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莲花山莲花山旅游区位于江南古城鄂州市,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洋澜湖畔,是湖北省著名的省级涉外旅游风景区,占地面积600余亩,共有人文景观30多处,尤以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碑林——莲花山碑林而闻名遐迩。
概况
莲花山旅游区位于江南古城鄂州市,莲花山旅游区2003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2004年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区。
特色景点
莲花山,山连九峰,状若金莲初开,独展灵秀,故而得名。这里三面环湖,通汇长江,山峦叠翠,烟波浩渺。莲花山,湖山壮美,人杰地灵。相传三国时吴王孙权曾在此设观星台,历代佛道大师选择此地修真。历代文人如屈原、陶渊明、黄庭坚、苏轼、丁鹤年等曾流连于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洋澜湖,古称南浦县,三国时东吴大都督周瑜曾在此督练水军。元代隐士丁鹤年有诗描写其夏日风光:“南浦幽栖地,当门庵画开;青山入云去,白雨渡湖来。石润生龙气,川光媚蚌胎;芙三百顷,何处著炎埃。”
莲花山既有江南园林的灵秀端雅,又融北方园林的宏伟瑰丽。亭台、楼阁与湖光山色互相映衬,雕梁画栋,流光溢彩。众多的景观是秀与雄的神奇结合。秀,充满江南山水的灵气和柔情,晨曦夕照,晴雨雾雪,柳暗花明,无不是一幅幅写意山水画。雄,是建筑的雄奇瑰丽和龙的雄健。莲花山上的龙,或腾云驾雾,搅海翻江,或横空出世,叱咤风云,形态各异,生动传神。莲花山不但广植天下名莲,还融入到建筑物的造型、彩绘、雕塑之中,清新爽目,圣洁高雅。游览时置身莲花丛中,处处可见“龙”的景观,漫步山水之间,驰怀悦目,乐趣自生。
接龙台
这里有堪称“天下第一龙”的接龙台,两条巨龙飞动于洋澜湖畔;江南第一塔元明塔,耸立福寿山巅。祈福堂、稻香阁、和字壁、九龙坛、通天桥、长生路、启明宫、迎风亭……山重水复,楼阁如云,与山水花木融为一体,错落有致。景区内遍布的泉并赋予静态建筑以活泼的灵性,有灵龙济月、清心泉、灵龟吐液、天龙焕日、神农泉、智慧泉、龙泉、吴公泉。尤其是万宝海中碧波荡漾,清荷生香,更是引人入胜。
长寿路
莲花山是一个汇集传统文化精萃的文化胜地。长寿路800米龙墙上百幅浮雕,为历代以来孝敬父母勤学苦读、立功报国、为民造福的杰出人物故事,略展5000年文明的辉煌。
莲花山上的苍松翠柏之间,分布着八组塑像,既有人文始祖三皇,也有智慧的化身姜子牙、诸葛亮、张良、刘基和令贪官污吏胆寒的包拯。
巍巍青石碑,记载着先贤的业绩,也从历史唯物的高度,重新阐释着这些传统道德的时代内涵,阐扬中华民族千古相传的精神之魂。莲花山西安碑林博物馆汇儒、释、道、医、武于一体,历代绘画书法珍品与当代名家墨迹包容兼收,集中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祈福堂
祈福堂建在莲花山坳的一场平地上。传说,晋代炼丹家葛洪曾云游于此,觉得此山坳得天地灵气,终日含烟拂绿,泉水淙淙,莲花山上林木葱茏,百草茂盛,品种众多,是修行、炼丹、治疗济世的福地,故在此结庐炼丹数年。后来,一位很有修为的僧尼看到此处蓄泉成池,池中自生莲花,昼开夜合,四季不败,认为此处独具灵秀,便建了一座莲花庵。故莲花山因此而得名。
和字壁
和字壁“和”字壁共有四方八面,每个方向都刻着一个金光闪闪的“和”字,还有一段铭文,对“和”的涵义进行多方面的阐述。它展示了中国人“和为本,和为贵”的养生处世之道,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万物”相生相处之理,寓意隽永,耐人寻味。
元明塔
素有“江南第一塔”美誉的元明塔,1993年7月7日奠基,1995年10月28日落成,塔高80米,为八角形楼阁式塔,出土十一层,层层飞檐翘角,覆盖着金色琉璃。正中的空心柱通天贯地,为元明塔独有。塔体洁白,与金色飞檐交相辉映,色彩鲜明和谐,巍峨挺秀,飞檐之下,托以云龙斗拱,二至十一层,每层用24个斗拱,每个斗拱由三条云龙组成,一层为40个三云龙斗拱和48个单云龙拱。共有云龙888条,其中有88条琉璃金龙雄踞射脊之上。一层八根朱红柱上,八条金龙合抱,彩云环绕,神态各异,其中东、西面各有一条凤尾龙,遥相呼应。登临此塔,凭栏环眺,极目楚天。
碑林
莲花山碑林气势宏大,结构独特。碑林总体设计以旅游区内的白猿山山势架构为基础,依山就势,周围建长365米的圆形碑廊。凌空鸟瞰,碑林呈现彩色立体模型,整座碑林形成半球体建筑,宛如群龙盘绕,极富动态感,蔚为壮观。外圈由黑色碑廊环绕,八条红白二色阴阳碑廊蜿蜒而上,远观如群龙腾云。汇通山顶正中的中心阁。碑廊总长3640米。中心高阁耸立山巅,圆形三重檐,盖金黄琉璃瓦,顶为金莲托起金球。阴中阳、阳中阴碑亭对称分列南北,日月并明。莲花山碑林气势雄伟,造型独特,具有东方哲学包罗天地,融聚古今的深意境。莲花山碑林四周,莲花山群峰耸翠,元明塔高出重霄,洋澜湖碧波浩渺,接龙台脉贯长江,江山胜景,华夏文明,尽成画卷。
莲花山碑林汇儒、释、道、医、武于一体,历代艺术珍品,民间藏宝,当今名家墨迹,西方科技精华包容并收,熔高超的书画艺术与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炉,集中展现人类文化的发展。对传统经典\u003c四书\u003e 、《金刚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无量寿经》、《道德经》、《黄帝内经》、 \u003c神农本草经\u003e 、《孙子兵法》等均全文勒石;西方科学经典、科学家像也择其精华,钩玄提要。莲花山西安碑林博物馆系列作品和绘画作品多,历史跨度大,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如《论语画解》刻石53块,《法界源流图》刻石95块,《淳化阁法帖》刻石98块,《浮图大观》刻石105块,《周易画传》刻石448块,\u003c中华胜景图\u003e刻石170块,《五百罗汉图》刻石500块等等。规模浩大,工程艰巨,集腋成裘,乃成文化之宝山,智慧之海洋。
莲花山碑林还是一座历史博物馆, \u003c中原地区铜镜集锦\u003e 、《随州编钟》等许多作品形象地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程。中华民族璀璨的青铜文化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铜镜是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华夏铜镜集锦》集中了古代铜镜中的精粹,从最早的距今四千多年的齐家文化的七角星纹镜起,到西周公国的动物纹镜、春秋时的几何纹镜、战国云锦纹镜、云龙镜,到唐朝的花鸟飞天镜,缠枝花纹镜,直至清代的八仙过海纹镜,艺术风格从远古的古朴奔放到盛唐的富丽浪漫直至清代的繁华精美,生动地反映古代铸镜工艺由简朴到精美的发展历程,丰富的内涵反映出各历史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随州曾乙侯编钟是我国成组出土编钟数量最多、重量最大,铸造最为精美的一组,充分展现先秦楚文化的辉煌,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 \u003c随州编钟\u003e图谱重现了编钟全貌,对研究音乐史、科技史、工艺美术和古文字学都有重要的价值。
莲花山碑林不仅收集了历代书画名家的传世之作,也使不少民间艺术瑰宝、国家级文物得以展现于世,如\u003c七十二候印谱\u003e 、《百字万态图》、《清明上河图》、日本\u003c源氏物语\u003e图谱等艺术珍宝,一时咸集。 \u003c法界源流图\u003e源于宋代《大理国梵像卷》,系大理王段智兴命画工所作,历经宋、元、明、清500余年,至清乾隆入贡皇宫。爱新觉罗·弘历视为珍宝,命宫廷画家丁观鹏在“四大活佛”章嘉国师指导下整理、临摹,历时数载,于1767年完成。原本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画卷场面宏大,描绘精细,色彩绚丽,形象繁多,既有佛教诸宗派的人物形象,也有动物、植物和各种佛具法器,人物神态生动,形神特质千变万化,代表了清代工笔人物画和佛像画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我国艺术史上的奇珍。\u003c曹氏风筝图谱\u003e为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所绘。图谱图样精美,技艺精湛,堪称艺术珍宝。抗日战争期间,这一国宝流落日本,几经劫难,重见天日,实足珍贵。\u003c御题棉花图\u003e也是莲花山碑林的镇山之宝之一,乾隆直隶总督方承观将当时棉花生产的全过程,包括播种、灌溉、耘、采棉、收贩、轧制、纺线、织布等绘制下来,进贡皇宫后,爱新觉罗·弘历十分高兴,亲笔为每幅画题诗作序。作品图文并茂,堪称古代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上乘之作。莲花山西安碑林博物馆更是一座用无数大德志士心血凝聚的历史丰碑。从泼墨挥毫的书画家、民间艺术家,到出谋划策的文史专家、工程师,从奉献瑰宝的收藏家,到为碑林征集作品四处奔波的普通人,从赞助捐资的华侨、社会贤达到奉献工薪的打工者,乃至仅能拿出节衣缩食两元钱的贫困山区八十高龄的老人,无不展现炎黄子孙为弘扬民族文化无私奉献的一片丹心。他们的功绩已永远载入历史,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泰国曾文穆先生为碑林大门主体碑上的题字贴金,捐赠金箔三万张。日本安尼普株式会社会计事务所董事长小林正树先生写道:“碑林将人类创造的文化遗产用碑林形式永远地留给后世,接触这一崇高理想,我深表敬意,深受感动,特赠送\u003c源氏物语画卷\u003e54幅,这将成为今后日中友谊的伟大足迹。莲花山碑林前端正北,三座巨碑巍然屹立,正中碑石高9.8米,重达73吨,底座雕刻流云莲花、二龙戏珠图案,碑体上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字,两侧碑石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题写。
莲花山西安碑林博物馆规模宏大,刻碑万块,为国内现有碑林之最。碑刻内容题材广泛,荟萃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精华,包罗儒释道医武诸子百家、现代科学、中文外文、书画结合,对其他碑林罕有的民间艺术、美术作品、铜镜等均收集刻碑。大型系列作品众多,如五百罗汉图、中华百塔图、法界源流图等。
碑刻内容汇集儒、释、道、医、武于一体,历代艺术珍品、民间藏品、历代书法代表作、当代名家墨迹包容并收,集中体现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力求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又融会时代精神,将高超的书法艺术与精湛的雕刻艺术融为一体。对传统经典《四书》、\u003c金刚经\u003e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无量寿经》、《道德经》、《茶经》、 \u003c孙子兵法\u003e 、《神农本草经》、《离骚》、《九歌》等名作全文勒石,规模浩大。
莲花山西安碑林博物馆系列作品和绘画作品多,历史跨度大,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特色。如《论语画解》刻石53块, \u003c法界源流图\u003e刻石95块, \u003c淳化阁法帖\u003e刻石98块,\u003c浮图大观\u003e刻石105块, \u003c周易画传\u003e刻石448块,《中华胜景图》刻石170块,《五百罗汉图》刻石500块等等。《论语画解》是台湾画家江逸子先生以温婉秀雅的笔墨,就其对《论语》参悟的心得精心绘制,北京《人民画报》杂志社孟庆利先生得友赠此画册后,转赠元极碑林,并征求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女士意见,孔女士欣然题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齐刻入西安碑林博物馆。《周易画传》是画坛巨匠李苦禅先生之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燕教授历经三十个春秋、苦心孤诣的著作,经中国周易学会顾问、武汉大学教授唐明邦先生推存刻碑,唐教授认为《周易画传》对\u003c周易风水\u003e卦爻辞作了诠释,多角度展示《易经》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出东方文化奇葩——《周易》的奇思妙意,足以勒石碑林,垂教永远。
莲花山碑林还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华夏铜镜集锦》、《随州编钟》等许多作品形象地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程。
六合园
位于莲花山北麓的六合园,占地4000多平方米,建于1992年6月。园中汇集东西南北、天上地下珍禽异兽,故名“六合园”。园内地势南高北低,背面地势低洼处建“聚宝池”,池中九曲桥环莲花亭,造型别致。环池高处顺地势建有猴山、鹿苑、龟池、鹤亭。园内饲养金猴、马鹿、丹顶鹤、灵龟、宝马,池内放养美洲河狸、金鲤,各具灵性,是景区内的一道亮丽的景观。
参考资料
中国湖北4A级景区鄂州莲花山旅游区.新浪旅游.2024-02-14
走进鄂州.鄂州市招商网.2024-02-14
莲花山.szfzg.wuhan.gov.cn.202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