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布莱特(英语:Richard Bright,1789年9月28日—1858年12月16日)是一位英国医生,他是肾脏疾病研究的早期研究者,以对肾炎“布莱特氏病”的描述而被人们所知。
人物经历
布莱特于1807年至1813年在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学习。1810年,他曾短暂辍学并前往冰岛探险。1812年,他转学至伦敦的盖伊医院,在那里他对病理学和尸体解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13年,他从爱丁堡大学获得医学学位,并前往柏林、维也纳、匈牙利等地进行访问。1820年,他在盖伊医院担任助理医师,并在1824年晋升为医师。1821年,布莱特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布莱特重视医学教育,他曾协助创办《盖伊医院通讯》并指出以往医学教育忽视了医学生与病人的接触。他帮助改革盖伊医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要求每个医学生都要经过3个月的临床实习阶段。他将传统的感官观察和新时代的实验室技术相结合,为医学发展的新旧过渡时期做出了贡献。
研究贡献
布莱特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神经系统、胰、肝、十二指肠疾病和腹部肿瘤等。他与托马斯·艾迪生合著的《临床医学基础》一书中对阑尾炎作了最早的精确论述。他对肾脏疾病的研究尤为深入,他首次观察了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尸体解剖病例,并在1827年的《病案报告》中详细描述了24例慢性肾炎患者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及尸体检查的病理解剖学特点。他注意到肾脏病患者常出现水肿、蛋白尿和肾脏病理变化,这一具有“三联征”的肾脏疾病被称为布莱特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