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二娘,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西夏一品堂高手,在“四大恶人”排名第二,外号“无恶不作”。
叶二娘最初是一个寻常人家的闺女,温柔美丽,端庄贤淑。因爹爹生了重病,少林寺玄慈大师前来为其医治,叶二娘对此非常感激遂以身相许,产下儿子虚竹。但随后其子虚竹却被萧远山掳走并藏于少林寺,叶二娘因此忆子成痴,自甘堕落。多年后,在少室山武林群雄大会上叶二娘与儿子虚竹相认,但随后仇人萧远山的现身揭露了虚竹是时任少林方丈的玄慈的儿子后,玄慈选择自尽,叶二娘在目睹了昔日情郎之死后,万念俱灰,也随之一同自尽身亡。
形象设定
身份
叶二娘是西夏一品堂高手,在“四大恶人”排名第二,江湖人称“无恶不作”。她原本是普通女子,但因失子之痛而变得疯狂,开始盗取并杀害婴儿,从而获得了这一恶名。
外貌
叶二娘原本貌美,后来萧远山偷走她儿子虚竹时在她脸上留下六道血痕。
性格
叶二娘的性格复杂多变,既有温柔善良的一面,也有疯狂残忍的一面。她原本是一个温柔美貌、端庄贞淑的女子,但因为失子之痛而变得扭曲和疯狂。她对自己的儿子虚竹充满了深深的爱和思念,但同时对其他人家的婴儿却毫不留情地盗取和杀害。
武功
小说中没有详细描述叶二娘的武功细节。
角色经历
叶二娘原本是少林寺附近的贫苦人家的女儿,父亲曾生重病,幸得少林寺玄慈出手救治才保住性命。玄慈年轻力壮、武艺出众、才华和声望颇高,叶二娘对他既感激又仰慕,便以身相许。之后,她在少室山隐蔽的山洞中生下了与玄慈的儿子虚竹。
萧远山在偷学少林武功的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复仇。在潜伏少林寺期间,萧远山发现了叶二娘和玄慈的私情。萧远山在叶二娘生下虚竹后,抢走了她的孩子,并在她脸上留下六道血痕。虚竹被萧远山放在少林寺菜园,叶二娘从此不知亲子去向。这巨大的打击让她忆子成痴,精神逐渐崩溃。
因痛苦和思念,叶二娘的性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开始走上邪路,加入了 “四大恶人” 的行列。在四大恶人中排名第二,被称为 “无恶不作”。她专门盗取其他人的婴儿来玩弄,旧版中她玩弄后便残忍杀害婴儿,新修版中则改成玩腻了送给不相关的人家里去收养。
后来,虚竹在少室山武林群雄大会上与叶二娘相认。当时虚竹大战吐蕃大轮寺鸠摩智明王,因使出逍遥派武功,虽护寺成功,但违反戒律,被时任少林方丈的玄慈行责打及废除武功、驱逐出少林寺。在执行杖责时,掀开虚竹僧衣,露出腰间的九点香疤,叶二娘认出这是自己儿子的标记,母子得以相认。
但随后,当初自杀未死的萧远山出现,说出虚竹乃是叶二娘和玄慈之子的真相。玄慈因破戒愧疚,自断经脉而死。叶二娘刚刚与失散多年的儿子重逢,便目睹了昔日情郎之死,万念俱灰,也随之自尽殉情。
形象分析
叶二娘在内的诸多为情而疯癫的基本上是女子的写作倾向,也是作家与男读者们的共谋的结果—争取了读者,赢得了潜在而庞大的销售市场。这类形象也体现了金庸在主观上对进步女性观的追求和潜意识深处所难以超越的男权传统和男性意识的分裂。
叶二娘窃婴杀婴的行径是借鉴“诃利底药叉女”故事,而她名字的灵感,则应来自《水浒传》的“母夜叉”孙二娘。不仅是都叫“二娘”,而且“夜叉”其实就是“夜叉”的另一个译音。金庸在《天龙八部·释名》中介绍说:“‘夜叉’的本义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轻灵、秘密等意思……现在我们说到‘夜叉’都是指恶鬼。但在佛经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而原本年轻美貌的“药叉女”形象,随佛教东传到中国后,也发生巨大变化,在中国人心中,“母夜叉”三字几乎成为外貌丑陋、行事凶恶的女人的代名词。
关系设定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天龙八部.豆瓣读书.2024-10-23
人性真实之恶——从《天龙八部》中四大恶人排行谈起.微信公众平台.2024-10-23
《天龙八部》中的三位药叉女:叶二娘杀婴.中国新闻网.2024-10-23
天龙八部(新修版).豆瓣读书.2024-10-23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 (1982).豆瓣电影.2024-10-23
天龙八部 天龍八部 (1990).豆瓣电影.2024-10-23
天龙八部 天龍八部 (1997).豆瓣电影.2024-10-23
天龙八部 (2003).豆瓣电影.2024-10-23
天龙八部 (2013).豆瓣电影.2024-10-23
天龙八部 (2021).豆瓣电影.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