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大叶千斤拔

大叶千斤拔(拉丁学名:Flemingia macrophylla),别名假乌豆草、皱面树、大力黄、大叶佛来明豆、嘎三币聋、夹眼皮果。其常生长于旷野草地上或灌丛中,山谷路旁和疏林阳处亦有生长,海拔200-1500米。大叶千斤拔分布于中国、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在中国主要产自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大叶千斤拔是直立灌木,高0.8-2.5米。幼枝有明显纵棱,叶具指状,托叶大,披针形;叶柄具狭翅,被毛与幼枝同;小叶纸质或薄革质,顶生小叶宽披针形至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总状花序常数个聚生于叶腋,常无总梗;花多而密集;花梗极短;花萼钟状,被丝质短柔毛;花冠紫红色,稍长于萼,旗瓣长椭圆形,具短瓣柄及2耳,翼瓣狭椭圆形,一侧略具耳,瓣柄纤细,龙骨瓣长椭圆形,先端微弯,基部具长瓣柄和一侧具耳;雄蕊二体;子房椭圆形,被丝质毛,花柱纤细。荚果椭圆形,褐色,略被短柔毛,先端具小尖喙;种子1-2颗,球形光亮黑色。

大叶千斤拔的根具有药用价值。其味甘、淡,性平。大叶千斤拔具有祛类风湿性关节炎,益脾肾,强筋骨的功效。其主治风湿骨痛,腰肌劳损,四肢痿软,偏瘫,阳痿,月经失调带下病,腹胀,食少,气虚足肿。大叶千斤拔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经济树种,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价值。其在IUCN濒危等级中被列为无危(LC)。

形态特征

大叶千斤拔是直立灌木,高0.8-2.5米。幼枝有明显纵棱,密被紧贴丝质柔毛。叶具指状3小叶:托叶大,披针形,长可达2厘米,先端长尖,被短柔毛,具腺纹,常早落;叶柄长3-6厘米,具狭翅,被毛与幼枝同;小叶纸质或薄革质,顶生小叶宽披针形至椭圆形,长8-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基出脉3,两面除沿脉上被紧贴的柔毛外,通常无毛,下面被黑褐色小腺点,侧生小叶稍小,偏斜,基部一侧圆形,另一侧楔形;基出脉2-3;小叶柄长2-5毫米,密被毛。总状花序常数个聚生于叶腋,长3-8厘米,常无总梗;花多而密集;花梗极短;花萼钟状,长6-8毫米,被丝质短柔毛,裂齿线状披针形,较萼管长1倍,下部一枚最长,花序轴、苞片、花梗均密被灰色至灰褐色柔毛;花冠紫红色,稍长于萼,旗瓣长椭圆形,具短瓣柄及2耳,翼瓣狭椭圆形,一侧略具耳,瓣柄纤细,龙骨瓣长椭圆形,先端微弯,基部具长瓣柄和一侧具耳;雄蕊二体;子房椭圆形,被丝质毛,花柱纤细。荚果椭圆形,长1-1.6厘米,宽7-9毫米,褐色,略被短柔毛,先端具小尖喙;种子1-2颗,球形光亮黑色。

花期

大叶千斤拔的花期为6-9月。

果期

大叶千斤拔的果期为10-12月。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大叶千斤拔分布于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中国分布

大叶千斤拔产于中国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生长习性

大叶千斤拔常生长于旷野草地上或灌丛中,山谷路旁和疏林阳处亦有生长,海拔200-1500米。

繁殖与栽培

采种

栽培一年的大叶千斤拔即可开花结实。花期较长,边开花,边结果。果英成熟后很快炸裂,采种必需及时。不同时期采种,出种率和种子千粒重也不同,在10至11月采收的种子比较饱满,出种率为29%,千粒重14克。

种子处理

大叶千斤拔种子外壳较坚硬,不易吸水膨胀,发芽率仅在10%,发芽不整齐;如采用98%硫酸浸种15至20分钟后用水冲洗,即时播种,比不浸种者室内发芽率平均高97%,场圃发芽出土率平均高36%。

造林技术

育苗造林

大叶千斤拔种子较小,苗床应细致整地,在3至4月开沟条播,条距25至30厘米,沟深2厘米,每亩用种1公斤,播种后用细牛粪覆盖1厘米,再盖松针,保持苗床湿润。苗床育苗适于第二年雨季造林。

袋苗造林

营养土以有机肥料和农田肥土按1:1比例混合均匀,装入底部有孔的塑料袋内,3至4月每袋播种4至6粒,最后留苗1-2株,当年7月即可造林。成活率可达99%。植株生长快,到12月,平均株高1.8米,地径2厘米。第二年即可放养紫胶虫。大叶千斤拔造林株行距为1.5×2米或2×2米。

直播造林

造林地应全面或带状整地,按照株行距1.5×2米打塘,待雨季每塘播种4至6粒,盖细土1厘米。应加强除草、间苗、补植,并追施速效氮肥,使植株健壮生长。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大叶千斤拔具有药用价值。

药用部位

大叶千斤拔的根。

采收加工

秋季采根,抖净泥土,晒干。

性状

根较粗壮,多有分枝,表面深红棕色,香气较浓厚。

药性

味甘、淡,性平。

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甘。”

《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平。”

广西中草药》:“味甘淡涩。性平。”

四川常用中草药》:“性平,味苦、辛。”

《西双版纳傣药志》:“性平,味微苦。”

功效

大叶千斤拔具有祛类风湿性关节炎,益脾肾,强筋骨的功效。

主治

大叶千斤拔主治风湿骨痛,腰肌劳损,四肢痿软,偏瘫,阳痿,月经失调带下病,腹胀,食少,气虚足肿。

《贵州民间药物》:“治肾虚阳痿。”

《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括络,强腰壮骨,健脾。主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腹胀,食欲不振,月经不调。”

《广西中草药》:“治偏瘫痿痹,风湿骨痛,气虚脚肿,劳伤久咳。”

四川常用中草药》:“健胃,消食。治咽喉肿痛,脾腹胀满,口蛛不开等症。”

广西本草选编》:“治气虚脚肿,慢性气管炎。”

云南中草药》:“祛风除湿,强筋壮骨。主治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牡血,阳痿,气虚脚肿,白带,四肢痿软,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偏瘫十二指肠溃疡,外伤出血,骨折。”

《台湾药用植物志》:“(印度)根外用治颈部溃疡及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外用:研末撒;或捣烂敷。

付方

1.治风湿性关节炎:大叶千斤拔30g,毛叶两面针9g,水煎服。(香港特别行政区中草药)

2.治跌打损伤:大叶千斤拔、大罗伞、九节茶各30g。水煎服。(香港中草药)

3.治慢性腰腿痛:大叶千斤拔、龙须藤杜仲各15g。水煎服。(香港中草药)

4.治阳痿:天根不倒15g。泡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5.治外伤出血:大叶千斤拔根、研末撒布患处。(《云南中草药》)

6.治骨折:大叶千斤拔鲜根,捣烂敷于患处。(《云南中草药》)

7.治气虚脚肿:大叶千斤拔、黄芪各30g,川木瓜牛膝各15g,水煎冲酒服。(《中国民间生草药原色图谱》)

8.治慢性气管炎:大叶千斤拔30g,紫苏15g,白芥子10g,莱菔子12g。水煎服。(《中国民间生草药原色图谱》)

经济价值

大叶千斤拔可作为资源昆虫紫胶虫的优良寄主,因其具有适应性强、速生、耐旱、耐贫瘠、萌发力强、产胶性能好等综合优良特性,中国紫胶生产中推广应用。大叶千斤拔的叶及嫩枝富含粗蛋白,可作为牧草资源。其根系发达,能利用根瘤菌固氮,可作为热区水土保持、恢复退化耕地的重要树种。大叶千斤拔还可以作为绿化树种,用于道路、高速公路的绿化,作为绿肥或荫蔽树种可以与于橡胶、咖啡、龙血树属、果巴戟经济植物套种,可以说大叶千斤拔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树种,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价值。

物种保护

大叶千斤拔在IUCN濒危等级中被列为无危(LC)。

参考资料

大叶千斤拔.中国生物志库.2025-01-22

大叶千斤拔.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1-22

Flemingia macrophylla (Willd.) Kuntze ex Merr..物种2000官网.2025-01-22

Flemingia macrophylla.植物智.2025-01-22

Flemingia macrophylla (Willd.) Kuntze ex Merr..物种多样性数据平台.2025-01-22

大叶千斤拔.植物智.2025-01-22

大叶千斤拔.植物智.2025-01-22

Flemingia macrophylla (Willd.) Prain.植物智.2025-01-2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