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蟹
豆蟹是甲壳亚门十足目豆蟹属动物的统称,被称作世界上最小的螃蟹种类,常与水母、海葵、贝类(扇贝、青口贝等)和棘皮动物共栖或寄生。体多无色,煮熟变成红色。
豆蟹分布甚广,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沿岸区能见到不同种的豆蟹的踪迹。豆蟹的种类很多,根据其头胸甲的形状、蟹肢、步足及指节的长短和形状进行区分,除中华豆蟹外,中国海域常见的有隐匿豆蟹、海阳豆蟹、宽豆蟹、青岛豆蟹、青蛤豆蟹等,其形状大同小异。
豆蟹的头胸甲圆或横椭圆形;额狭、眼小、口框方形;表面光滑,边缘圆钝。第2、3步足较长。第3颗足座节与长节愈合成1片,鞭具3节,指节与前节的内侧缘相关接,短小棒形。豆蟹雌雄差异明显:雌性甲壳亚门表面光滑,且柔软半透明,腹部涨大盖住步足基部,多与软体动物门共栖;雄性甲壳坚硬,多自由生活。
豆蟹寄生在牡蛎科等贝类体内,能夺取宿主食物,妨碍宿主摄食,伤害宿主的鳃,容易影响贝类的生长发育,严重的可引起贝类死亡。同时,豆蟹还容易让贝类,如牡蛎由雌性变为雄性,有时感染率高达90%。因此豆蟹对于近海贝类养殖有着不小的危害。
历史
中国南梁时的"蟹奴"、唐朝时的"寄居",都是指豆蟹的雌性个体。南朝梁《述异记》中记载:"蛣似小蚌,有小蟹在腹中,为蛣出求食,故淮海之人呼为蟹奴。"意为璅蛣(也称海镜,一种蚌)腹中有小蟹,会为其外出找食物,所以人称之为蟹奴。唐朝段成式在《酉阳杂·广动植二·鳞介篇》记载:"寄居,壳似蜗,一头小蟹,一头螺蛤也。寄在壳间,常候蜗(螺)开出食,螺欲合,入壳中。"意为寄居这个生物,壳像蜗牛,一头是小蟹,一头是螺蛤,寄居在壳中。每次螺蛤张开壳时小蟹外出觅食;当螺蛤欲闭壳时,小蟹就迅速钻入壳中。这是因为豆蟹雌性个体,已失去主动外出摄食之能力,主要依靠所栖居动物滤得的食物为生。故英文名为commensal pea 绣花脊熟若蟹,即共栖豆蟹。
此外,豆蟹又常栖于牡蛎科壳内,古时候就有蛎奴之名。宋代已对"蛎奴"和"蟹奴"加以区分。《尔雅翼·释鱼四》中记载:"附蛣者名蛎奴,附蟹者名蟹奴。皆附物而为之役,故以奴名之。”意为依附在背角无齿蚌上的为蛎奴,依附螃蟹身上的为蟹奴。这是因为豆蟹被依附的生物所奴役,所以称之为奴。"蟹奴"曾指豆蟹,现动物界中专指寄生于蟹腹部之蔓足动物为蟹奴。
属种分类
形态特征
豆蟹,体软,淡黄色,头胸甲圆或横椭圆形,一般只有几毫米长,大的也不过一厘米多,最小的只有米粒般大小;额狭、眼小、口框方形;表面光滑,边缘圆钝。第2、3步足较长。第3颗足座节与长节愈合成1片,鞭具3节,指节与前节的内侧缘相关接,短小棒形。
豆蟹的雌雄差异明显。雌性甲壳亚门表面光滑,且柔软半透明,腹部涨大盖住步足基部,多与软体动物门共栖;雄性甲壳坚硬,多自由生活。
分布范围
豆蟹分布并不十分罕见,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沿岸区能见到不同种的豆蟹的踪迹。
栖息环境
它们生活在浅海水域。由于豆蟹个体幼小,捕食和御敌的本领都很差,因此它们常和水母、海葵目、海绵、贝类和棘皮动物共栖或共生。
生活习性
觅食
豆蟹常寄生在牡蛎科、扇贝、青口贝、杂色蛤子等瓣鳃纲的外套套腔中,夺取寄主的食物,吸食寄主的营养。比如,豆蟹寄生在扇贝的壳内,每当扇贝张开贝壳时,豆蟹就趁机寻找水中的微小生物或有机碎屑来充饥。贝壳闭合时,豆蟹则以扇贝的粪便为食。
生长繁殖
生长发育
豆蟹孵出的幼体经发育、变态后潜入贻贝等贝类的外套腔内。
生态作用
由于豆蟹个体幼小,捕食和御敌的本领都很差,因此它们常和水母、海葵目、海绵、贝类和棘皮动物共栖或共生。豆蟹与贝类,如牡蛎科共栖时,由于它们常常损害牡蛎的鳃、外套膜、卵巢和消化腺等,因此常常不能持久。但豆蟹和扇贝却能相处得很好。
豆蟹寄生在扇贝的壳内,每当扇贝张开贝壳时,豆蟹就趁机寻找水中的微小生物或有机碎屑来充饥。贝壳闭合时,豆蟹则以扇贝的粪便为食。当强敌向扇贝袭击时,机警的豆蟹立即搅动扇贝的软体通风报信,扇贝马上就闭合贝壳,双方都转危为安。
扇贝的天敌是海菊蛤属,红螺能分泌一种黄色带辣味的毒液,用来麻痹扇贝的闭壳肌,使它的双壳久久不能合拢,继而再把扇贝的肉慢慢地吃掉。每逢这时,豆蟹在这种场合往往充当着扇贝天然卫士的角色,扬起双将红螺赶走,于是扇贝得以从麻痹中复苏过来。
用途
豆蟹是贝类养殖的副产品,营养丰富,更是一种鲜为人知的美食。在中国青口贝收获季节,长山群岛渔民在扒取贻贝肉的同时,还会收获大量的共栖豆蟹。这些豆蟹无论是煮熟后凉拌还是挂糊油炸,都是一种难得的美食。
危害与防治
危害
豆蟹寄生在牡蛎科、扇贝、贻贝、杂色蛤子等瓣鳃纲的外套套腔中,夺取寄主的食物,吸食寄主的营养,妨碍寄主摄食,伤害寄主的鳃、外套膜、性腺和消化腺,使寄主身体瘦弱,影响生长发育。豆蟹可使牡蛎雌性变为雄性,有时感染率高达90%,每个牡蛎中只要有4~6只豆蟹寄生,即可引起牡蛎死亡。
豆蟹孵出的幼体经发育、变态后潜入青口贝等贝类的外套腔内,截至2002年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山东省、辽宁等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目前养殖始贝等贝类的主要病害。在日本、菲律宾、泰国、朝鲜等国家也有分布。豆蟹的繁殖感染期,在不同的海区略有差异,一般为6月下旬至10月下旬,7月下旬到9月上旬为盛期。
防治
以防为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1)查明当地海区豆蟹的繁殖季节,当观察到出现幼蟹后,立即在贝类养殖架上悬挂敌百虫药袋,每袋装药50g,挂袋数量视养殖密度和幼蟹的数量而定。
2)繁殖季节开始之前,将第一年的成贝收获,使豆蟹没有繁殖机会,减少和降低其感染率。
参考资料
Pinnotheres Bosc, 1801.COL.2024-09-05
豆蟹属种.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