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墓位于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中峰南麓,墓高1.7米,直径约3米,建于长6.7米、宽7.4米的石平台上,北面挡土墙长6.8米,高2米左右不等,墓前有高1.43米、宽约0.7米的大理石碑,上面刻着7个大字“东来太史慈之墓”。太史慈墓早已不见,1872年修筑城墙时发现,后屡次修治。抗战前,曾修一新,建国初,因塌山被埋没。现墓于1985年重建。原墓前有一块碑简要记述了他的生平事迹,已无存。
人物介绍
太史慈(166——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省)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西昌市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
生平
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 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青年时,曾因向刘备请兵退黄巾军以解孔融之围,被孔融成为“年轻时的好朋友”。后到丹阳市(今江苏丹阳)追随孙策,辅佐孙权屡建战功,先后任折冲中郎将,建昌都尉。建安十一年(206)赤壁市之战前病死,临死前大呼“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死乎!(《吴书》,《三国演义》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终年41岁,孙权将其厚葬于北固山上。
小说记载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描述了他的英勇善战。《三国志》中“太史慈传”对他作了详尽的记述。
史实
公元208年,也就是太史慈去世两年后,赤壁之战爆发。三国前期的将领、谋 士几乎全在这次大战中崭露头角而且扬名,而太史慈因其早逝,在三国人物中显得并不非常出名。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让太史慈多活了两年,演义里的群英会上,太史慈被周瑜任命为监酒,监督赴宴的人不许谈军事,并成为周瑜打黄盖的实际执行者,又把太史慈的死安排在赤壁之战后的合肥市战役中。
参考资料
黯淡了刀光剑影,有多少三国名人埋葬在江苏.今日头条.2024-09-25
太史慈墓.文旅论坛.201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