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周公墓,又名“老虎墓”,位于遂溪县岭北镇调丰村西南一公里的端午节岭上,墓主是江西庐陵籍官员周复。
庐陵周公墓始建于元代初,是由四座用青石雕刻建置的交椅形制石轿墓。墓前两侧各置一尊石雕卧虎,墓体长225厘米、宽93厘米、高159厘米,共分7层,1-6层分别饰以莲花瓣纹、花草瑞兽纹、忍冬纹和金钱纹等,第七层为轿顶形,顶端为圆形轿珠,墓前刻“庐陵周公”,四周有围栏及后壁。
庐陵周公墓是粤西雷州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石轿墓,为研究粤西元代古墓葬制、葬俗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
庐陵周公墓1995年被定为遂溪县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5月10日,庐陵周公墓被列入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2月,被列为广东省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吉安市周公墓的主人周复,字希圣,宋元之际人士,原籍江西庐陵,二十余岁时开始在朝延做官,宋没元兴,周复不甘为元效命,弃官避居遂溪县,生息繁衍,开基立族,被视为庐陵来雷周氏始祖,去世后葬在遂溪县岭北镇调丰村西南一公里的端午节岭上。
地理环境
庐陵周公石墓后枕龙节岭,前临调丰千亩良田,面对调川坡为案山,远眺斜离岭为护案山,东有笔架岭,西有螺岗岭,三岭遥相拱护;叠翠山坡层层环抱为左右砂,银溪自东向西迂迴绕明堂而流过。自然空间开阔。
建筑特征
陵墓布局
庐陵周公石墓位于墓群中心,左侧是始祖妣陈安人拱顶形石棺墓,右侧是明处士周公弧顶形石棺墓,明处士周公墓的右侧是一座无署名的微弧形石棺墓。四座石轿墓、石棺墓一字排列,形成多种类型的集群石墓。
陵墓细节
庐陵周公墓是用青石建置成八棱交椅形制的石轿墓。石轿墓长225厘米,宽93厘米,高159厘米,护墓墙内空间为47平方米。以中轴线分:一进月池;二进拜庭,拜庭左右两侧安置2尊卧式石虎守护;三进祭庭,安置高58厘米的五祀,长方形石烛炉长138厘米、宽50厘米、高48厘米;四进过道,安置圆形石熏炉口径50厘米、高42厘米;五进安置圆顶珠石柱,三间四柱出头式石坊栏杆;六进石轿墓;七进山墙石脊翘,有仿宋元时的官椅背雕制。石轿墓四周为青石块砌筑的八棱形护墙与护岭,平脊折叠,层层递进。庐陵周公石轿墓安坐交椅形制正中。庐陵周公石轿墓为长方形,分墓基、墓身与墓顶三部分。
墓基
庐陵周公墓墓基两侧的须弥座分三层,下层为浮雕排列覆式莲花瓣纹;中层分五隔,中隔浮雕牡丹花纹,寓意花开富贵;左右之一隔为浮雕踞虎铜钱纹,寓意富有财气;左右之二隔为浮雕缠枝玫瑰花纹与菊花纹,寓意富贵吉祥;上层为浮雕排列仰式莲花瓣纹;构成世代绵延富贵荣昌。
墓身
庐陵周公墓墓身两侧为壁柱三分隔,中隔浮雕方格式如意纹窗形,左隔为浮雕菱形吉祥纹窗形,右隔为浮雕铜钱禄丰纹窗形。
墓顶
庐陵周公墓墓顶分三层,下层为厚实团边线纹,二层为浮雕一周忍冬纹,上层为团边圆珠宝顶莲花瓣纹,以高洁尚居,荫庇万年。墓前阴刻“庐陵周公”,明示周公是庐陵人,亦是宋元时期石轿墓的独特标志;墓后为浮雕方格式形意纹。整座石轿墓由38块石构件组合构成,寓意生发。
研究价值
庐陵周公墓是粤西雷州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石轿墓,其构建精美,雕饰丰富,既是一份珍贵的元代石雕艺术珍品,又具有地方性古石墓葬的典型风格,对研究粤西雷州古墓葬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是不可或缺的民俗文化遗产。
庐陵周公墓是粤西雷州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石轿墓,对研究粤西雷州古墓葬提供一份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是不可或缺的民俗文化遗产。
相关荣誉
相关人物
庐陵周公墓的墓主是周复,字希圣,原籍江西庐陵。周复是宋元之际人士,出生于书香世家,是宋丞相周必大的后裔。周复自幼饱读诗书,二十余岁时开始在朝延做官,然而南宋朝廷在蒙军的重击下节节败退,周复听闻同窗文天祥在招兵买马抗击敌军,他立即响应,与昔日好友一起领兵作战。不幸的是,南宋终究是大势已去,周复拒不投降元朝,他带领军队一路退往广东雷州,约1275年任雷州知军。宋没元兴,周复不甘为元效命,弃官遁迹遂溪县,卜居调丰周氏宅园。1280年,已投降元朝的雷州市知路元廷邀请周复出任海南海北道官员,周公坚决推辞,安然避居遂溪,生息繁衍,开基立族,被视为庐陵郡来雷周氏始祖。
参考资料
岭北:人文荟萃 古风古韵.湛江新闻网.2024-03-27
庐陵周公墓.广东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心.2024-04-05
湛江两个单位上榜省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今日头条.202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