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行山前平原是位于中国河南省西北部的一块地区,由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和平原构成,北临漳河,与河北省接壤,西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是中国第二、三阶梯过渡地带,地势基本呈现西平县高级中学东低态势,包括安阳市、新乡、鹤壁、焦作、济源5个地市。该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森林覆盖率达70%,多为天然次生林,为我国暖温带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区域之一。
南太行山前平原因其独特的地质结构和山水布局,孕育出众多地质奇观。这些奇观包括飞泻的瀑布、清澈的流泉、幽深的涧溪碧潭、神秘的太行天池、封闭的围谷瓮谷、悬崖上的石居、多彩的钙华溶洞、奇异的石芽石海、自然雕琢的奇峰异石,以及温暖的地热温泉。此外,该地区还有独特的石头建筑和石质工具,丰富的土特产品以及深厚的民风民俗。
从商代到东汉时期,长达1800余年的岁月里,现南太行山前平原地区曾活动过110个方国、王国、诸侯国。在南北朝以前,这个区域“首都”的数量、密度在中国是首屈一指的,因此,南太行山前平原被称为“盛产古都的大走廊”。
位置境域
地理位置
南太行山山前平原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濒漳河与河北省邯郸毗邻,西依太行与上党郡的长治市、晋城市接壤。
气候特征
南太行山前平原地处北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水热条件适宜。年平均气温13.6℃,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众多河流加上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灌溉条件十分优越。除此之外,人工修筑的引沁渠、广利渠和引黄水渠——共产主义渠,以及南水北调工程途经此地,进一步地优化了灌溉条件,使得这里成为我国重要的小麦、水稻、玉米等粮棉生产基地。
地形地貌
该区是我国华北平原和山西高原的交接带,南太行山东侧为地质带上的大断裂,在燕山运动期间,断裂带以西隆升成高原,以东沉降为平原,中间是绝壁林立、山峰巍峨挺拔的太行断崖。南北走向的太行断崖经东西走向的洹河、淇河、沁河、丹河、野河、卫河、峪河等河流切割,形成了众多的峡谷、悬崖、名泉、瀑布,从而蕴藏了丰富多彩的自然山水和生态旅游资源,使其风光雄秀兼具。济源市、焦作一带因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泉水众多,有“华北地下水库”之称。
经济状况
2006年,安阳市、新乡、鹤壁市、焦作、济源5个地市粮食产量1002万吨,占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20%,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全区粮食平均单产千斤。90年代初,温县小麦亩产破千斤,成为黄河以北第一个亩产吨粮县。1998年起,焦作市的6个县市全部实现亩产吨粮。
历史文化
该区位于历史悠久、人类活动最频繁的中原大地,人文景观也相当丰富。著名的甲骨文发源地——殷墟位于安阳市,商朝以来的三千多年,该区曾几度鼎盛,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大量的古迹和文物。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太行山留下了众多的人文古迹,愚公移山、战国古长城等均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红旗渠、绝壁栈道公路等一系列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体现。
参考资料
河南省济源市、焦作市、新乡市太行山猕猴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OSGeo中国中心.2024-03-27
天然画廊南太行——南太行山在河南留下的十大地质奇观.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2024-03-27
太行山东麓.中国国家地理.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