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科隆港

科隆港(英文名:COLON)是巴拿马运河第三大港口,地处南、北美洲连接部巴拿马地峡大西洋沿岸,紧邻巴拿马运河大西洋入口,港区北部有1个国际自由贸易区。科隆港的主要停泊区包括位于曼萨尼约湾东岸的科隆集装箱码头、科隆港务码头和曼萨尼约国际码头,以及曼萨尼约岛东岸的客船码头。科隆港占地近8平方千米,由中国台湾长荣集团运营。

1914年,由美国主建的巴拿马运河开始通航。1953年,科隆自由贸易区正式投入运营。科隆港在投入运营的前期一直采用转口贸易运营模式,其交易往来繁荣。20世纪70年代末,科隆港的发展遭遇重挫。1983 年科隆港贸易进出口总额降至26亿美元。科隆港转变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增加商品零售业务,凭借自贸区税收优惠,商品价格有优势,吸引客户且拉动了旅游业增长。21世纪,科隆港开展免税货物转口贸易、物流仓储服务,发展运输、通信、金融等服务业。产业丰富使科隆自由贸易区经营方式多元、仓储功能完善。

2012年全年科隆港贸易总额达291.65亿美元。截至2024年,该港口装卸超过150万个标准集装箱。

名称由来

科隆港,原来是一片荒芜之地,当地美洲原住民取名为“迪亚斯”。1501年,西班牙殖民者来此修建堡垒,以便把他们从拉丁美洲各地掠夺来的金银财宝先集中到这里,再运回本国。1852年“迪亚斯”被正式改为“科隆”。“科隆”在西班牙语中,是南美洲发现者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姓,而“克里斯托瓦尔”则是他的名字。新大陆发现者哥伦布,在最后一次航行美洲时,曾到过今天科降城所在的利蒙湾,这座城市就是因此而命名的。

历史沿革

设立背景

20世纪中期,国际商业合作与竞争激烈,发达国家需要向外转移,发展中国家需要产业升级。在这种国际环境中,一部分濒临海洋、有着天然港口的国家和城市把握机遇,积极建立和发展自由贸易区,在国际商贸往来中扮演起重要的“中转站角色,巴拿马共和国就是其中之一。巴拿马运河有较好的海运优势。1914年,由美国主建的巴拿马运河开始通航,它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1953年,科隆自由贸易区正式投入运营。科隆是巴拿马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科隆自由贸易区位于科隆东北部,初期建区面积为0.49平方千米。它是西半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与迈阿密并列为中南美洲转口中心,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转口站,仅次于中国香港。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初

巴拿马共和国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国土面积有限,巴拿马国内市场十分狭小。科隆港在投入运营的前期一直采用转口贸易运营模式,当地贸易公司从世界各国进口商品,然后再以批发销售方式把商品出口到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主要有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家。由于市场需求量较大,科隆港的仓储能力有限,因此,货物进港之后可以很快转手,科隆港交易往来繁荣。但20世纪70年代末,科隆港的发展遭遇重挫。首要原因在于巴拿马国内外政治环境恶化。巴拿马共和国国内政治斗争激烈美国对其进行了政治和军事上的干预以及经济上的制裁,这些严重干扰了科隆港的正常经济秩序。其次,科隆港丧失了“中转站”的核心战略地位。来自墨西哥、巴西、智利等周边国家的商人在长久的贸易往来中,逐渐与商品原产国客户建立了稳定的、直接的沟通渠道,并且各国也在积极筹建自己的自由贸易港,科隆港的中转贸易份额大大缩减。最后,巴拿马内部贫富差距严重,在自由贸易区工作的人的人均收入远远高出其他地区人的收入,国内矛盾日益加剧。巴拿马共和国政府面临着较严峻的经济形势,自20世纪70年代政府外债一直呈增长趋势,最高短期外债达 44%。

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末

1983 年,科隆港的贸易进出口总额下降到了26亿美元,这一数字只占到两年前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0%。为了重现往日的繁荣,科隆港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商品零售业务。由于自由贸易区的税收政策优惠,零售的商品在价格上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不仅大型商品可以进行零售,许多服饰、香水、香烟等物品也可以零售,在吸引客户的同时无疑也拉动了旅游业的增长。此外,巴拿马共和国政府制订了“马基拉计划”,该计划主要针对加勒比和中美洲国家提供条件内的免税进口优惠,并鼓励其他国家来巴拿马投资加工制造业。只需要获得巴拿马当地的生产证明,该公司就能够免税进入自由贸易区外市场。这项举措为巴拿马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巨额投资,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2004年的法律放宽了劳工条例,允许企业自由决定员工每周的休息日,设置加班费上限,放宽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等。包括巴拿马太平洋港和科隆港在内,巴拿马多数的物流园被划为经济特区。

21世纪以来

21世纪,科隆港除发挥免税货物转口贸易以及物流仓储服务之外,还顺应经济全球化形势,灵活地发展运输、通信、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和其他服务业。随着产业类型的不断丰富,科隆自由贸易区的经营方式更加多元,仓储功能也更加完善。尽管科隆港是继中国香港港之后世界上最繁荣的港口,但2008年金融危机对其造成冲击,科隆港的运营体制已经成熟,但还是难靠自身改革贡献新经济增长率,巴拿马共和国政府寻求海内外合作。2016年2月,中国岚桥集团收购了巴拿马科隆集装箱港口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restressed 混凝土 cylinder pipe,PCCP)项目,该港口建成后拥有4个超巴拿马级集装箱船的专用泊位,年吞吐量250万标准箱,成为巴拿马和拉丁美洲地区最大港口,也是巴拿马唯一可停靠超巴拿马级集装箱船的港口。该项目会为当地创造2000个就业岗位,包括施工建设期间的800个工作岗位和建成运营后的 1200个工作岗位。2017年6月13日,中国与巴拿马共和国建交。巴拿马政府积极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希望在运河、基础设施项目、港口和航线以及从巴拿马城到与哥斯达黎加接壤处的铁路运输项目等方面与中国展开合作。此外巴拿马运河的扩建以及南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也为科隆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24年8月19日,驻巴拿马共和国大使徐学渊出席科隆集装箱码头(CCT)振华重工轮胎吊到港仪式并致辞。该次由上海振华向科隆集装箱码头交付的12台轮胎吊配备先进电控系统,并采用“锂电池系统+充电柴油机”动力组合,是世界最先进的轮胎吊之一。

选址与布局

地理位置

科隆港地理位置为北纬9°21'.29,西经079°53'.81,地处于南、北美洲连接部巴拿马地峡大西洋沿岸,紧邻巴拿马运河大西洋入口。科隆是巴拿马共和国第二大城,加勒比海岸主要转口贸易港、金融中心,科隆省首府。地扼巴拿马运河北口。利蒙湾港东岸,地处北纬9°22',西经79°54',海拔11米。

气候

科隆港属热带雨林气候,盛行西南西风,气温高、湿度大,超长雨季从5月到次年1月,旱季从1月到5月。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有强烈北风,但是,有防波堤可保证船舶安全。年平均气温最高为33C,最低为22C,全年平均降雨量约3300mm。

潮汐

科隆港潮汐为不正规半日潮,平均高高潮为0.3米.平均高低潮为0.1米,平均低高潮为0.1米,平均低低潮为 0.0 米。

水文

海流

科隆港处于巴拿马运河大西洋入口的东部,有东向的加勒比海逆流,流速为 0.25 至 1 千米每小时。当吹强劲的西风时,东流流速增强;当吹强劲的西北风时,东流会进入柠檬湾内形成东南流而流向科隆港;当吹强劲的东风时,东流消失或产生西向海流。

交通

两洋铁路、两洋公路,把太平洋畔的巴拿马城与大西洋群的科降城连接起来。飞机从巴拿马城起飞,只用20多分钟就到达大西洋;驾汽车沿高速公路北驶,仅用1个多小时,便可抵达科隆城:乘火车两个小时就可到达科隆港。

硬件设施

泊位

科隆港泊位包括曼萨尼约岛东侧和西侧的码头泊位,以及科隆对岸曼萨尼约湾东岸的泊位。紧邻港区北部有1个国际自由贸易区。科隆港的主要停泊区包括位于曼萨尼约湾东岸COCOSOL0的科隆集装箱码头、科隆港务码头,位于曼萨尼约湾东岸的曼萨尼约国际码头,以及曼萨尼约岛东岸的客船码头。第二停泊区位于曼萨尼约岛西岸主要供从事与哥伦比亚巴拿马共和国西端的Bocas del toro港沿海贸易的小船停靠。

集装箱码头

科隆集装箱码头位于港池的北侧,南侧是科隆港务码头,中间有个较窄的突堤将二者分隔开。科隆集装箱码头南侧岸线长612米.码头前沿水深14米,可同时靠泊2艘巴拿马型船船舶或3艘支线船舶。

锚地

科隆港没有指定的锚地。一般到港的中小型船舶在引航站的东北方20米等深线附近区域锚泊,大型船舶在30米等深线附近区域锚泊。锚地底质为沙贝混合底。锚泊区域开阔,风浪较大,因此锚泊船之间要保持0.5海里以上的距离。由于锚泊区城在巴拿马运河大西洋侧入口,因此在此锚泊准备通过运河的船舶较多。进入曼萨尼约港的船舶锚泊在曼萨尼约港防波堤出入口的东北侧。

进港航道

进港船舶由北向南通过位于柠檬湾东防波堤的东进口进入曼萨尼约湾。大部分船舶进出曼萨尼约湾都只允许利用此口,若通过柠檬湾内的D地(东内地)进出,需要经过巴拿马运河港长的授权,仅地方小船可以利用这个通道。

疏浚的进口航道宽150米,航道用侧面浮标标示每个浮简都安装有AS装置。有1对导标标示航道中心线,官方宣布水深为15米,但在英版海图上标示的水深仅13米,吃水较深的船舶应在进港前咨询港口当局或代理,以获得最新的航道水深资料。

防波堤外的航道长1.1n米ile,由2对灯浮组成;航道在防波提开口的宽度为180米,有效宽度为150米:从防波堤进口到掉头区,航道由3对灯浮标示,长度为0.95n米ile。进出曼萨尼约湾的船舶可利用进口导标前标A(顶标为白色菱形黑色十字纹,位于9°21'.93N,079°53'.82W)后标B(位于前标A南方60米,顶标为白色菱形黑色十字纹),前后导标灯光均为白色定光(英版海图上为绿色明暗光)引导线为179°2向南,当船舶抵达前标A北方05n米ie时,转向SSE向驶向主泊位区。掉头区位于科隆集装箱码头和曼萨尼约国际码头的外侧,掉头区直径600米,水深14米。科隆港对靠港船舶的船长无限制,最大吃水为13米。

运营情况

21世纪,科隆港开展免税货物转口贸易、物流仓储服务,发展运输、通信、金融等服务业等。从科隆港转口最多的产品为服装、鞋类、电子、药品、香水、化妆品、酒类、香烟、纺织品、床上用品、日用针织品和高级珠宝。这些产品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和美国。科隆港所做的就是从亚洲、美国、欧洲进口产品,然后转口到拉丁美洲

科隆自由贸易区内转口商通常属偏中、大型,进口量大,主要为亚洲商品,强调低价;其供货来源主要为中国内地(含香港特别行政区,29.5%)、中国台湾(11.3%)、美国(9.7%)、日本(7.1%)、意大利(4.9%)、韩国(3.8%);出口市场主要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拿马共和国危地马拉墨西哥哥斯达黎加、美国、古巴、巴西等,科隆港的营运成本只有迈阿密的1/4。

2006年科隆港的全年贸易总额首次突破 140亿美元大关,达到145.6亿美元,其中进口与转口贸易额分别为70.4 亿美元和 75.2 亿美元。2012 年科隆港的全年贸易总额达 291.65 亿美元。截至2018年,科隆港占地近8平方千米,拥有注册公司3062家,雇员32813人,占科隆就业人口很大比例。此外,还建成了5个大型码头和一个国际机场,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额达数百亿美元,经济活动创造价值约占巴拿马共和国GDP的7%。在巴拿马经济社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科隆港由中国台湾长荣集团运营。截至2024年,该港口装卸超过150万个标准集装箱。

交通接驳与配套设施

科隆港业务仍然以转口贸易为主。允许企业从事各种商品制成品、原材料、容器的运人、储存、展出、开包、制造、包装、分装、装配、精制、净化、混合、改型、调配等业务。科隆自由贸易区外国公司从事进出口和其他业务提供了诸多方便,还建有数十座仓库可供外商租用。但自由贸易区内不准居住,没有特许证件的车辆和个人不准进入区内;自由贸易区内的价格是免税出口价格,而自由贸易区以外的价格是内销价格加税和其他费用以后的价格,内、外销价格必须严格划断;任何车辆或个人从自由贸易区外出,海关有权随时检查。目前,自由贸易区采用围墙围圈的方式同国内市场隔离。

价值影响

科隆港位于的拿马运河是全球重要贸易水道之一。每年平均有1.3万至1.4万艘船只穿越这条重要水道,运河承载了全球约5%的贸易货运。

参考资料

李嘉诚拟出售给美国的港口有多重要?分别位于出口入口,去年装卸371万个集装箱.今日头条.2025-03-18

李嘉诚拟出售给美国的港口有多重要?分别位于出口入口,去年装卸371万个集装箱.今日头条.2025-03-18

驻巴拿马大使徐学渊出席科隆集装箱码头上海振华轮胎吊到港仪式.外交部网站.2025-03-18

巴拿马海运科隆港口介绍.深圳澳通国际货运.2025-04-1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