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家范

王家范

王家范(1938年9月22日—2020年7月7日),江苏昆山人,中国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专攻中国社会经济史和江南区域史,对明清时期和江南地区的研究有重要贡献。王家范的著作丰富,包括《中国历史通论》和《史家与史学》等。他于2020年7月7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去世。

人物经历

1938年9月22日,王家范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市陈墓镇。1951年,小学毕业后,本已考上江苏省立昆山中学的他,因家境窘迫,负担不起学费与伙食费,只好回到小镇上的亭中学读书。1954年,再次考取江苏省立昆山中学。1957年,参加高考,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1961年,完成本科学业,留校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助教,历履讲师、副教授、教授、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晋升讲师,1986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获评教授。早期从事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1980年代起转向以明清江南为中心的社会经济史研究。同时长期从事中国通史的教学与研究。2012年获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79年开始,带着学生们到江南各市镇实地考察,进村庄、泡茶馆,和农民百姓聊天,看当地人是怎么生活的。2017年12月,参加复旦社召开《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修订版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先生不顾年高,不辞辛劳,精心准备发言稿并参会交流。2020年7月7日凌晨5时,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逝世,享年82岁。他的遗愿是针对中国的某一个县做整体研究,具体涵盖土地、行政区划到社会流动、民间信仰等各方面。2020年7月11日下午2时,追悼会在龙华殡仪馆举行。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王家范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主攻中国社会经济史,侧重明清时段与江南地区,于历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也多有探索。王家范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二是他的经济史研究,三是他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整体理解。王家范致力于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推动了新时期中国农民战争史和农民问题研究的重建。1980年代中期起,转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他开辟了农业产权与农家消费研究,并且最早开拓了明清江南生活消费研究,他对小农消费数据的估测是此后一系列经济史研究的基础。王家范于1989年发表的《中国社会史学科建设议》,是中国社会史研究重新开展的奠基性研究,推动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史研究恢复并重新发展。

据2020年7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网站显示,王家范的代表作有《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结构试析》《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历史价值初探》《中国社会史学科建设刍议》《中国历史通论》《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史家与史学》《漂泊航程》《明清江南史丛稿》《明清江南社会史散论》等,主编《大学中国史》《明清江南史研究三十年(1978—2008)》等,著作多次再版,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1990年,王家范准备将自己多年的中国通史课讲义结集出版,结果“三易其稿”,直到2000年才正式出版,2012年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增订本。

1978年11月,在第一届中国农民战争史讨论会上,王家范发表了“文革”结束以后第一篇真正的论文——《李自成政权的演变》。1984年,王家范的论文《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其历史价值初探》在无锡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引起了轰动。

人才培养

据2020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网站显示,王家范开设过《中国古代经济史》《明清江南史》(选修课)、《历史社会学导论》(研究生课程)等特色课程。自1963年留校后两年,王家范就一直讲授“中国通史”,1990年,又开始讲“中国通论”。

“学在空间,不在纸上”。

从事历史研究就像在大海上漂泊,“欲从海面穿透到海底,体悟历史的真义,没有沉潜下去的毅力和耐心,没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永远的好奇心,很可能就像好事的游客,留下的只是‘某某到此一游”。

王家范对西方的知识体系不盲从,主张“活学活用”。“外国人看我们,有他们的视角,但也有问题,人地两殊,没有实际的体验。所以你可以看到他们有很多东西都是隔靴搔痒的。不要太迷信他们”。

据2020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网站显示,王家范多次获得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与教学优秀成果奖。

社会任职

王家范曾任华东师大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江南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民战争研究会副会长。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王家范教授是“专家”“学者”“学界泰斗”,在中国社会史研究恢复与发展,以及明清江南区域社会史料研究等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王家范长期研究明清江南史,是该领域的领军学者(《澎湃新闻》评)。

王家范是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大家,对学术前沿和动态的掌握,对于新理论和史学方法的活学活用,乃至于对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都常常让他的后辈学生自叹不如。王家范很擅长从通贯和整体诠释的角度,对历史中的重大问题做出个性化解读,进而揭示中国历史变迁的内在脉络(《新京报》评)。

“王家范老师是一个特别率性的人,不拘礼仪,不因为我们是师生而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模样。他具有的一些特质在他们那一代学者中是不常见的。比方说,他对一切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他是我们中间最早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一批人,对于网络的熟悉程度远胜于我们这些后辈学生。相比一般的历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有两个鲜明的特点。首先,他不认为历史是纯粹的知识之学,不仅仅满足于建构一种关于中国历史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王家范先生研究历史学的背后有着家国关怀,他想要通过自己的研究来回答,中国的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走向?中国迈向现代的过程中,遇到的结构性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他希望自己的历史研究能够对中国的未来方向提供一些启示。所以我们在他的书中处处可见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另外,王家范老师的史学有一种高度的思辨。很多人说中国太大,中国历史太庞杂了,他认为这是对中国历史学家的一种挑战”(王家范的学生、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武评)。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2000年~2001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1-01-01

重磅!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公布.文汇网.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