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秋瑾墓

秋瑾墓是辛亥革命时期女革命家秋瑾的墓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泠桥南端,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07年7月15日,秋瑾于绍兴轩亭口被杀害,其遗体安葬在绍兴卧龙山麓,之后经历了多次迁徙。1965年,秋瑾墓从鸡笼山迁回西泠桥,坟墓被建成圆丘墓的样式,墓碑上刻着冯玉祥所题的对联。次年,秋瑾墓被拆除,遗骸再葬于杭州鸡笼山。1981年,秋瑾遗骸被迁回杭州西湖孤山西北麓。

秋瑾墓整体呈方形构造,其材质选用的是花岗石,高度达1.7米。墓的正面镶嵌着孙中山先生所题“巾帼英雄”的石刻,墓的刻有徐自华吴芝瑛所撰写并题书的《鉴湖女侠秋瑾墓表》。在墓穴内部放置了一方石砚,墓座的顶端矗立着由汉白玉雕琢而成的秋瑾全身塑像,高度为2.7米。

历史沿革

1907年7月15日,秋瑾于绍兴轩亭口惨遭杀害,其遗体由同善堂暂时安葬在绍兴卧龙山麓。同年10月,秋瑾墓迁移至绍兴常禧门外严家潭,随后又被迁至杭州西湖西泠桥西侧。1908年12月1日,因清朝御史常徵的告发,秋瑾的遗骸被迫迁回绍兴市城外安葬。1909年秋天,秋瑾遗骸被迁往湘潭市,与她的丈夫王子芳合葬在一起。1912年夏天,秋瑾墓迁移至岳麓山。同年12月,孙中山莅临杭州市亲往秋社致祭,题赠挽幛“巾帼英雄”。1913年秋天,秋瑾遗骸又被迁回西湖的原址安葬。1939年,周恩来巡视浙江省,在绍兴市题词“勿忘鉴湖女侠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号召世人向秋瑾学习。1964年,秋瑾遗骸被迁移至西湖鸡笼山。1965年初,秋瑾墓从鸡笼山迁回西泠桥,此时坟墓被建成圆丘墓的样式,墓碑上刻着冯玉祥所题的对联“丹心应结平权果,碧血长开革命花。”在1966年底,在“文革”动乱中,秋瑾墓遭到拆除,其遗骸再次被葬于杭州鸡笼山。直到1981年10月,秋瑾遗骸才又被迁回杭州西湖孤山西北麓,西泠桥南端。

地理位置

秋瑾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泠桥南端。

墓地构造

秋瑾墓整体呈方形构造,其材质选用的是花岗岩,高度达1.7米。在墓的正面,镶嵌着孙中山先生所题“巾帼英雄”的石刻。而背面,则刻有徐自华吴芝瑛所撰写并题书的《鉴湖女侠秋瑾墓表》。两块碑石皆为原墓遭到毁坏之际,被妥善收藏留存下来的原物。在墓穴内部,秋瑾烈士的遗骨安置于陶坛之中,同时放置了一方石砚,石砚之上刻有“秋瑾墓一九八一年九月自鸡笼山迁西泠桥畔”字样。墓座的顶端,矗立着一座由汉白玉雕琢而成的秋瑾全身塑像,塑像高度为2.7米。塑像中的秋瑾,头梳发髻,身着大襟唐装,下配百褶散裙。秋瑾左手轻按腰间,右手按住剑柄,目光凝视着西湖,尽显英姿飒爽之态。

墓主介绍

秋瑾(1875~1907年),字璿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籍贯为绍兴市,中国民主革命烈士。1904年,秋瑾踏上前往日本的求学之路。1906年,学有所成的她返回祖国,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当中。在这期间,她大力倡导女权思想,宣传革命理念。没过多久,秋瑾回到故乡绍兴,肩负起主持大通学堂的重任。在学堂中,她巧妙地联络各方力量,并着手组织光复军,与革命志士徐锡麟分别谋划在安徽、浙江省两省发动起义。1907年7月,徐锡麟执行刺杀安徽巡抚于库里·恩铭的行动,可惜此次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消息传来,清政府随即派遣军队迅速包围了大通学堂,不幸的是,秋瑾在学堂内被捕。1907年7月15日,秋瑾于绍兴轩亭口壮烈牺牲,其遗体最初被安葬在卧龙山麓。辛亥革命取得胜利之后,为了实现烈士的生前遗愿,人们将秋瑾的遗体迁移至杭州西泠桥畔重新安葬。

所获荣誉

相关事件

2012年9月5日,位于湘潭市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响水乡昭潭村的秋瑾夫妇合葬墓疑似被盗,当地村民向湘潭市秋瑾文化研究会报告该墓被盗墓贼洗劫。湘潭市文物局初步调查发现,盗洞位于墓冢的前端,横长约2米,宽0.7米左右,可见深度约1米。棺木已被撬烂,并搬到地面。盗墓贼逃离前回填了部分三合土,掩盖了盗洞底部。

2025年3月22日下午16时许,一名白衣男子疑似在西湖秋瑾墓后方随地小便。26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杭州岳庙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表示,此事已经处理,已经约谈了这名有不雅行为的游客,先批评教育后进行了行政处罚。

参考资料

陌上花开杭州忆——怀念袁鹰师.百家号.2025-03-27

..2025-03-27

名门闺秀、官太太的荣光满足不了她,秋瑾的故事流传百年,再读仍可感受鉴湖女侠之芳心、丹心、初心.百家号.2025-03-27

..2025-03-27

“鉴湖女侠”秋瑾衣冠与其夫君王廷钧墓的合葬墓冢日前被盗.中国网络电视台.2012-09-08

男子在女烈士秋瑾墓旁小便,厕所不过百米远!杭州西湖:已经批评教育并行政处罚.百家号.2025-03-27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