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肯氏鱼

肯氏鱼(Kenichthys)泥盆纪(3亿9千万年前)生物,是最原始的骨鳞鱼类(四足型动物),分布于云南曲靖。上世纪90年代,我国科学家张弥曼和朱敏博士在云南曲靖肯氏鱼化石。

基本信息

名称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发音(pronounced)→ ...

含义(meaning)→ ..

类属

亚纲亚纲)→ 肉鳍鱼总纲 肉鳍亚纲

目(order)→ 四足形类 四足形动物

科(family)→ ...

属(genus)→ kenichthys 肯氏鱼

模式种(type 物种)→ ...

其它种(other species)→ ...

错误归属种(misassigned species)→ ...

其他信息

时代(period)→ 泥盆纪3亿9千万年前

分布(found in)→ 云南曲靖

发现地层(stratum)→ ...

天敌(natural enemy)→ ...

食性(diet)→ 肉食

典型体长(length)→ ...

推测体重(质量)→ ...

路虎第四代发现(discoverer)→ ...

命名者(first described)→chang and zhu 1993

物种简介

科学家通过研究在中国云南发现的鱼化石,发现了鱼类的鼻孔如何从头的外侧逐渐深入到口腔内,从而形成了今天包括人类在内的陆生脊椎动物内鼻孔的过程。

从鱼类进化到四足动物,已是进化论中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鱼类是如何登上陆地、获得适应陆地生活的身体构造却是科学家们探索的问题,内鼻孔的起源就是其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

英国自然》杂志2004年11月4日刊载的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博士和乌普萨拉大学阿尔伯格博士的论文称,肯氏鱼化石展示了从鱼类四个外鼻孔到四足动物的两个外鼻孔、两个内鼻孔的过程,即在肉鳍鱼总纲进化中,存在上颌骨和前上颌骨裂开然后又重新组合的阶段,鱼类的外鼻孔正是在这一阶段通过这一断裂带深入口腔内形成内鼻孔的。

包括人类在内的四足动物,即陆生脊椎动物,都用肺呼吸,因此在口腔闭合或者取食时,就必须要有与外鼻孔相通的内鼻孔,才能让空气进入肺部。内鼻孔是脊椎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其起源问题却一直没有定论。

中国科学院张弥曼院士和朱敏博士于20世纪90年代首先在云南曲靖发现了一种肉鳍鱼总纲肯氏鱼,这种古老的鱼类是四足形类最原始的种类,距今有3亿9千万年的历史。四足形动物包括四足动物和它们仍生活在水中的祖先骨鳞鱼类,骨鳞鱼类具有一对内鼻孔和一对外鼻孔,而其它鱼类有两对外鼻孔而没有内鼻孔。

此次肯氏鱼发现于2000年,填补了这两者之间的缺失环节,展示了鱼类的外鼻孔向四足动物的内鼻孔转变的过程。

“此次的发现为这个持续了一个世纪的争论提供了答案,”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冉威尔博士在同期发表的述评文章中称。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