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叶益母草(Leonurus urticifolius C. Y. Wu \u0026 H. W. Li),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唇形科益母草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木质,粗壮,其上密生近水平伸展的侧根。
茎直立,高30-50厘米,下部常带紫色,钝四棱形,有细条纹,具沟槽,沿棱上密生余部疏生下曲或有时近平展的灰白色短柔毛,节间在茎中、下部者长过于叶,在上部者比叶短,不明显分枝,但在茎中部叶腋中有具小型叶的不育短枝。
下部茎叶在花时不存在;中部茎叶具长柄,柄长2.5-5.5厘米,扁平,腹面微具槽,密被灰白短柔毛,叶片轮廓宽卵圆状心形,先端锐尖,基部心形,通常为掌状7浅裂,分裂不达叶片1/3,裂片边缘具不规则的粗大牙齿,草质,上面橄榄绿色,疏被灰白短柔毛,但沿叶缘处较密集,下面幼时沿脉上密被老时疏被灰白短柔毛,余部散布淡黄色腺点;茎上部叶渐变小,卵圆形,与茎中部叶相似,叶柄较短。
轮伞花序腋生,排列于茎上部,多花密集,轮廓近圆球形,花时径不及2厘米,其下承以少数苞片;苞片刺状,平展或向下伸,长达7毫米,基部稍宽大,带紫色,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花梗无。
花萼钟状管形,不连齿长4毫米.上部深紫色,下部麦秆黄色,外面密被灰白色微柔毛,内面无毛,脉5,不明显,口部稍收缩,齿5,宽三角状钻形,前2齿多少靠近,近等大,长2毫米,均深紫色,向外开张。
花冠粉红色,长达1.2厘米,外面在冠筒中部以上被灰白色短柔毛,内面在冠筒中部具斜向灰白柔毛毛环,余部无毛,冠筒长7毫米,微弯,基部宽1.5毫米,在毛环上前方微型胶囊大,至喉部宽达2.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倒卵圆形,长5毫米,宽2.5毫米,内凹,向前弯曲,下唇斜伸,长4毫米,3裂,裂片卵圆形,中裂片较大。雄蕊4,前对较长,均延伸于上唇片之下,花丝丝状,中部以下略被微柔毛,花药卵圆形,2室,室平行。
花柱丝状,不伸出于雄蕊,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花盘杯状,平顶。子房褐色,顶端截平,具柔毛。花期6月。
生长环境
荨麻叶益母草生于林缘,海拔3200米左右。
分布范围
荨麻叶益母草产西藏自治区南部;模式标本采自西藏吉隆县汝嘎附近。
保护级别
荨麻叶益母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级别,表明其存在一定的濒危风险。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Leonurus urticifolius |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植物智.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