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渊耀,1624年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市),是明末抗清志士。他与其兄黄淳耀一起参加了嘉定抗清起义,清兵围城,他们宿城,昼夜拒战。最终城破,黄渊耀和其兄缢于僧舍,留下了《谷帘学吟》。
人物简介
黄渊耀(1624—1645)字伟恭,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明末抗清志士。黄淳耀弟。15岁的时候补充缺额做了生员。年幼时聪明异常,刚拜师,就喜欢学习。不久就跟从兄长学习,能够懂得兄长所讲的全部大意,平常谈论道理论说道德时,常常说出兄长所没有谈到的地方。性格洁好耿直,不随意和人交往。其兄黄淳耀中进士后,给他写信说:“殿试后宣读皇帝诏命时,大家看到名列一甲的先上殿,都啧啧称赞羡慕,认为他们不亚于登天成仙。我这个时候长长地叹息,天地间有几千年才出现一个的人才,有几百年才出现一个的人才,现在的人实在不愿意去做几千几百年才能出一个的人才,而是一定要做每隔三年就能出现的人才,真是可笑啊!”黄渊耀收到信后,更加用高尚的品节自我砥砺。清顺治二年,嘉定抗清起义,清兵围城,宿城堞,昼夜拒战,城破,与其兄缢于僧舍。就义前,发现其兄头巾掉地,遂拾起为已气绝的兄长重新戴好,再自缢身亡。淳耀、渊耀兄弟俩自缢时,碧血溅入墙砖,久久不灭,故后人有“西园寺公望留碧”之说。黄渊耀著有《谷帘学吟》。
后人纪念
两黄殉难后,百姓重葬俩人于其祖居地嘉定方泰盐铁河畔鲍家宅南,墓地九亩六分,栽有松柏翠柏。墓门有楹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两黄殉国,消息传到杨行后,百姓在镇西街城隍庙南,横街来凤桥北建黄公祠。内悬“双忠世家”大字匾,立黄淳耀、黄淳渊神位、神像。拜者赞诗众多,择其一二。
王曰纶《谒双忠祠》 忠魂终古壮河山,只手难扶国步艰;热血刺来衣袖染,丹心照向汗青殿。烽烟历劫谁凭吊,豆千秋定不删;祠宇瞻仰遗像在,一回展拜泪还潸。
杨行邑人施麟瑞《谒二黄先生祠》 归客抠衣拜,新祠奉二贤;草青全节地,血碧溃围年。忠孝天亲共,文章浩气张;单生香一瓣,心折抱遗编。
申艇《吊陶庵兄弟》 誓守孤城力不支,惊着铁骑绕隍池;从容一死携国气,慷慨留题报所知。素绢漫云无墨垢,大圭始信少瑕,此心到底终无昧,不信看君绝命词。
严《无题》 百战孤城破,刀头半屈身;二公扶正气,一死作完人。练水忠魂壮,兴朝祀典新;尚留余恨在,误国是庸臣。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朝廷追谥侯峒曾、黄淳耀为“忠节”。民国二十一年(1932)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嘉定区重修叶池,在入口处大门两旁撰楹联:恨在清池,碧血寒漪溶一片;捐身完大节,忠臣孝子各千秋。
叶池纪念碑,今移至原址西南约一百三十米的清河路与城中路交叉口。
研究书目
《古文观止》
参考资料
古文观止(套装全2册)(收录《续古文观止》全书合计396篇).微信读书.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