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长足兰属

长足兰属(拉丁学名:Pteroceras Hasselt ex Hassk.),兰科,长足兰属。约30余种,分布于热带亚洲,我国有3种,产广东省云南省。原产于中国、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地区。本属模式种:Pteroceras radicans Hassk. (P. teres (Bl.) Holttum)。

形态特征

附生草本,具短或稍伸长的茎。叶数枚,二列,扁平、带状,先端尖或稍2裂,基部具关节和抱茎的鞘。花序侧生或从叶丛中发出,直立或下垂,1至数个,比叶短,不分枝,总状花序具少数至多数花;花小,开展,萼片和花瓣伸展,侧萼片常歪斜,其基部多少着生于蕊柱足上,花瓣比萼片狭;唇瓣3裂,基部与蕊柱足末端连接而处于一个水平线上;侧裂片直立,较大;中裂片肉质,很短小,基部具袋状或囊状的距,距壁较厚;蕊柱短,具长的蕊柱足,蕊柱足与距的末端通常在同一水平上;蕊喙小,2裂;花粉团蜡质,2个,近球形,每个具半裂的裂隙;粘盘柄带状,长不及花粉团的宽;粘盘宽阔,比粘盘柄宽。

栽培

长足兰属热带附生兰,栽培时将植株直接固定于蛇木板或活树干上,置于半荫蔽处养护。夏季每天向植株喷水保湿,秋冬季则保持干爽状态。长足兰生长慢,自然分布少,十分珍罕繁殖不易,主要以分株或无菌播种繁殖。长足兰抗性较强,病虫害极少。

下级分类

毛葶长足兰

Pteroceras asperatus (SchlHiYo冲天跑 ) P. H. Hunt

茎不明显,通常具2-3枚叶。叶直立,斜长圆形或长圆状舌形,长13-23厘米,宽3-4.5厘米,先端钝并且不等侧2裂,基部收狭;总状花序近直立,疏生少数至多数花;花序柄和花序轴长5-14厘米,密布黑色短硬毛,被少数鳞片状苞片;花苞片卵状三角形,先端近急尖,背面被黑色短硬毛;花梗和子房纤细,长约8毫米,被黑色短硬毛;花白色,萼片在背面被黑色短硬毛;中萼片近长圆形,长6毫米,宽4毫米,先端钝,具5条脉,侧萼片斜长圆形,与中萼片等长,基部歪斜而贴生于蕊柱足,先端钝;花瓣长圆形,长6毫米,宽3毫米,先端钝,基部稍贴生在蕊柱足上,具3条脉;唇瓣贴生在蕊柱足末端,3裂;侧裂片直立,长圆形,长3毫米,先端稍钝,远离蕊柱一侧的边缘具1个齿状裂片;中裂片很短小,厚肉质,近肾形,长1毫米,宽2毫米,先端钝,上面具高的褶片;距圆筒状,稍向前下弯,长约2毫米,末端钝;蕊柱长约3毫米,基部具长约3.5毫米的蕊柱足;药帽前端收窄;粘盘近方形,前端具不整齐的齿,粘盘柄带状。

仅见云南省南部(普洱市)。生于海拔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

长足兰

Pteroceras leopardinum (Par. et Rchb. f.) Seidenf. et Smitin.

茎质地硬,长2-10厘米,粗4-5毫米,具数枚二列的叶。叶薄革质,近长圆形,长9.5-14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急尖并且稍不等侧2裂,基部具关节和抱茎的鞘。总状花序2-6个,不分枝,具数朵至10余朵花;花序柄和花序轴长1-2厘米,从下向上逐渐增粗,无毛,具棱状纵条纹,基部具1-2枚杯状鞘;花苞片小,稍反折,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梗和子房长5-6毫米,子房具三个棱;花稍肉质,开展,萼片和花瓣黄色带紫褐色斑点;中萼片近卵状披针形,长4毫米,宽2毫米,先端钝;侧萼片宽卵状三角形,长和宽均4毫米,先端钝,基部约3/5贴生在蕊柱足上;花瓣长圆形,长4毫米,宽1.5毫米,先端钝;唇瓣乳白色,以1个活动关节与蕊柱足末端连接,3裂;侧裂片直立,长圆形,长3毫米,宽约1毫米,上端圆钝;中裂片厚肉质,卵状三角形,长1.5毫米,宽1毫米,先端钝,基部两侧各具1枚胼体;距乳白色,囊状,长约4毫米,末端钝,内侧密被茸毛;蕊柱粗短,长约2毫米,具长3毫米的蕊柱足。药帽前端收窄;花粉团蜡质,2个,近球形,每个稍半裂;粘盘卵形,粘盘柄长圆形,比粘盘狭。花期5月。

云南省南部(勐腊县景洪市)。生于海拔950-1300米林缘和山地疏林中树干上。分布于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