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三国会要

三国会要

《三国会要》二十二卷,编者杨晨清代黄岩区(今浙江省黄岩县)人。明末曾供职于史馆,他有感于《三国志》中无“志”,晚清汤成烈著《季汉书》以蜀汉正统,以蜀有“志”,魏 吴乃阙。同时,钱仪吉著《三国会要》,又因取材不广,而且书稿残缺不全。杨晨于是仿效徐天麟编纂《两汉会要》的体例,广泛的从一百五十六种书中取材,从公元1886年(光绪十三年)秋天编纂《三国会要》,参与考订的有唐景崇丁易让等人。

内容

《三国会要》记载了三国时代的典章制度,全书分帝系,历法 天文 五行 方域 职官 礼 乐 学校 选举 兵 刑 食货 蔗政和四夷,共十五门,八十四目。琐闻轶事,作为杂录附于后。本书所采录的材料,较为广博,可看成《三国志》“志”的补作,可作工具书使用。

出版

本书由江苏书局初刊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黄岩杨氏刊有《崇雅堂从本》。中华书局于1956据江苏书局版校点出版。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在编辑《历代会要丛书》的过程中,查询到上海图书馆藏有清代钱仪吉《三国会要》稿本一种,决定以钱本为基础,参照杨晨的《三国会要》,重新整理此书,辑入《历代会要丛全书》。

作者

钱仪吉

钱仪吉,字蔼人,号石,嘉兴市人。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卒於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1850年)。爱新觉罗·颙琰戊辰年(1808年)进士,选庶吉士,改户部主事。历官云南省山东主事贵州省司农外郎、云南司郎中,又任总办八旗现审处会典馆编撰。累迁至刑部给事中、工科掌印给事中等职。道光庚寅年(1830年)他五十八岁那年,因公累罢官。以后,曾在广东学海堂、河南大梁书院任主讲,最後卒于大梁书院。

嘉庆壬戍年(1802年)三月,钱仪吉因父亲亡故回到故乡,直到己巳年(1809年)重新外出,在这七、八年间,他“奉母里居多日,多沈潜经史,纂述极富”(苏源生《书先师钱星湖先生事》,见《碑傅集补》卷十)。《三国会要》稿,可能编撰於此时,但也不排斥罢官任主讲时所作的可能性。

钱仪吉一生著作颇多,在文史方面都很有成就。除未完成稿《三国会要》等书以外,还有《碑传集》、《补晋兵志》、《三国志证闻》、《衎石斋纪事稿》十卷、《续稿》十卷、《刻楮集》四卷、《旅逸小稿》二卷。上海图书馆还藏有未刊稿《闽游集》二卷、《北郭集》四卷、《澄观集》四卷、《定庐集》四卷、《晚年稿》五卷、《庚子生春诗》二卷等诗稿多种。他还另著有《皇舆图说》四十卷、《国朝献徽录》、《先正事略》、《经典证文》、《说文雅厌》等著作。著述虽多,刊行的却不多,《三国会要》即其中之一。

钱仪吉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有机会熟读经史典籍。他十二岁就徧读《十三经》。精熟《昭明文选注析》。他犹喜读史,对《汉书》、《三国志》、《晋书》等尤为熟悉,这对他以后编撰《三国会要》起了很大作用。从现存文稿中包含少量来完处的《晋会要》、《南北朝会要》稿看来,他当时可能有一个大计划,完成自三国至南北朝会要的编撰工作。可惜这一规模宏大的工作未能完成。

杨晨

字定孚(1845~1922),黄岩路桥河西人。16岁有神童之称。清同治四年(1865)举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殿试二甲第8名,光绪十年,考中御史,同年开始编《三国会要》,立凡例。次年,与王棻购《逊志斋集》,续刻《台州丛书》。后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山东道与河南道御史,河北定兴县掌教河阳书院,刑部掌印执事中。光绪十五年,浙江省遭大水,省籍京官联名上疏请赈济,清廷拨国库10万,救济杭嘉湖平原。杨晨再上书台州市灾情,得万金济灾。光绪二十三年,母卒,杨晨辞官归乡。

杨晨的其他著作有:民国2年,杨晨编《路桥志略》2卷,石印出版,记载清代路桥资本主义萌芽情况、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洋货倾销、反教会斗争及辛亥革命在当地的经过,都为台州府县志所不载。民国11年卒,终年78岁。遗命千金献逊帝溥仪大婚之礼,向四仁公所助捐田产。著有《三国会要》22卷、《三国志札记》1卷、《定兴县志》26卷、《临海县志(稿)》32卷。宣统三年(1911)编刻《台州丛书后集》16种,收集《三国会要》、《台州艺文略》、《台州金石略》、《赤城别集》等。民国4年,刊印《台州丛书己集》,收集《湖山集》等4种。民国24年,杨晨之孙杨绍翰续编《增订路桥志略》6卷2册。

其它版本

又一《三国会要》以清代著名学者钱仪吉的手稿整理而成。本书撰写于“乾嘉学派”鼎盛时期,资料丰富,考订详是其特点。其中天文、历史、舆地等门类,远较目前通行的杨晨《三国会要》为详备精审。为便利读者使用,本书在整理中,对钱氏手稿中有所缺文之处,补入杨晨《三国会要》的有关内容;另外,书中还配有《魏都城图》、《金城图》、《吴都城图》等有关历史地图。

通行版说明

对该书具体的整理方法,拟作下列说明。

— 、全书以钱著目录为纲,饯著内容为主,杨著为辅。杨著内容已为钱著包括者则删去(这种情况不多);杨著可补充钟著者,也予以辑录,可互见异同,相互参照。饯著有目无文、可以杨著补之者,录杨文;钱著有目无文、也无杨文可补者,存其目,以保持钱著原貌。所补杨文下,一律标明〔杨〕字,以賫区别。

二、钱著目文颇有不一致者,按实际内容调整之。

三、钱著循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以蜀为正统,先蜀而北魏,杨著先魏而后蜀,一仍其旧。杨文辑入钱著纲目时,则按钱著原则处理。

四、钱著《略例》中提到的《魏都城图》,《金墉城图》、《吴都城图》等地图,原稿缺。今据《永乐大典》九五一六卷补入前两图,同时辑入清人撰的图说。《略例》所云“于至正金陵新志》得《吴都城图》”,查今存各本《至正金陵新志》,均无《吴都城图》,只有《旧建康府城形势图》,建康府非吴都建业。为备考,将《旧建康府城形势图》作为附录补上。另附明陈沂撰《金陵古今图考》(无卷数,收於《四库全书》)中《孙吴都建业图》,也作为附录备考。两圆均漫患不清,特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刘思源先生临摹重绘,图中地名不清者以口口标识之。

五、残著引“元史”文字有异同者,均按中华书局标点本改正之,不另出校记。其中避讳字,如“玄”作“元”。“弘”作“宏”等,亦均改正之。

六、缪荃孙有《三国会要补》稿本少量,按钱著目录补入。所补缪文下,并加〔缪补〕二字,以明来源。

七、书后附参考书目、杨晨《三国会要叙例》和目录后序,以备参考。

对提供钱氏稿本和种种方便的上海图书馆顾廷龙馆长和图书馆古籍组诸同志,我们谨致以诚挚的谢意。没有他们的支持,钱氏这部稿本是没有可能刊行并流传的。

本书由上海社会科举院历史研究所古代史研究室刘修明杨善群、曹莉芳枝点、整理。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方诗铭研究员对本书的整理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并审阅了部份书稿。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编辑同志在本书的编审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没有他们细致的工作,本书是不可能较快和读者见面的。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古代史研究室 刘修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