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喷火坦克

喷火坦克(英文:Flame Tank)是一种装有喷火装置的坦克。主要用于近距离喷射火焰,以杀伤敌方有生力量并破坏军事技术装备。其作战用途包括:清除地雷区、杀伤敌军步兵、摧毁敌方火力密集的防御工事,以及破坏敌方军用设施等。

一些喷火坦克以喷火器为主要武器,有些以喷火器为辅助武器,有的则采用专门的喷火器塔,必要时可卸下喷火器塔,换装上原有的坦克炮塔。喷火装置由喷火器、燃烧剂贮存器、高压气瓶或发射药装药、控制器等组成。燃烧剂在高压空气或者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下,高速喷射出去,并经过电火花塞点燃,喷发出浓烈的火焰,起到“火攻”的杀伤破坏作用。

喷火坦克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红军装备第一批国产坦克时包括一定数量的喷火坦克。1935年,意大利在入侵埃塞俄比亚时首次使用该类装备。1939年,苏联在诺门罕战役中部署喷火坦克,并在1940年冬季战争中继续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英国、苏联和美国相继发展多型喷火坦克,其中美国军队太平洋战争广泛使用M3“撒旦”和M4“谢尔曼”等型号。战后,美国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继续使用改进型喷火坦克。20世纪70年代后,部分喷火坦克的喷射距离已突破200米;70年代末,苏联研制出TOS-1远程重型喷火坦克,后发展为性能更强的TOS-1A型。

历史沿革

在坦克和便携式喷火器相继问世后,很多国家都研制过喷火坦克。20世纪20年代,苏联红军装备第一批国产坦克时包括一定数量的喷火坦克。1935年,意大利在入侵埃塞俄比亚期间首次部署了具备近距离火焰喷射能力的特种坦克,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1939年,苏联红军与关东军在诺门罕爆发激烈冲突。战斗中,苏军装备的喷火坦克在攻坚战中表现突出,其喷射的火柱有效打击了躲藏于战壕、洞穴和地堡中的日军,造成对方阵地迅速崩溃。1940年,苏联冬季战争中也使用了OT-26与T-130型喷火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喷火坦克得到广泛使用,主要有德国PzKpfwⅢ ,英国“鳄鱼”喷火坦克,苏联OT-34等。在太平洋战争美国军队部署了M3“撒旦”与M4“谢尔曼”喷火坦克,依托其强大装甲防护,美军能够迅速实施抢滩登陆并深入日军防御阵地,使用喷火系统清除山洞、碉堡等顽固火力点。这类喷火坦克通常携带200至1800升燃料,可喷射20至60次,射程约为60至150米。

战后,美军继续研发与改装多型喷火坦克,包括基于M4A4、M5A1、M48A2等型号的变型车,并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后,喷射距离已突破200米。70年代末,苏联研发出一种配备燃烧弹温压弹的重型远程多管火箭炮系统——TOS-1喷火坦克,后续发展出性能更为先进的TOS-1A型,进一步提升了远程火力打击能力。

技术特点

根据用途和设计差异,不同类型的喷火坦克在喷火装置的配置上有所不同。有的将喷火器作为主要武器,有的作为辅助武器使用;部分型号则采用可拆卸的喷火器炮塔,在战术需要时可更换为标准坦克炮塔,以提升作战灵活性。喷火式战斗机坦克的核心是喷火装置,该装置由喷火器、燃烧剂贮存器、高压气瓶或发射药装药、控制器等组成。在高压空气或火药气体的作用下,燃烧剂被高速喷射出去,并经过电火花塞点燃,形成浓烈的火焰。

作战用途

喷火坦克主要用于近距离喷射火焰、杀伤有生力量和破坏军事技术装备,例如穿越地雷区、杀伤敌军士兵、摧毁敌人火力强大的堡垒或者破坏地方的军用设施等。进攻时,喷火坦克可用于为部队开辟通路,扫除进攻途中的火力点;防守时,可为前沿防守部队设置火障,对付突击步兵,常能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参考资料

喷火坦克.知网.2025-04-05

喷火坦克的“前世今生”.中国军网.2025-04-02

武器纵横:苏俄各时期喷火坦克性能揭秘.新浪网.2025-04-0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