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县志(1979—2000)》,肇始于2002年,2007年总成初稿后,经多次反复修改、校正、补遗完善,至2011年底定稿付印,历时九载。今全书告竣,乃是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省市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的精心指导,全县各有关单位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人士热心支持的结果!
简介
2003年县方志办派员参加省地方史志办举办的县志主编培训班学习。嗣后,县委、县政府调整充实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并拨出启动资金,购置空调机、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同年7月,县地方志办开始草拟县志篇目,8月完成篇目征求意见稿。2004年2月,县政府召开全县新一轮修志动员大会暨修志骨干培训班,全县修志单位150多人接受修志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县政府聘请6位退休人员任县志编辑,动员县直属75个单位和15个镇共200多人参与编写县志(包括部门志、专业志)资料长篇。至 2006年12月,形成800多万字的县志资料长篇。
详情
2007年1月,县志总纂室成立并立即投入日常工作,对县志篇目进行修改,补充、核实资料,总纂统稿,至是年底形成县志总纂稿。2008年10月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同年11月形成评议稿。2009年1月5—6日,市地方志办在我县政府会议室召开《郁南县志》稿评议会,省地方史志办、市地方志办的领导、云浮市兄弟县(市、区)地方志办的领导,封开县、德庆县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苍梧县的同行等参加会议,并对《县志》评议稿作了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会后,县地方志办组织力量,认真梳理各方意见,对志稿进行精心修改。是年10月中旬,形成《郁南县志》复审稿,11月,送市地方志书审查委员会复审。是年12月10日,《郁南县志》复审会议在云浮市召开,会后,县地方志办按照《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对照会议提出的修改意见,对志稿作进一步修改完善。2010年3月初,将《郁南县志》复审稿上送复核。是月29日,经市地方志书审查委员会《郁南县志》复审会议复核,同意《郁南县志》复审稿通过复审。此后,县地方志办对县志稿再作修改完善,4月底,形成《郁南县志》终审稿并上送。6月10日,市地方志书审查委员会在市人大常委会五楼机关会议室召开《郁南县志》终审会议,出席会议的市地方志书审查委员会成员有:招炳德、潘建成、李慧敏、陈卓韬、苏少峰、杜树勋、吴其深、林文前、陈英林、莫辉龙、黎炳、郑炳炎。省政府地方志办巡视员谭云龙、业务处副处长吕汉光到会指导;郁南县副县长莫洪森,县地方志办主任、县志主编(总纂)郑灿新列席会议。会议提出了县志终审稿修改意见。县志办对照会议提出的修改意见,对志稿再作进一步修改完善。2010年9月把《郁南县志1979—2000》终审修改稿送市地方志书审查委员会,同年11月29日通过终审。2011年8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出版发行。
县档案局、县党史研究室、各承修单位,为《郁南县志》的编写提供了珍贵的史料。续志的编纂出版,自始至终得到了省、市地方(史)志办的指导。省史地方志办主任陈强,副主任谭云龙、侯月祥,业务指导处处长吕克坚、副处长吕汉光、科长肖艳娥;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省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陈泽泓;《汶川大地震志》全国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地方志办市志处处长梅森;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地方志办主任钟佳仪、潘建成,市地方志办副主任陈英林、莫辉龙等对《郁南县志》的编修工作给予具体指导,确保了志书编纂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郁南县志(1979—2000)》的出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郁南县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在此,谨向一贯关心、支持我县地方志事业的单位和领导、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华侨、港澳台同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纂县志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资料量多,涉及面广,跨越时限长,纂修难度大,加上编纂人员水平有限,书中误或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指正。
郁南县志编纂委员会
2011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