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教授。
人物介绍
出生日期:1969年3月 个人简介:
1991年—1994年:兰州市中心电子仪器厂技术员。
1994年—1997年: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1997年—1998年: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助教。
1999年—2006年: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
2006年—至今: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2005年在职攻读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
电子工程学院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近代物理实验》,专业课,周学时10,5届 561人
《光学实验》,专业课,周学时3,1届 102人
《光学理论》,专业课,周学时3,1届 65人
《天文学概论》,公共课,周学时2,5届 791人
实践性教学:
教育实习2届23人,毕业论文5届27人
教学论文:
1.“现代教育技术在基础天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电化教育研究,第一作者2005
2.“《文学概论》CAI课件的制作及教学应用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一作
者2005
教学获奖:
1.2004年获西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项,排名第一;
2.2004年获西北师范大学首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排名第一;
3.2005年获西北师范大学第二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二等奖,排名第一;
4.2004年被评为西北师范大学第四十五届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
学术课题:
1.兰州市大气消光系数测量,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2006,主持;
2.金离子辐射和非辐射跃迁参数的相对论计算,原子分子数据联合研究基金项目,2006-2007,主
要成员;
3.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改革,校级备案,2003,主要成员;
4.高师《普通天文学》教学CAI的研制,校级备案,2003,主要成员。
学术研究奖励:
1.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省教育厅,排名第八,2000;
2.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教育厅,排名第七,2004;
3.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甘肃省教育厅,排名第八,2006。
发表论文:
Fu Yan-Biao, 越南盾 Chen-Zhong, Zhang Deng-Hong,The influence from high-n dielectronic satellites to resonance line in helium-like aluminium ,Chinese Physics,
2006,15:2583-2587;
符彦飙,董晨钟,张登红,高n双电子复合伴线对类氦镁离子Ka共振线贡献的理论计算,原子
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23:782-786;
符彦飙,刘亚楠.“现代教育技术在基础天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电化教育研究.
2005,(1) 54-57;
符彦飙,刘亚楠,孙爱民.“《文学概论》CAI课件的制作及教学应用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5(3) 308-309 ;
符彦飙,董晨钟,袁萍等,“高离化态Si 的束箔光谱的理论分析”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1999,vol 35;
董晨钟,符彦飙,颉录有等. “高离化类Ne离子的双电子伴线结构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3.52:63-66;
董晨钟,符彦飙,“高离化Cu18+离子的双电子复合及共振转移激发过程的理论研究”,物理
学报 2006.55:107-111;
刘亚楠,符彦飙,孙爱民.“非专业小型天文台的建设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5.41:31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