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虾
毛虾(拉丁学名:Acetes),别名小白虾、水虾、虾米、海米,是十足目樱虾科毛虾属动物的总称。毛虾一般生活在接近陆地的浅海,多在澳湾或河口附近。毛虾主要产于西太平洋暖海区。中国毛虾仅分布于渤海、黄海沿岸,以及东海、南海沿岸。
毛虾体长一般2.5-4厘米,额角短小,侧面略呈三角形,下喙斜而微曲,上喙具两齿,尾节很短,末端圆形,无刺,侧喙的后半及末喙具羽毛状。前三对步足呈微小钳状,后两对完全退化。体无色透明,仅口器部分及第二触鞭呈红色,第6腹节的腹面微呈红色,尾肢的内脂基部有3-8个红点。
毛虾世界有14种,中国有中国毛虾(Acetes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日本毛虾(Acetes japonicas)、红毛虾(Acetes erylhraeus)、锯齿毛虾(Acetes serrutatus)、中型毛虾(Acetes intermedius)和普通毛虾(Acetes vulgaris)6种。毛虾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海洋低值虾类,虽种类不多,但产量甚大,在经济上具有重要作用。
形态特征
毛虾体长一般2.5-4厘米,额角短小,侧面略呈三角形,下喙斜而微曲,上喙具两齿,尾节很短,末端圆形,无刺,侧喙的后半及末喙具羽毛状。前三对步足呈微小钳状,后两对完全退化。体无色透明,仅口器部分及第二触鞭呈红色,第6腹节的腹面微呈红色,尾肢的内脂基部有3-8个红点。
分布栖息
栖息环境
毛虾一般生活在接近陆地的浅海,多在澳湾或河口附近,活动能力小。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毛虾主要产于西太平洋暖海区。
中国分布
中国毛虾分布范围较窄,仅分布于渤海、黄海沿岸,以及东海、南海沿岸。中国毛虾也是毛虾属中向北分布最远的一个种。红毛虾在中国广东沿海的产量大。
生活习性
毛虾主要营浮游生活。常成群栖息于河口区、港湾及岛屿周围、水深不超过50米的泥沙底质浅海。远洋或深海区很少见。毛虾有洄游的习性。夏季栖息在河口附近的浅海区,冬季栖息在海水较深的海区。海水温度升高,淡咸水混合,水质肥沃,饵料丰富,毛虾即向浅海洄游,在港湾河口附近产卵。海水温度下降,向外海洄游。毛虾成长时期对海水温度的适应范围在25~30℃,成年时期对海水温度的适应范围在11~25℃。
繁殖方式
毛虾的生产季节在习惯上分为夏、冬两季。夏季生产的毛虾俗称夏虾;冬季生产的毛虾俗称冬虾。在渤海湾内,繁殖期从5月下旬起到9月下旬止,长达4个多月,其中以6月和8月为两个产卵高峰期。根据雌虾性腺发育过程,通常将卵巢分作4种类型,即未成熟型、成熟型、将产卵型和产过卵型。交尾期则出现在雌虾卵巢达成熟型后,约自5月下旬开始。越冬毛虾的交尾期在产卵前10~15天。当年出生的毛虾发育较快,自交尾到产卵的时间间隔相应缩短。毛虾季节性成熟的适宜温度为14~29.2℃,最适温度为18~25℃。适宜盐度为3.52~33.40,最适盐度为17~30。
种群
毛虾世界有14种,中国有中国毛虾(Acetes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日本毛虾(Acetes japonicas)、红毛虾(Acetes erylhraeus)、锯齿毛虾(Acetes serrutatus)、中型毛虾(Acetes intermedius)和普通毛虾(Acetes vulgaris)6种,以中国毛虾产量最高,其次是日本毛虾。
在渤海区,中国毛虾形成两部分独立的群体,通称辽东湾群和渤海西部群。
资源利用
毛虾的生命周期较短,加之一年里产生两个世代,所以捕捞群的群体结构比较简单。渤海区毛虾的渔期分为春、秋二汛:春汛自3月上旬至6月下旬;秋汛自8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春汛捕越年虾群,即上一年毛虾的秋世代和夏世代;秋汛捕捞当年的秋世代和夏世代。毛虾渔业是定置网渔业。毛虾的生命周期较短,食性较窄,且是多种游泳生物的饵料,因此毛虾资源较易受环境变动的影响而出现年间波动。
渔业利用
毛虾的世界年产量20多万吨,其中以中国毛虾产量最大,1985年世界产量为22.26万吨,1987年为17.9万吨,中国、朝鲜和东南亚各国约占80%。以中国沿海的产量最大,1987年为16.24万吨,1988年为19.06万吨,居中国全部虾类之首。渤海为主要产地,平均年产7万~8万吨,1954年最高产量达13万吨。此外,如江苏省的海州湾、浙江省的温州市沿海、广东省的阳江市附近和台湾沿海也是毛虾的主要渔区。日本毛虾在黄海和东海产量远不如中国毛虾,而在南海则多于中国毛虾,日本、朝鲜、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的西南岸都有相当产量。红毛虾在广东产量也很大。毛虾渔汛通常1年2次,一次在3~7月,另一次在9~11月。
主要价值
毛虾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海洋低值虾类,虽种类不多,但产量甚大,在经济上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的毛虾产量居世界之冠,是中国产量最高的虾类之一。除少数鲜售外,多数作为养殖饲料,或将毛虾经过传统工艺制成经济价值不高的虾皮、虾酱等。
相关产品
虾皮
虾皮,是毛虾的干制品,有生干品和熟干品两种。用中国毛虾生产的虾皮为上乘,因其虾体小、皮薄,干制后很易使人感到只是一层皮,虾皮一名即由此而来。
虾酱
虾酱是发酵制品,通常多用毛虾等加工而成。先把原料虾冲洗干净,去掉杂质,沥水后加拌30%左右的食盐,装入木桶或缸中腌渍,经5-7天后虾体已变红,表明已初步发酵,此时可将浮在上面的卤汁滤去,然后把虾体捣碎成酱,装入缸或桶中,经日晒10天左右,虾酱就发酵膨胀,此后每天搅拌两次,使其发酵均匀、充分,经一个月左右,便发酵为成品虾酱。
虾油
加工虾酱时滤出的虾卤,可加工成虾油,其方法是将虾卤置于缸内,让其日晒发酵,绝对禁止进雨水,经过3个月左右的高温天气即可发酵好,经过滤后,放入锅内,加入葱、姜、花椒、八角等调料进行熬制两小时左右,将煮过的调料取出,这就成了味道鲜美的虾油。
参考资料
毛虾.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1-11
生物学-毛虾.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1-11
毛虾属.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1-11
Acetes.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1-11
毛虾.科普中国网.20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