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 229战斗轰炸机(英文名:Go 229/Ho 229),是由霍顿兄弟(瓦尔特·霍顿 Walter Horten 1913年11月13日-1998年12月9日,雷玛尔·霍顿 Reimar Horten 1915年3月12日-1994年3月14日)设计、德国于1945年生产的世界第一架无尾飞翼喷气式歼击轰炸机。
1936年霍顿兄弟加入德国空军,开始进行大型军用无尾翼飞机的研制,1943年初,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提出三个“1000”的技术要求,即飞机载弹量不小于1000千克、速度最小要达到1000千米/小时、作战半径不小于1000千米。1944年,霍顿兄弟根据要求正式开始喷气式战斗轰炸无尾翼飞机的研制,命名计划为H.IX,并研制出第一台实验机H.IX 德国V-1导弹。1944年3月1日,H.IX V1完成试飞,霍顿兄弟开始研制改良版的H.IX V2,V2型于1944年12月18日完成试飞,基本达到了三个“1000”的设计要求。纳粹空军看到了H.IX 的前景,订购了首批次40架生产量,并交由戈塔公司(Gothaer Waggonfabrik)生产,正式定生产型号为Ho 229战斗轰炸机。1945年春天,Ho 229正式投入生产,同时霍顿兄弟继续研制H.IX V3型。1945年4月14日,美国军队攻占弗雷德里奇斯洛达市, 接管戈塔机车厂,准备试飞的H.IX V3型成为美军的战利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仅存的唯一一架Ho 229战斗轰炸机珍藏于美国的国家航空和航天博物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Ho 229达到的性能超越了德国盟军所有的活塞螺旋桨战斗机和德国自己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Me 262。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20世纪20年代,霍顿兄弟开始制造模型飞机,自30年代起,设计、制造了一系列飞翼布局的滑翔机和动力滑翔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滑翔机在德国流行,霍顿兄弟在滑翔机大赛的青年组比赛中连续3年(1931~1933年)获得优胜。经过大量的实验,霍顿兄弟发现飞翼模型比常规布局模型飞机飞得更远。
研制历程
1936年,霍顿兄弟加入德国国防军,在间战期,霍顿兄弟投身于滑翔机的设计与制造。雷玛尔·霍顿专注于为基地指挥官及其它军官打造滑翔机,瓦尔特·霍顿成为第26战斗机联队第1大队担任技术军官,同时他也常常协助雷玛尔的滑翔机研发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霍顿兄弟转为现役人员。瓦尔特·霍顿目睹德国飞行员在英国上空被击落,认为德国空军使用的Bf-109战斗机的性能逊于英国皇家空军的“ 喷火式战斗机 ”,德国军方迫切需要性能上优越于“喷火”的战机,最终认定,设计一种飞翼布局战斗机是击败“喷火”的唯一途径。
1941年5月,瓦尔特·霍顿受到调令,经过m1加兰德步枪少校的批准,霍顿兄弟被调到战机开发审查部门、组织第三特别特遣队开始秘密开发H.IX原型机,霍顿兄弟在设计飞翼时受到了DFS194的影响,它在速度和升限上的表现给霍顿兄弟带来了灵感。在发动机上霍顿兄弟选择了BMW或容克斯喷气发动机。在纳粹德国时期巧妙地运用了当时对官方命令的绝对服从,瓦尔特借此调配了必要的资源给雷玛尔,以支持其飞翼战斗机的设计。通过销毁敏感文件、更改单位代号,以及利用秘密文件来隐藏物资调配,成功避开了外界的注意和审计部门的审查,从而保障了飞翼机研发工作的隐秘性和连续性。
1942年, 雷玛尔在哥丁根一直忙于制造2架H.IX原型机。1943年,霍顿兄弟在此前完成大量小型无尾翼模型验证机风洞测试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大型军用无尾翼飞机的研制。年初,赫尔曼·戈林在瓦尔特列席的一次会议上,对德国同时生产几种性能相近的战略轰炸机大发雷霆,戈林元帅对军用轰炸机提出了明确技术性能要求,这些要求主要有三点,即飞机载弹量必须达到1000千克,速度最少要达到1000千米/小时,作战半径不得小于1000千米。这些要求后来被简称为三个“1000”标准。与此同时,德国空军还要求未来的新型飞机必须同时具备对空和对地两种作战能力。瓦尔特·霍顿借此机会,向戈林元帅提交H.IX设计方案,但是该方案进入了漫长的审查程序中。1943年8月,霍顿兄弟的H.IX设计方案得到空军认可,霍顿兄弟的研究工作终于获得合法身份。
原型机试飞
按H.IX 项目计划,霍顿兄弟首先制造了一架没有安装动力的H.IX V1型实验机,来验证大型无尾翼飞机在空中的实际操作性。1944年3月1日,H.IX 德国V-1导弹型飞机在一架Me 264重型轰炸机牵引下首次进行无动力滑翔试飞,证明无尾翼飞机的飞行品质完全满足设计要求。H.IX V1型飞机顺利完成多次试飞试验后,霍顿兄弟开始着手进行有动力无尾翼实验机H.IX V2的研制。与V1型飞机相比,V2型在居中、靠前的座舱位置两侧各安装了一台容克JUMO-004涡喷发动机,尾喷管突出在机翼后表面。
1944年12月18日,H.IX V2型飞机在德国奥拉宁堡进行第一次升空试飞,共持续了30分钟,飞机最高时速接近800千米。H.IX V2在试验中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有的性能甚至比德国空军事先制定的3个1000标准还高,例如其最大载弹量大大超过了1000千克;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全翼载油设计理念,飞机作战半径超乎想象,达到了1900千米。只有在最大速度一项上略微有些欠佳,为977千米/小时。德国纳粹空军看到了H.IX 的前景,在H.IX V2还没有完成全部试飞科目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的订购了首批次40架生产量。
定型生产
H.IX V2的生产计划被交给了德国著名飞机生产企业戈塔公司。为适应实战需要,戈塔公司对H.IX V2原型机进行了适当修改,包括重新设计了新座舱,加装了航空武器系统和新型电子设备;调整进气口几何形状和加强起落架结构强度。德国空军将基于H.IX V2而来的正式生产型号定名为Ho 229F-104战斗机。由于换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Ho 229最大速度比H.IX V2略有提高,在12000米高空达到了997千米/小时,接进了1000千米/小时的设计要求,而其最大升限和H.IX V2一样达到惊人的16000米。为了适应Ho 229的座舱,戈塔公司专门为飞行员研制了一种专用飞行服,其原理和作用与日后的航天服十分接近。
从1945年春天开始,Ho 229正式在戈塔公司投产。同时霍顿兄弟按照德国空军要求,着手制定后续改进计划,即发展采用大功率新型发动机的H.IX V3型、双座型的H.IX V4型,以及经过武器升级的H.IX V5/V6型系列化产品。按工厂计划,顺利的话到1945年8月,H.IX V4型,即经过装甲加强处理的双座型Ho 229就可以交付投产。
研制终止
1945年4月14日,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美军第9装甲师攻占弗雷德里奇斯洛达市,接管了戈塔公司设在此地的生产工厂,20套正待组装的Ho 229各种部件,和一架已组装完毕、准备试飞的H.IX V3型飞机,以及已进入最后装配阶段的H.IX V4、H.IX V5飞机半成品,这些物品连同整条生产线和H.IX 计划全部技术资料,作为战利品全部被美国军队运回美国。
战争结束后,美军将俘获的H.IX V3运往代顿市的莱特-帕特森航空兵基地。美国人本打算完成H.IX V3的余下的制造工作,用其进行飞行测试,但后来因预算的削减而作罢。这架唯一幸存的H.IX V3随后被移交给位于银山的国家航空和航天博物馆。馆方本打算在1985年将其修复,并对外公开展出,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计划没能落到实处,被存放在博物馆仓库的一角等待修复。
基本设计
机型结构
Ho 229战斗轰炸机的H.IX V1、V2、V3型的机型结构均是无尾翼式机型结构。
H.IX V2型飞翼机的蒙皮没有采用当时流行的铝镁合金这样的轻金属材料,而是近乎复古地采用了云杉压制的多层木质胶合板作飞机主要蒙皮。这种胶合板厚17毫米,基本覆盖了飞机全部表面,只有在发动机喷口附近等位置采用了金属以承受高温。机翼的外段部分也是采用了全木结构,其重要边缘是由薄木片和没药树压合而成的特殊强化材料制成,只有在翼尖部位采用全金属构件。
H.IX V3型由戈塔公司在V2型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修改,包括重新设计了新座舱,加装了航空武器系统和新型电子设备;调整进气L1几何形状和加强起落架结构强度。
动力系统
Ho 229战斗轰炸机的H.IX V2、V3型均在居中、靠前的座舱位置两侧各安装了一台容克Jumo004涡喷发动机,该发动机率先用于世界上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Me 262上,尾喷管突出在机翼后表面。
性能指标
Ho 229战斗轰炸机H.IX V1、V2a、V2b、V3型性能对比
流行文化
相关游戏
由 GaijinEntertainment Entertainment 开发并发行的载具战斗模拟游戏《战争雷霆》,该游戏的喷气机出现德系Ho 229战斗轰炸机。
在手游《灰烬战线》中。Ho 229战斗轰炸机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出现。
相关模型
2020年9月24日,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公布了【尼尔·机械纪元】中的飞行单元Ho229 Type-B的塑料模型,并于2021年3月27日发售。
相关电影
Ho 229在电影中出现,在《银翼杀手2049》中,其以战斗机的形式登场。
参考资料
战争雷霆喷气机怎么玩 HO229怎么样 喷气机爬升技巧.战争雷霆.2024-05-13
War Thunder.steam.2024-05-13
Ho229/测评.灰烬战线WIKI.2024-05-13
《尼尔》飞行单元模型套装推出 飞行形态可变身!.3DM.2024-05-13
银翼杀手2049.爱奇艺.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