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徐霞客旅游博物馆

徐霞客旅游博物馆,位于中国徐霞客旅游文化博览园东南角,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总投资约3000万元。博物馆以"中国旅游第一人"、"中国旅游第一馆"为核心,设置徐霞客旅游文化博览展示、中国旅游发展史、徐霞客文化学术交流、多媒体现代演示空间及休闲观景等功能,展示"壮行天下、探索无限"的霞客精神。

发展历史

中国徐霞客旅游博物馆工程于2008年6月底完成招投标,7月9日开工建设。目前正抓紧实施基础工程及陈列策划设计,2009年3月29日完成主体建筑、外立面装饰工程、布展并对游人开放。将其建成为展示中国旅游的"文化极品"、"艺术绝品"、"旅游名品"与"传世精品"。

建筑布局

整个博物馆通过"自下而上"的位置顺序,"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分别展示古代馆、现代馆和未来馆三大主线。古代馆用于展示与徐霞客精神、霞客事迹、霞客生平有关的历史人文资源、材料、文献等人文艺术精品,主要展出古人所著有关旅游的诗歌、散文、游记等(如:《法显传》、《水经注》、《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等著作),目前,已收集到徐霞客游记各类版本50余种,跟徐霞客有关的书5个不同的版本,邮票1个版本,明信片5种,纪念币1种、大铜币2种,海报1张,首日封2种。现代馆用于展示与徐霞客游记有关的祖国山河、自然风光、地质资料等科学资料,让游客跟随霞客的足迹,体验中国的锦绣河山。未来馆用于展示"传承霞客精神,紧跟时代脉搏"的未来科技旅游成果、旅游方式,同时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旅游精神。通过高新技术的手段,体现诸如太空游,海底游,环球游等未来的旅游方式,与游戏产业、科幻影视、科普教育结合,通过游客的直接操作、参与、演示,体验新奇、刺激、幻想的未来旅游,增强旅游项目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体验性。

馆藏文物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台州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市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轶事典故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明朝人,名徐霞客,字振声,霞客是他的号。他出生在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岁那年,他应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这里是徐霞客故居了一座万卷楼来藏书,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他都能记得。家里的藏书还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还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他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象篱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二岁。从此,直到五十四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人物生平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徐霞客,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足迹遍历北京、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西省江西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等16省,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