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峡门镇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峡门镇面积132平方公里,位于县境西北部,镇政府驻乱泉滩,距县府驻地35公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峡门镇常住人口为9044人。

历史沿革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建县后称门乡。

1958年,与松树乡、新民乡合并成立松树公社。

1962年,分置硖门公社。

1984年,改称硖门乡。

2002年,合并芦草部分村撤乡建峡门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峡门镇下辖16个行政村:巴子沟村、李家庄村、石家庄村、康杨村、孙家庄村、腰路村、阳坡村、峡门村、深巴村、直沟村、甘池村、甲子山村、赵家山村、铁家庄村、抓咱村、若木池村。

截至2019年10月,峡门镇下辖1个社区和16个行政村:硖门镇社区、孙家庄村、直沟村、深巴村、甘池村、硖门村、阳坡村、腰路村、康阳村、巴子沟村、李家庄村、石家庄村、甲子山村、赵家山村、抓咱村、若木池村、铁家庄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峡门镇辖区总人口13941人,有汉、藏、回、土4个民族 。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峡门镇常住人口为9044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峡门镇地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部,东、东北与峡门接壤,南隔拉脊山支脉青沙山与化隆回族自治县相连,西、西北与乐都区中坝乡交界,距县城南35千米。

地形地貌

峡门镇为纯脑山地区,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2200米左右。

气候

峡门镇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年平均气温5℃—8℃,年降水量35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份,土壤主要以栗土、黑钙土、灰钙土为主。

经济

2011年,峡门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以春小麦、玉米、高产杂交油菜、胡麻、脱毒马铃薯、豌豆、蚕豆等为主;全膜玉米、脱毒马铃薯、杂交油菜等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2.5万亩;累计完成全膜覆盖1.7万亩,玉米亩产达到500千克,每亩收入达1000多元;蚕豆亩产达到250千克,每亩收入达1200多元;马铃薯亩产达到1500千克,每亩收入达1800多元;主要经济作物有党参、当归、柴胡多序岩黄耆、黄芪、波叶大黄等药材;耕地面积26164亩,农业总产值7298.7,畜牧业以饲养牛、羊、兔为主,规模养殖户120户,牛羊自繁自育累计达到6万头(只),康杨、腰路两村435户农户已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并将在阳坡、甲子山、峡门三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集中养殖獭兔,獭兔养殖场已修建完成,实施“草变林”1000亩,道路绿化15公里,每年完成四旁植树1.5万多株,农田林网补植2万多株,林地确权2.8万亩,成立了15个林业专业合作社,192个林改小班,农民人均纯收入4073元。

2018年,峡门镇有工业企业有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峡门镇有小学16所,初级中学1所,另设教学点1处。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峡门镇有文化站1个,主要文化艺术活动有社火表演。

交通

峡门镇完成了10个村的道路硬化,修建便民桥5座,有峡门集滩至大窑、峡门集滩至西沟、巴子沟至塘尔垣3条混凝土公路,集镇人行道铺设彩砖、水沟明变暗、2千米的路面上油项目已完成。

旅游

峡门镇境内有唐汪式等文化遗址10处。

参考资料

民和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 ——乡(镇)级人口情况.民和县人民政府.2021-07-21

2019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1-07-2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