要求新郎和伴郎们听1.5倍速雅思听力。
闺房藏鞋
“闺房藏鞋”是指婚闹的宾客将新娘的婚鞋藏入其娘家的闺房中,让新郎找,找到后新娘方可上轿,进行婚礼的下一个环节。
低俗的婚闹活动
低俗婚闹形式五花八门,有在城区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把新郎扒光衣服用胶带捆绑在树上或者电线杆上,浇啤酒、倒酱油、砸鸡蛋、撒面粉、画黑脸,扮演种种不雅角色做搞怪动作,猥亵新娘、甚至强奸伴娘等。例如2016年9月28日,崇圣寺三塔景区外大鹏金翅鸟广场发生一起低俗婚闹事件,一名新郎仅用一件围胸遮挡隐私部位,随后与一名疑似伴郎的男子裸身被绑在树上,遭泼墨、砸鸡蛋,此后二人在广场的水池边放鞭炮并清洗身体。同年9月30日,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官方新浪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将对外围进行巡查,一旦发现类似行为将劝导或进行相应处罚。
价值及影响
文明婚闹
文明婚闹融合了亲友对新人的善意祝福与婚礼本身的美好氛围,可以增加婚礼喜庆元素,是锦上添花的喜乐之事。恰如其分的“闹喜”和带着善意的祝福,不仅能让迎娶仪式充满欢乐与祥和,更会给新人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也有助于婚姻家庭的和谐幸福与美满。
低俗婚闹
低俗甚至恶俗的婚闹,不仅会破坏原本温馨的迎亲氛围,给新人乃至整个家庭留下难以消除的心理阴影,有些还毁人身体,害人精神,逾越私人领域范畴,有故意伤害他人以及扰乱公共秩序之嫌,伤风败俗,影响社会风气,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一种挑衅、对文明的玷污,不仅严重影响文明乡风,更是触犯法律,甚至威胁生命。
相关事件
山西一新郎因婚闹身亡事件
2013年2月9日,山西省清徐县年仅24岁的李瑞江疑因结婚当天被朋友数次猛烈击打导致气管断裂,在婚礼仪式后的第三天住院,昏迷十余天后因抢救无效身亡。
山东泰安猥亵伴娘事件
2013年9月,16岁女生高小丽(化名)应朋友之邀充当伴娘,在婚礼当天“闹伴娘”时,她与另一受害人陈霞(化名)被七八名男子脱光衣物,遭到猥亵。高小丽因此患上抑郁症,多次自杀未遂。2015年,7名涉案人员落网,其中6名以强制猥亵妇女罪获刑一到三年不等。
包贝尔伴娘门事件
2016年3月30日,包贝尔在巴厘岛举办婚礼时,新郎与伴郎合力抬起伴娘柳岩并试图将其丢进泳池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讨论。同年4月1日,柳岩录制道歉视频回应此事,随后包贝尔公开道歉,并在此后的采访中讲述婚礼事件始末,称其被人设计。
武汉一伴娘要求签禁闹婚协议事件
2016年,即将举办婚礼的王女士请闺蜜做伴娘,闺蜜让王女士和男方家庭签订“禁止闹婚协议”,比如不允许异性与伴娘有身体接触、不让伴娘做有辱尊严的事情、不强迫伴娘喝酒等。但男方认为这是“大题小作”,没必要“上纲上线”。湖北立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婚姻家庭律师邱丹认为“就此协议而言,行为约束很难实现”。
相关讨论
专家看法
山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牛喜霞认为,婚闹是一种传统,但参与婚闹的人较多时,婚闹会变成一种群体行为,个人在其中会变成集体无意识,无法控制自身行为,容易发生意外。有些婚闹明显违反公序良俗,还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进行引导和制止,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正面引导和宣传,出台规范措施,参与者也应加强自我约束。
北京民俗协会秘书长高巍称,“婚闹”与古代的抢婚制度有关,随着社会改革开放,婚闹行为已经明显减少,但因民俗没有明文规定,且部分偏远或开放程度低的地区法制观念淡薄、旧观念根深蒂固,使得一些陋俗继续延续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引导、学界深入民间、媒体宣传、大众认同,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实现传统向新形式的婚礼礼俗转变。
相关从业者观点
婚庆工作多年从业者李先生认为,婚闹和个人素质有很大关系,他建议应加强公民的社会公德教育,民众应自律,加强个人修养。
相关政策
2020年5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治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遏制不正之风,进一步从国家层面对婚俗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文明办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婚俗改革工作的意见》,提出将全面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不断优化婚姻管理服务,通过政策引导、部门配合、全民参与、律礼互动,遏制低俗婚闹等婚嫁陋俗。
参考资料
棍打“婚闹”者,这位新娘不简单!|沸话.新浪财经.2023-11-20
婚俗改革 为爱“减负”.中国新闻网.2023-11-20
恶俗婚闹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挑衅.中国新闻网.2023-11-20
文明办婚礼,需要多些“怪有文化”的你.中国新闻网.2023-11-20
文明“婚闹”值得提倡.今日头条.2023-11-20
大理崇圣寺三塔回应景区外低俗闹婚:将对外围巡查.中国新闻网.2023-11-15
严肃治理恶俗婚闹.今日头条.2023-11-20
新郎因闹洞房身亡 中国式婚礼陋习引热议.中国新闻网.2023-11-15
泰安强制猥亵伴娘事件续:6人已获刑1人刚落网.半岛网.2023-11-15
西安涉嫌“猥亵”伴娘两男子被警方查获 盘点近年来不文明婚闹事件.界面新闻.2023-11-15
武汉一伴娘要求签禁闹婚协议 因柳岩事件留阴影.央视网.2023-11-15
婚闹变恶作剧,违反道德甚至违法.新浪网.2023-11-15
遏制高价彩礼、低俗婚闹等 河北将全面推行婚俗改革.中国新闻网.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