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谭道源

谭道源(1887—1946),名邦孚,字恢五,号逸如,湖南省湘乡市横铺乡麒麟村沙子冲人,国民革命军中将,北伐名将、抗日将领。

1905年,谭道源毕业于湖南陆军兵目学堂。次年11月,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谭道源举兵响应武昌起义。1915年12月,组建护国军讨伐袁世凯。1925年1月,谭道源出席国民党一大会议,赞成孙中山三大政策。1930年11月,谭道源奉蒋介石之命对工农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次“围剿”。1937年9月13日,谭道源担任第十军团军团长率部赴上海市参战,所部官兵大部分为国捐躯。1938年,谭道源率五十师在徐州市抗击日军受挫,辗转回到长沙市,电请蒋介石辞去军职,改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安化行署主任。1946年8月3日,谭道源病逝于长沙。

2005年,谭道源获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被确定为推翻清代的功臣。2015年,谭道源获习近平总书记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谭道源,1887年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市横铺乡麒麟村沙子冲。1905年,谭道源毕业于湖南陆军兵目学堂。随后,他追随蔡锷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创办陆军小学堂。1906年11月,谭道源加入同盟会。

国民革命

1911年春,谭道源再次跟随蔡锷前往云南省,全力襄助训练新建陆军。当武昌起义爆发后,他积极举兵响应。1915年12月,谭道源又参与襄组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先后担任云南陆军讲武堂训练员、第十九镇三十七协参谋、云南都督府机要参谋、四川督军署电报局上校局长等职务。1916年,蔡锷病故后,谭道源回到湖南省。次年春,他出任湘军永属区谢国光部参谋处主任。此后,他担任第二混成旅第十三团团长,参加了护法、驱张、反赵等一系列战役。1923年,谭道源担任湘军第三军第三梯团少将司令,前往广东省支援驱逐陈炯明。12月,他晋升为建国湘军第三师师长。1925年1月,谭道源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表示赞成。同年5月,他驱逐了进犯粤东北的江西军阀方本仁部,担任南雄市守备司令,同时兼任湘军整理副监、讲武堂教育部长,并参与平息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8月,他所率领的建国湘军第三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他担任师长。

北伐征战

1926年7月北伐誓师时,谭道源留守南雄,每天进行军事操练,养精蓄锐,作为后援力量。9月1日,他奉命出师,率领3000兵力开辟中路军正面战线,越过庾岭,赣州市守敌杨健生、杨义轩虽然有两师兵力,但还是不战而逃,谭道源的部队直接夺取了大余县南康区、赣州。蒋镇臣集结了三倍于谭道源部队的兵力守卫吉安县,谭道源与党代表方维夏、参谋长李家白等仔细观察地形后,制定计策,用两个团的兵力进行包围,用一个团的兵力沿着赣江猛烈扫荡,挫败了敌军的“背水阵”,在拂晓时分一举攻克吉安城。接着乘胜追击,连续夺取峡江县、新淦、丰城市,一直打到南昌市附近,将逃跑的敌军全部歼灭。当时蒋介石率领他的军队从湘东区进入江西省,围攻南昌但未能攻克,命令谭道源的部队协助。方维夏、李家白认为屯兵在坚固的城池下,有害无益,建议抽调兵力切断南浔铁路,迫使南昌不战而降,谭道源也有相同的看法,然而他深知蒋介石一向以军事家自居,一时难以接受这个建议,所以就没有献上这个计谋。等到蒋介石自己领悟并做出上述布置后,谭道源全力协助作战,于11月8日攻克南昌城。此后,他协同程潜的江右军向长江下游挺进。1927年3月23日攻克南京。“四・一八”宁汉分裂后,谭道源从滁州市率领部队归附武汉政府,在黄梅县与原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各师及民众集会,通电反对蒋介石。5月21日抵达武汉,担任第十三军(后改为第十四军)副军长,7月谭道源率领军队东征讨蒋,到达芜湖市时,恰逢蒋介石“八・一三”通电下野。1928年1月7日蒋介石复出,第十四军缩编为陆军第五十师,谭道源被任命为师长。在蒋桂战争中,谭道源率领部队全歼桂军李宜萱师,在蒋冯阎中原大战中,参与漯河市、木石城、归德一线的混战并取得胜利。

攻打红军

1930年11月,谭道源在漯河接受蒋介石召见,奉命参加对工农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第一次“围剿”。12月,他率领部队抵达南昌市后,认为宜黄县以南就是中央革命根据地,有随时挨打、腹背受敌的危险,于是不顾鲁涤平张辉瓒所颁布的“每天推进70华里”的命令,每天行军仅三四十华里,午饭后就宿营。30日,得知张辉瓒在龙岗遭遇红军被俘,其主力两个旅被歼灭后,谭道源急忙撤退,转移到东韶。1931年1月,他的部队被红军截击,损失了两千人枪。5月间,他参与第二次“围剿”,再次失败。1934年12月,谭道源迁驻宜春市,兼任南昌行营赣闽第五绥靖公署司令官。1935年,他被授予中将衔,调任庐山军官训练团将官团附,表面上升职,实际上军权被削减。同年夏天,谭道源被委任为第二十二军军长,管辖三个师。1936年7月,他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积极抗日

1937年,国民政府统一筹划抗日事宜,重新组建军队。9月13日,授予谭道源第十军团军团长一职,命令他率领第七师、四十五师奔赴上海市参战,他所率领的部队官兵大部分为国捐躯。1938年1月,日军沿着津浦路南北夹击徐州市地区,谭道源奉命率领军团部和成光耀的第五十师开赴徐州东北地区的禹王山高地,投入下邳战役,取得胜利,阻滞了侵华的矾谷师团的行动,掩护主力部队在被敌人合围前撤离。后来因为日军大规模增援南线,而南线的蒋介石嫡系部队陆续奉命“转移”,宿县失守。谭道源的阵地孤立突出,最终陷入重围。5月16日,他的部队向西北方向突围,22日向南撤退到灵璧县,在尹家集又遭到日军三面包抄;军团部和所属部队被敌人分割成几段。成光耀率领残部向皖北突围,副师长彭璋、副官处长易式谷等一百多人壮烈牺牲。谭道源侥幸脱险,于7月辗转回到长沙市。他对孙连仲汤恩伯在这次战役中坐视不救,并且在“转移”时唯独不给他下达撤退命令的行为深感愤怒,立即致电蒋介石请求辞去军职。蒋介石任命谭道源为中国国民党湖南省留湘中央委员兼湖南省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咨议。1944年夏,日军攻陷长沙,湖南全境分设三个行署,谭道源改任湘北行署主任。1945年5月,谭道源再次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8月3日,谭道源病逝于长沙,享年59岁。

家庭关系

后世纪念

2005年,谭道源获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被确定为推翻清朝的功臣、北伐名将、抗日将领。

2015年,谭道源获习近平总书记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人物评价

谭道源,性沉默,寡言笑,喜怒不形于色,他聪明好学,博闻强记,对于军事知识和军人修养,作过较多的研究。(《湘乡文史资料》 评)

参考资料

谭道源.湘潭市图书馆.2024-10-25

父亲在台儿庄战役中死里逃生.新浪财经.2024-10-31

湖湘北伐名将谱.湖南省文史研究馆.2024-10-31

20公里萧家冲,多少风流…….新湖南.2024-10-31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