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罗山风景区位于中国安徽省池州市市郊,距城区6千米,整个风景区由江祖山、清溪河、万罗山三个景区组成,万罗山景区的景点主要集中区域面积1.09平方千米。
万罗山风景区为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秋浦仙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认定为AA级国家风景区。
万罗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山中有一座古寺庙珍珠寺,诸多摩崖石刻,还有清溪河畔的李白钓台。
历史沿革
万罗山,位于池州市,是一座小山岗。泰顺县建县前俗称“饭箩山”,因为当时该山周围是一片田洋,而耕种这些田地的农户,却都远住在天关山森林公园脚下的白溪和东源一带。他们为了不误农时,节省往返时间,每日早上出工时,均将午餐用竹编的“饭箩”盛好,带到田间放在万罗山上,或者挂在山上树枝上,以便午休时进餐,远远看去,山上满是饭箩,久而久之,就把这座小山岗称为“饭箩山”了。
至于万罗山名称的由来,另一说法见于地方志中,《分疆录》载潘庭梅重修万罗山亭记”有以下记述:“吾邑治前,有小阜隆起,几逾十仞,登巅眺望,则群峰之向背,雉之低昂,人家之高下,一览无遗,包罗万象,因以万罗名焉。”
景泰三年泰顺县建县后,由于该山在县衙前孤峰突起,形象如印,又称印山。万罗山上,林木葱茏,松柏参天。其中有一株构树惹人喜爱。因为它的果实“苦”磨成细末,加些米粉,调成糊状,可以制成象.“九层糕”样的食品,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每年果实成熟掉落之时,儿童们上山拾捡,嘻嘻哈哈,你抢我夺,热闹非凡,煞是有趣。由于树木茂盛,飞禽走兽在此做窝栖身甚多,其中以松鼠最为活跃,因而时有爱好者前来捕捉。
清乾隆末年,县令赵公在万罗山巅兴建亭子,供游客歇息。后到道光(1836)县令陈殿阶认为在“印山”之上兴建亭子。有碍风水而予拆除。此后该山荒芜过二十多年。后来在同治初年(约在1865年左右),邑绅潘庭梅等又发起重建,是座二层楼的八角亭。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又把万罗山改称“中山公园”,在它朝向县府的—面,掘开了一个大口子,建立“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从此“印山”显露缺陷,就不那么完整
了。此外,还在山巅的楼亭上,挂了一口约800多市斤的大钟作为警报器使用。根据当时设在南航空滥视哨的情报,在敌机将要来到时敲打预备警报钟声;敌机临近了,敲打紧急警报钟声;敌机去了,敲打解降警报钟声,以此指挥城关群众的避难疏散。
万罗山虽有它独特的自然景观美色,令人神往,然而它的劫难也真不少。解放后七十年代,所谓的某一“革命造反派”,为了悼念他们在“文革”中死去的亡友,在逃回泰顺县后,拆毁山上的楼亭,砍掉了—些古树古木,准备在此兴建“烈士陵园”。后因“文化大革命”结束而中止。
及至九十年代,在县老人协会的倡议集资下,在山巅的废墟上,又重建起一座二楼的。八角亭。新楼亭口:原楼亭体积扩大了三分之一,而且设计更为壮观,为万罗山风景增添了一道亮点,使万罗山更加秀丽多姿。
万罗山的自然景观,理应得到保护,因为它是县城几千年的名胜古迹,然而由于人们这方面的意识淡薄,山上相继建起了“门球场”、舞厅、饮食店,把万罗山原有的景观,搞得支离破碎,使万罗山失去了它原有的风貌。
主要景观
珍珠寺
始建于唐朝。寺内供奉着玉雕观世音,寺前有涤墨池(相传为李白洗手处)、门前井、油盐石等古迹。终年不涸的放生池边耸立着两株红枫高达四、五丈,粗可合抱。寺后还有500多年树龄的桂花树。1984年春,寺后的竹林中长出一种罕见而极富观赏价值的孟宗竹变种——人面竹,为游人增添了雅兴。
江祖石
“形似古渡江神”得名。江祖石伸入河心,激水飞漩,溪流湍急,在岩畔形成回水潭,潭深藏鱼。
李白钓台
在江祖石峭崖的东侧,一岩石突兀,岩面平正,三尺见方,相传是李白垂钓的地方,留有多篇诗作,现录《独酌清溪江祖石上寄权昭夷》一诗,诗曰:
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
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尺?
举杯向天笑,开回日西照。
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
寄谢山中人,可与尔同调。相传权昭夷是李白的道友,天水人。诗中“长垂严陵钓”一句,引用汉严子陵隐居不仕,垂钓于富春江畔的典故,来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
通天门
是由四块巨岩自然垒成一座高十丈余的石城门,气势雄伟,右边岩壁上刻有“通天门”三个大字,左边岩壁上刻有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池州市知府张土范写的七古《游万罗山》,全文近300字,诗篇对万罗山的景观作了生动的描绘。
逻人石
在万罗山的北山腰上,高数十丈。李白在《秋浦歌》诗中有“逻人横鸟道人”之句,就是形容这块岩石的,故得名“逻人石”。
杏花村
位于贵池城秀山门外,杏花遍野,景美如画,盛产名酒,因晚唐诗人杜牧《清明》一诗而扬名,遂成江南名村、游览胜境,有“杏花自古艳池阳,美酒名花十里香”之誉。据《贵池县志》:村中旧有“黄公酒垆”,凿有古井,“香泉似酒,汲之不竭”,井栏上刻“黄公广润玉泉”字样,用此泉酿酒,色清味醇,时人争饮。诗人杜牧任池州市剌史时,闲暇常漫步杏花村,写下了千古绝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迹以名重,地以人传。此后,历代名士纷至游览吟咏。明、清时期曾在此筑亭、修祠、建书院,形成一片方圆十里古色古香,景色如画、蜚声四海的胜地。明弘治年间,沈昌作《杏花村》诗云:
杏花枝上著春风,十里烟村一色红。
欲问当年沽酒处,竹篱西去小桥东。
秋浦河
发源于祁门县,经石台县流入贵池区注入长江。从石台县珂田的吴山到虎子渡(今石台县香口镇)为上游,叫恭浚河,虎子渡以下称秋浦河,浩荡40公里,因“溪流澄碧长秋”而得“秋浦”之名。自隋开皇十九年(599)改石城县为秋浦县之后,秋浦河便成贵池的象征。沿河两岸名胜众多,在今灌口乡石城村有汉时丹阳郡石城县城遗址。三国时,孙权封韩当为石头城侯,后又任黄盖为石城长。在玉镜潭有梁昭明太子钓台,秀山有昭明太子衣冠冢,还有仰天堂、金灯崖、大王洞等胜景。李白寄情山水,尤爱秋浦,晚年曾五游秋浦,足迹踏遍秋浦河两岸,留下45首诗作,其中有著名的《秋浦歌》十七首,描写了秋浦的风土人情,使秋浦风光名播千古。
清溪河
又称白洋河。李白游秋浦时,曾多次泛舟游览清溪河,河两岸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诗仙的游踪。李白曾在江祖石垂钓,到百炉庄炼丹,投虾湖借宿,寄苦竹怜旅居,去桃花坞会友。写下了《清溪行》、《清溪半夜闻笛》、《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入清溪行山中》等诗篇。他在五律《清溪行》诗中写道: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李白在诗中,对清溪河优美的景色,作了生动的描绘,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百牙塔
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为七层六角楼阁式砖塔,高约34米,塔内有盘旋石级楼梯可至塔顶,一览城区风光。
青溪塔
又名“清溪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高55.7米,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每层有拱门、拱窗,供游人登高揽胜。
大王洞
原名穿山洞,因有北汉忠佑大王刘钧庙,故名。相传刘钧兵败,曾有白犬化龙,护大王进洞避险。当地民间至今还有“白犬化龙,穿山而过”的神话传说。大王洞,很早就有人进洞游览。《贵池县志》载:北宋名臣滕宗谅、诗人梅尧臣曾偕游此洞,赋诗唱和,赞美大王洞幽、秀、神、奇。洞内规模宏大,景色旖旎,钟乳石、石笋、石柱、宝石花等千姿百态。有高大宽敞的“迎宾殿”;有位于“金山”之巅的不死鸟;有峰回路转的“长廊”等。神仙的溪流,从进洞口流入,穿洞而过。进洞口海拔135米,出洞口海拔65米,起伏变化大,河水落差达70米。因而洞内形成瀑布、水帘喷泉、碧潭等水景奇观。奔泻直下的飞瀑,声如雷鸣;潺潺而流的幽泉,其声淙淙。
洞外有两座自然岩桥横架。一曰天桥,长40米,宽40米,高68米,桥面与公路相接,可通汽车,桥下溪水穿流,桥穹钟乳石倒挂。一曰通天桥,一端连接峰巅,一端伸向洞口,气势雄伟、壮观。洞外还有浓荫密蔽的仙境幽谷,俯看溪水潺流,石阶盘旋,茂林修竹,仰望峰峦起伏,茶园梯田,白云人家。
旅游信息
收费标准:门票:6元/人
交通概况:
市内交通:池州市市内1路公共汽车至万罗山站下,上山需经过白羊河,可坐竹伐,收费通常为5元。
最佳出游时间:
池州地处安徽省南部,一年四季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约为16℃,最佳出游时间为春、秋两季。
开发规划
万罗山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秋浦仙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01年被认定为AA级国家风景区。本项目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距贵池区城区6公里,距已经动工兴建的铜九铁路池州站和沿江高速公路池州出口仅3公里,距著名的旅游胜地黄山及佛教圣地九华山分别为110公里和50公里。整个风景区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近年来随着池州市旅游的快速发展,万罗山风景区逐渐形成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生态风景名胜区和旅游热点目的地。
项目分三期完成,总投资为1081万美元(约8000万元人民币)。风景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2平方公里。项目总体布局:万罗山风景区由1条旅游功能带、4个旅游功能区、18个旅游节点构成组团状与链珠型相结合的总体格局。
预计一期工程建成后,年接待游客15万~20万人次,旅游收入将达300万美元,毛利150万美元,上交税收50万美元,税后利润100万美元,投资利润率达25%;二期工程建成后通过佛教文化的带动,效益将更加可观;三期工程建设完成以后可以获得十分丰厚的回报。
参考资料
万罗山风景区.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2024-03-06
太棒了!贵池秋浦仙境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布.贵池文化旅游.2024-03-08
秋浦仙境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7—2030年)获省政府批复.池州市人民政府.2024-03-06
大美里山,多彩里山!.池州文化旅游.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