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初桐

王初桐

王初桐(1729年~1821年) ,原名元烈,字于杨、耿仲,号竹所、嵍山人等,今(上海嘉定)方泰乡人,清代浙西词派中后期词人,工诗擅词,享誉词坛。

王初桐贫而好学,然仕途坎坷,直到乾隆41年(1776年),在朝廷恩科考试中,成功考中,被列为二等,初授予其誊录官职位。1784年,王初桐受任山东齐河县县丞。此后,在山东省为官,历任新城、淄博市平阴县寿光市等地的知县。在山东20年,重视教化地方,为官政简刑清,颇得民心,各大员无不物色下交。爱新觉罗·颙琰二年(1797年),《奁史》编完成。嘉庆四年(1799),王初桐已入暮年,思乡心切,遂致仕还乡。爱新觉罗·旻宁元年(公元1821年),他以九十三岁高龄在故乡嘉定逝世。

王初桐涉猎广泛,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济南竹枝词》《奁史》《齐鲁韩诗谱》《夏小正正讹》《尔雅郑注纠》《五经文字考证》《九经字样考证》《资治通鉴考证》《续资治通鉴长编考证》《路史正讹》《水经注补正》《西域尔雅》《小娜嬛词诘话》等书40种,共计632卷,已刊行者180卷。另编有《嘉定县志》24卷,《方泰志》3卷,《猫乘》8卷。清朝大学士阮元称赞他:江左人才原第一,济南市名士更无双。

人物经历

求取功名

1729年,王初桐出生于方泰(今上海嘉定方泰)的一个贫寒家庭,通过坚持读书,不到30岁便中了秀才。之后多次参加乡试,皆是名落孙山。乾隆41年(公元1776年),王初桐48岁,朝廷加开恩科,王初桐抓住机会,参加应试,成绩被列为2等,朝廷授予其誊录官职位。

为官经历

乾隆四十九年(1784),王初桐受任山东齐河县县丞。此后,在山东省为官,历任新城、淄博市平阴县寿光市等地的知县,还曾任宁海县同知。他为官政简刑清,颇得民心。作为读书人,每到一处,他都十分重视地方教化。处理政务,百姓都交口称赞,办理军务,士兵都心悦诚服。他曾经连续处理积案30件,未动用刑具就审清了案情,获得了藩两司的褒奖。曾于署中悬联云:“案劳形乃以诗书为案牍;山林适性且将城市作山林”。王初桐在山东20年,各大员争相结交,几次想提拔他但都被他拒绝了。嘉庆四年(1799),王初桐已入暮年,思乡心切,遂致仕还乡。

晚年生活

1799年,王初桐致仕还乡,之后主要精力放在著书立作之上,在书斋门上书有一联:镇日无来客,经年不入城;平生别无嗜,惟有好著书。期间他曾受知县吴桓聘任,编纂爱新觉罗·颙琰《嘉定县志》,后又编纂《方泰志》。他一生所著书有《白门集》《金台集》《海右集》《百花吟》《十二河山集》《杯湖欸乃》《杏花村琴趣》《北游日记》《选声集》《小娜嬛词诘话》《宋词纪事》《寿光县志》《纪纪》《译雅》《乐府指迷》《新乐府》《鲁齐韩诗谱》《西域尔雅》《水经注补正》《红梨翠竹小房词》《倚声权舆录》《西山纪游》《群书经眼录》《演雅》《梅西尺牍》《京邸校书录》《古香堂文薮》《五雅蛾术》《王氏世谱》等四十种,共计六百三十二卷。

王初桐有多方面的才华,精于诗文、戏曲,勤于写作,笔耕不辍。他最为著名的两部著作当数《济南竹枝词》和他广为搜罗、用资博览所辑的《奁史》。《济南竹枝词》记录了歌咏济南名泉的诗歌,包括趵突泉公园、三娘子湾、二十四泉、罗姑井、洗砚泉、琴泉、甘露泉、林汲泉、云台寺泉等。向后人提供了乾隆趵突泉、金线泉周边的名胜古迹、史迹和民俗资料;王初桐在整萃百家之书的基础上,编选与妇女有关的资料,创作了《史》,初为二百卷,后删为百卷。全书上起远古,下至清代,内容分为夫妇、婚姻、肢体、容貌、性情、蚕织、针线、文墨、技艺、音乐、衣裳、梳妆、床第、饮食、仙佛等三十六门,大到典章制度,小到一名一物,凡能反映古代妇女生活的资料尽录其中。编辑这样一本百科全书,需有广博的知识,据说《奁史》所引之书三千种,所检之书不下万种。

王初桐兴趣远不止山水、美色、词赋,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他写了一本关于猫的书籍即《猫乘》,这本书有八卷,共有数万字。王初桐的写作目的就是“以贻好事者”“或以余为有为而作”。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他在故乡嘉定逝世,终年93岁。

主要作品

王初桐一生涉猎颇多,在不同领域皆有建树,著作中影响较大的是《济南竹枝词》和《奁史》,其它著作有《齐鲁韩诗谱》《夏小正正讹》《尔雅郑注纠》《五经文字考证》《九经字样考证》《资治通鉴考证》《续资治通鉴长编考证》《路史正讹》《水经注补正》《西域尔雅》《白门集》《金台集》《海右集》《百花吟》《十二河山集》《杯湖欸乃》《杏花村琴趣》《北游日记》《选声集》《小娜嬛词诘话》《宋词纪事》《寿光县志》《纪纪》《译雅》《乐府指迷》《新乐府》《西域尔雅》《红梨翠竹小房词》《倚声权舆录》《西山纪游》《群书经眼录》《演雅》《梅西尺牍》《京邸校书录》《古香堂文薮》《五雅蛾术》《王氏世谱》等四十种,共计六百三十二卷。另编有《嘉定县志》24卷,《方泰志》3卷,《猫乘》8卷。

类书

《奁史》是一部类书,共100卷,拾遗一卷。取材非常广泛,作者自叙“引书三千,所检之书不下万种”。所收内容均与女性有关,主要包括女性日常生产劳作的工具与器物、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比如琴棋书画、妆容服饰和游艺等,并对这些资料以时间为序进行分类汇总。可以说,《奁史》是古代妇女文化之集大成者,为研究古代女性乃至整个古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且集中的资源。

因为中国传统史学不太重视妇女史的研究,加上妇女的史料较为松散稀少,研究起来比较困难。但《奁史》这部书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妇女史资料零散且单一的问题,加上其所做的妇女史料的汇集、分类工作,为妇女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系统且脉络清晰的资料。可惜的是,目前学术界对《奁史》的关注度不够,研究相对薄弱。《奁史》一书中的内容在当前的学术界仍属于未被发掘的宝库。

诗词集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王初桐的《济南竹枝词》镌刻刊行。《济南竹枝词》记录了歌咏济南名泉的诗歌,包括趵突泉、三娘子湾、二十四泉、罗姑井、洗砚泉、琴泉、甘露泉、林汲泉、云台寺泉等。向后人提供了乾隆年间趵突泉、金线泉周边的名胜古迹、史迹和民俗资料。这本诗集无论从体裁还是内容上,都可视为《齐音》的后续之作。王昶在《济南竹枝词》序言中称赞道:“《济南竹枝词一百首》,风流蕴藉,得缥缈之余音,不徒历城掌故,试取王季木《齐音百咏》较之,北秀(神秀)南能(惠能),谁是真如妙谛,必有能参破之者。推崇如此。”徐北文教授曾指出,仅就有关济南市名泉的咏赞和记述来看,它较之《齐音》更为丰富。

《小嬛词话》集中反映了王初桐对浙西词派词学观的继承,然而它更大的价值在于体现了王初桐对浙派理论的突破和发展。包括词以“自然”为宗,求“雅”亦重“情”,尊南亦重北,标立“第三派”的同时亦兼重婉约与豪放,对浙派圭臬《词综》《词律》的修订校勘。同时,王初桐在词论中表现出浙西、常州二派合流的思想倾向,对后世词话多有影响。

词学思想

王初桐是浙西词派中期重要词人,其词论《小嫏嬛词话》集中反映了他对浙派词学思想及浙派词学观的接受与继承,具体包括:推尊南宋姜夔张炎以及浙派宗主朱彝尊,主张“雅正”“清空”, 重视音律,推重南宋,推崇咏物传统。其词学思想亦促进了浙西词派的经典化。

浙西词派中期代表王昶曾选编《练川五家词》,旨在宣扬浙派理论与宗旨。“五家”包括王初桐、诸廷槐、王元勋、汪炤、钱塘,其中,王初桐词学成就最高,他在理论与创作方面均有所建树,其词论《小嫏嬛词话》是“一部以浙西派词学主张为宗旨的词话著作”。词话集中反映了他对朱彝尊、厉鹗、王昶等人词学思想及理论的接受与继承。

王初桐对浙派远祖姜夔张炎亦颇为推崇。其《小嫏嬛词话》卷二云:“北宋之英华,至周清真而极;南宋之光气,自姜石帚而开。清真,北宋之殿;石帚,南宋之冠。”王初桐视姜为南宋词人之冠,认为姜夔能开南宋词之光气。同时,他还引用多位文人之言,对姜夔词表示赞美,如引范成大之言:“(姜夔)有裁云缝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声。”引黄叔旸之言:“白石词极精妙,不减清真,其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引赵子固言:“白石,词家之申韩也。”另外,王初桐还用六条词论对姜夔的字号、世系、馆职、墓地等进行了详细的考论,可见其对姜夔推崇备至。

孔子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即“雅正”,指情感的抒发要平和节制,不可激切,把握好言情之“度”,适度则“雅”,过度则“俗”。王初桐亦主张“雅正”。他说:“言情之作,贵乎雅正,最忌秽亵。雅正则浑涵而深远,秽亵则浅露而浮薄。从未有浅露浮薄而得称好词者。学词法门,当先辨诸此。”

综上所述,王初桐在《小嫏嬛词话》中表现出诸多浙西词派思想。同时,其词学思想亦促进了浙西词派的经典化,如王初桐对朱彝尊、厉鹗王昶等人词学主张的接受,对他们本人或词作的推崇,均在客观上促进了他们的经典化。可以说,他的这种经典化意识是出于自觉,有意为之,正如沙先一先生所说,“清人无论在批评,还是创作上,已经有了对本朝创作加以经典化的明确意识”。这种经典化的建构对于清代词学的复兴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艺术风格

早年词作“婉约艳丽”

《巏嵍山人词集自序》云:“初桐幼喜填词,三十年前有词五百余阕,虽为世所推许,多近甜熟,不存也。”王初桐崇尚《花间》《草堂》的柔媚词风。王初桐对晚唐五代十国婉约之作的喜爱也可从其《清平乐》一词中得到体现,词云:“琴篇笛谱。合向花间度。千阕排成新乐府。蕃锦古香无数。八叉五鬼争妍。就中尤爱金荃。不数南唐北宋,何论竹屋梅川。”该词明确表达了其对欧阳炯花间集》、温庭筠金荃集》以及其他五代词人词作的推崇与喜爱。王初桐虽受浙西词派影响较大,但他也受晚唐五代花间词派及北宋词人的影响,其早年词作也呈现“婉约艳丽”的艺术风格。

中年词作“雅正清空”

清代前期,浙西词派宗祖朱彝尊为革除明词浅俗之弊,重振词体,以南宋姜夔张炎等词人为典范,首倡“雅正清空”的艺术宗尚。受浙西词派构建醇雅统序的影响,王初桐的词学思想发生转变,他论词亦多以“雅”为目,如评李文江词“清真淡雅,无富之累”;评曹南溪词“工于寓意,发为雅音,品格在周秦姜史之间”;评孙旸《蔗庵词》“心情淡雅,寄托遥深”;评吴次词“其和平雅丽处,绝似陈西麓”;评魏东斋“始学稼轩,既而铲除豪气,一归清雅”。

与其词学理论相一致,王初桐也创作许多“清雅”之词,语言自然清新。他说:“作诗以自然为宗,作词亦以自然为宗。”王初桐反对使用堆砌、雕琢之语,主张:“直则粗,涩则晦,均无当于真风雅。”同时,其词作意境清空,格高韵远。如王初桐的《渔家傲·虎山桥晚望》:“宿雨初收山色净。翠螺点破鸥波影。漠漠溪烟沙际暝。高低径。铜坑窈窕连铜井。 水次人家斜照近。葡萄花下清风引。新月一眉天外印。藤桥冷。满湖星斗渔归尽。”整首词紧扣一“望”字,词人匠心独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所望景物,包括“山色”“翠螺”“溪烟”“沙际”“径”“铜坑”“铜井”“人家”“葡萄花”“新月”“藤桥”“湖”“星斗”“渔家”等景物,从而刻画一幅清幽空净、自然和谐的优美画卷。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个感官加以体悟,有身临其境之感。全词语言淡雅,意境清空,气韵疏爽,堪称佳作。

晚年词作“豪放疏旷”

嘉庆四年(1799),王初桐辞官回乡,此时他已年过七旬,庞眉皓发,暮景残光。虽然亲朋好友也已相继离世,但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王初桐悲观消沉,王初桐反而表现出一种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一种襟怀不、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这便促成其“豪放疏旷”的词风。

王初桐对“苏辛”豪放词风极为推崇,其《小嫏嬛词话》云:“盖词至东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人或谓其不谐音律,然横放杰出,自是曲子内缚不住者。”[8]“变调词,辛苏并称,当以稼轩为第一”。王初桐认为东坡豪放词打破传统婉约梏,横放杰出,独开生面。基于此,王初桐创作不少“豪放疏旷”词作,如《满江红·雨中登织山绝顶》:“绝磴千盘,风雨外、一枝竹。爱遥空泼墨,米家横幅。万顷云涛都在地,四围天影浑如屋。只可怜、西北望神州,模糊目。 听不尽,琮谷。看不厌,淋漓木。更群山出没,闹烟驰逐。明日定知晴亦好,今宵且向峰头宿。唤河伯、洗出海门区秋,迎新旭。”首句即点题,作者携竹杖雨中登山,而后刻画一幅雨后山景图:遥空似被水墨泼洒一般,万顷云涛均汇聚脚下,境界阔大雄浑。置身于此景中,作者不禁发出“听不尽”“看不厌”的感叹,故有今宵露宿峰头之愿,以迎接明日之“新旭”。词中“风雨外、一枝筇竹”“明日定知晴亦好”似化用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也无风雨也无晴”句,足见作者的豪放豁达,洒脱不羁。

王初桐作词不拘泥于一体一派,王鸣盛将其词风总结为“细”:“大约只一细字尽之,细者,非必扫尽艳与豪两派也……即间作艳体、豪体,亦自无妨。总之,以细为归耳。老侄才华艳发,笔阵纵横,情思旖旎,固已极才人之能事,而又细入苗发,故能登石帚之堂,入玉田之室。风流婉约,无愧真风雅。”此论准确勾勒出了王初桐的多元词风。总之,王初桐开放包容的词学思想以及多元化的词风,成为后世了解浙西词派中后期词坛的重要载体。

轶闻故事

王初桐和六娘

《戏鸥居词话》里记载,嘉定区有个六娘,六娘姓陈,名湘苹,字采于,长得文静美丽,喜爱诗文书画,弹得一手好参琴,是个名门之女。陈家与王初桐是近邻,王初桐长得英俊潇洒,玉树临风,又很聪明,两人从小青梅竹马,但王初桐“从幼,家赤贫”,而陈家则是富裕人家,陈家父母爱富厌贫,他们不愿将六娘许配给王家。

后来,由父母作主,六娘许配给了一家富户,但六娘不喜欢这门婚事,更不满意那个轻浮的丈夫,对王初桐恋恋不舍,无比懊伤。经历了感情重挫的王初桐发愤攻读,中秀才之后,他曾多次参加乡试,无奈屡试不中,科举道路艰难。于是“家益贫”,“人咸笑之”。后来,皇帝特开恩科召试。四十八岁的王初桐参加应试,被列为二等,授予四库全书馆的誊录官,后外放任齐河县县丞,历署新城、淄博市平阴县寿光市知县等职。彼时王初桐业已成家,只是常常会想起六娘。嘉庆四年(1799),王初桐已入暮年,思乡心切,遂致仕还乡。他回故乡后,隐居在方泰,著书立说。

再说六娘,因丈夫游手好闲、吃喝嫖赌,很快把家产挥霍干净。六娘悲痛万分,无奈只能到“勾栏”(宋、元时的杂技演艺场所)处谋生,数年之后,有了些许积蓄,便很快离开了那里。出来之后,她独自居住在槎水(即槎溪,也是南翔镇别称)边。六娘在“幽窗曲几之下,熏炉茗碗之间”读读书,看看景,纺纺纱,平时生活中有茶有酒、有景有诗、有琴有乐,清静自在。方泰与南翔相距不远,一次,王初桐舟行于槎水之上,忽然听到熟悉而忧郁的琴声,王初桐即命船夫靠岸,进得河浜屋内,果然是六娘,两人各自倾诉离别后的遭遇。此时,六娘仍单身一人,而王初桐已儿女成群,再结夫妻已无可能。两人便以兄妹相称,王初桐暗中资助六娘银两,常来常往,谈文论诗,十分默契,对闲人议论,全不在乎。

六娘为了报答王初桐的厚恩自画了一幅像赠给初桐,画上写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题词。这是天宝杜甫诗人《佳人》的诗句,指的是佳人孤高、绝世独立的意思。王初桐在上面署上四个字“绝代佳人”,成为一幅珠联璧合之作。当时嘉定的文人圈中,有许多人都看到这幅画,有同情者纷纷在上面作诗题词,其中没有一句指责初桐和六娘。这幅画一直流传到京师。京师也有许多文人雅士看到过这幅画,他们都为六娘的美貌和才华倾倒,也为王、陈的这场爱情悲剧唏嘘。

进呈《东山祝嘏九成曲》

清乾隆五十五年,爱新觉罗·弘历80寿诞,南巡,王初桐受命起草献寿迎鸾曲《东山祝嘏九成曲》进呈。《方泰志》谓“缮折先呈御览,遂演于泰安行宫,天颜喜”。仪征市阮文达说,其曲在四声二十八调中,深得唐、宋人精髓。

影视作品

动画片《相思》:讲述了嘉定区名士王初桐和发小六娘的爱情故事。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清朝大学士阮元称赞他:江左人才原第一,济南市名士更无双。

山东巡抚伊江阿评论他:山人(初桐)工诗,工文言文,工长短句。予尝见群书经眼,录经史子集,浩若烟海,为种一万二千,为卷二十万,山人之涉猎可为广矣。

参考资料

清朝阮元:俭廉尚学行茶隐.百家号.2024-01-22

王初桐:平生别无嗜惟有好著书.嘉定报.2024-01-21

拆书帮丨古人出人意料的养猫习俗:如婚嫁一样把猫聘进家中.百家号.2024-01-25

从女性文献史观出发,梳理与发掘《奁史》.中国妇女网.2024-01-21

王初桐和他的《济南竹枝词》.新浪网.2024-01-21

嘉定出品!《中国古诗词动漫片》获评“银鸽奖”!.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2

相思 (2016).豆瓣电影.2024-01-22

伊江阿.故宫博物院.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