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青云书院

青云书院位于越秀区惠福东路389号,又名梁氏千乘侯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清康熙四十年建成,是当时广州府、肇庆府的梁姓宗族共同合资建造的合族祠,为参与建祠的梁姓宗族子弟到广州城参加科举考试、办理诉讼、缴纳赋税等事务时提供居所。

历史信息

据传,光绪进士梁士诒年轻时曾在此读书,他后来被授翰林院编修,曾参与袁世凯胁迫清皇室退位的活动,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交通银行总理、财政部次长、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等职务。

“求通不求直”,民国七年(1918),广州市拆城墙开马路,规划新建的维新路(今起义路)要穿越千顷书院和毗邻的青云书院(先贤千乘侯祠),直抵珠江边。当时梁士诒和梁启超电告广东政府,要求保留“梁千乘侯祠”,最后得以保留。民国九年(1920),青云书院在与市政局力争无效的情况下,被拆毁割让包括西斋昌后堂三大座在内将近一半的面积。

修复情况

青云书院由于建造年久,又疏于管理,屋顶杂草丛生,损坏严重。近年,越秀区政府对该书院进行全面修复。据史料,青云书院属于北京路书院群一部分,历史上,越秀区辖区内、北京路步行街的清代书院群是培养英才俊彦的摇篮,当年以广州府衙为圆心,半径为公里的范围内(3.2平方公里),集中了3个罗定学宫,5所省级书院,1所府级书院,2所县级书院,数百间宗族祠书院。这些书院成为国内罕见的高密度的历史人文景观。据《广州越秀古书院》记载,清代广州书院在数量上居全国之首。

参考资料

曝光!广州人的「无价之宝」,大气低调又有诗意.澎湃新闻.2023-11-20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