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师四十一团(草湖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曾到过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疏勒国国,四十一团团部便坐落在疏勒国境内。中国成立前,这里是喀什最后一任提督马福兴的私人别墅所在地,俗称“马家花园”,曾是喀什周围回族人的(当时称东干人)政治中心。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政治部主任左齐等人骑马踏勘了马家花园地区,并将马家花园地区正式命名为草湖。1950年4月,二军政治部联络部的1226名解放军战士进驻草湖,开创了“军垦第一犁”的辉煌。草湖曾是“军垦第一犁”“军垦第一棉”和“军垦第一果园”的发源地,也是维护第三师及喀什地区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1952年,成立二军军直第一农场。1966年,兵团农三师成立,该农场命名为四十一团。
2014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草湖镇,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木舒克市飞地镇。喀什经济特区兵团分区草湖产业园区在其境内。
地理位置
第三师四十一团地处喀什市、疏勒县、疏附县、阿克陶县3县1市中间地带,毗邻周边6个乡镇,是图木舒克市第一个建制镇,是“军垦第一犁”“军垦第一棉”“军垦第一果园”的发源地,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是兵团对接中巴经济走廊的桥头堡。其地理位置在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的喀什三角洲盖孜河冲积平原上,位于“三县一市”之间,距南疆重镇喀什市21千米,214省道从疏勒县至阿克陶县贯穿团场。东西两边可直达乌鲁木齐—红其拉甫公路和西宁—喀什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流经团场境内的罕南力克河、岳普湖河将团场划分为小草湖、大草湖、红柳戈壁三个片区,另外在疏勒县火车站旁还有四十一团一个连队——六连,喀什市、疏勒县有该团商贸公司部分产业。
气候物产
四十一团属典型的大陆性干燥气候,团内区域正常平均气温为11.4摄氏度,平均年无霜期为216天,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978.05小时,昼夜温差大,地下水丰富,适宜种植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等农作物。有大片的草场适宜发展畜牧业。
人口概况
全团常住人口1万余人,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9%。
土地资源
草湖镇行政区划总面积为76平方千米,目前城镇建成区域面积为3.38平方千米。耕地46554.78亩。主要发展(1)、果:全团林果面积26762亩。主要有苹果、大枣、桃、车厘子等;(2)、蔬:蔬菜种植面积5386亩。全团温室大棚500座。(3)、苗:绿化苗木10个品种;(4)、粮:种植绿色水稻4000亩;(5)、牧:2个牲畜养殖基地,主要为牛、羊、猪、禽,发展果园散养鸡5万余只,水产养殖1000亩。(6)、草:按照种草养畜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理念,种植苜蓿、玉米;(7)、农家乐:在原有23家农家乐的基础上依托粤新草湖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集中新建50家以“生态公园”“观光园”“休闲园”为主题的农家园。
建制单位
全团建制单位17个,其中农业单位11个,工、建、安装单位3个,商业企业2个,服务业1个。历经60多年的奋斗,已建成具有农、林、牧、副、渔、工、交、建、商一定规模的农牧综合一体的小城镇。
发展思路
团场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突出重点,敢于突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力争一年打基础,二年成框架,三年见成效,内引外联,突出特色,带动团场经济大发展。从2007年开始,该团党委结合国家廉租房和解危解困住房政策,由国家补助、团场投资、职工出资,形成了团部城镇化的初步体系。
东莞援疆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全国19个省市拉开了援疆的序幕。2010年8月,四十一团被第三师党委和广东省东莞市列为首批重点援建团场之一。2011年,东莞市援建该团1.2亿元,惠及民生工程和“双语”教育事业。
参考资料
“唱响二十大·军垦草湖情”系列活动举行.胡杨网.2024-09-24
"马家花园"的变迁:从"军垦第一犁"变为草湖新城.中国新闻网.2024-01-16
新疆兵团农三师四十一团面向社会征集拟建镇镇名-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4-01-16
军垦小镇 生态草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人民政府.2024-09-24
生态文明示范建设(30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一团草湖镇.生态环境部.2024-09-24
新疆兵团农三师四十一团面向社会征集拟建镇镇名.中国新闻网.2024-09-24
援疆干部获点赞,援疆工作谱新章!.中山市沙溪电视台.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